陳鵬舟

永嘉書院是歷史“永嘉書院”的重建,是一個以永嘉學派為背景,以商道文化為根基,貫穿歷史和未來的地方文化展示平臺。也是一個集山水旅游、休閑度假、藝術交流、教育培訓于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基地依托永嘉書院景區豐富的森林資源,以深厚的傳統文化為背景,圍繞靜態康養、運動康養、中醫藥康養、文化康養四大功能區塊進行規劃布局,目前已建成人文景觀26個、文化展館4個、運動體驗項目21個、健身養生游步道17公里(包括平地游步道、斜坡游步道和登山游步道),開發了32個涉及靜態康養、運動康養、中醫藥康養、文化康養的森林康養產品,建成了森林食品、康養住宿、文化交流、教育培訓體驗等配套設施,能提供養生、住宿、餐飲、會務、休閑、娛樂等全方位服務。是目前溫州地區硬件設施最齊全、康養產品最豐富、活動形式最多元的森林康養基地。
生態地理優勢顯著
基地森林總面積1.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1%,天然林比率達61.5%,基地毗鄰森林總面積達2500公頃以上。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灌木林等。優勢樹種有馬尾松、青岡櫟、鉤栗、木荷、紫楠、紅楠、華東楠、毛竹等,其中馬尾松面積最大。基地內負氧離子濃度7100個/立方厘米,其中金珠瀑區域平均負氧離子濃度更高達1.3萬個/立方厘米,PM2.5濃度低于15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常年優良。松林中馬尾松精氣含量非常高,單萜烯類含量達66.51%,其中α-蒎烯高達51.43%,植物精氣具有抗菌、抗癌和抗微生物等保健特性,能促進人體生長激素的分泌,α-蒎烯、β-蒎烯等植物精氣可對人體的生理產生有益效應。因此基地內森林資源優勢顯著。
永嘉縣全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常見的8目21科53種哺乳綱動物,國家級保護哺乳綱動物有穿山甲、獼猴等;鳥類綱動物11目28科116種,有貓頭鷹、白頭翁、雉雞等;爬行類動物3目9科42種;魚類綱動物3目7科21種……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讓森林公園范圍林中鳥鳴陣陣,彩蝶紛飛,物種多樣,森林公園示范園更成為了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的生存寶地。
此外,基地位于國家4A級風景區楠溪江中游,東臨坦下古村群落,西接陶公洞、埭頭古村和大若巖風景區。距永嘉縣城(上塘)19公里,距溫州市區約40公里,距諸永高速古廟出口8公里,距永嘉動車站30公里,距溫州龍灣國際機場約60公里。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優勢更是顯著。
森林生物資源的豐富和地理位置的優越,為發展永嘉書院森林休閑康養區的打造提供了扎實的物質基礎條件。
為突出森林康養的特色功能,基地森林康養區在建設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基地落實各項保護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古樹、景觀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有效保護和逐步改善基地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改善,將進一步提高本地區的環境質量,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生物多樣化,保護植被、物種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起到應有的作用。基地更是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每年僅樹木植被栽培費用就有50多萬元,定期對樹木進行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基地內禁止捕撈魚類,每年定期投放魚苗達1萬尾之多;基地內嚴禁捕殺動物,與溫州“綠眼睛動物保護中心”保持聯系,及時救助受傷動物,現基地內各類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得到改善,數量也不斷增加,周邊的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
旅游經濟穩定發展
永嘉縣旅游資源特色鮮明、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浙江省重要的旅游城市,也是旅游業發展較早、較為成熟的城市。永嘉書院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實施不僅促進永嘉縣旅游業的結構升級,拉動了其他相關產業如交通、電訊、文化等行業的發展,提升了永嘉縣經濟發展水平、城鄉現代化建設的品位。同時還將聯動溫州地區乃至浙江省旅游業的發展,進一步推進長三角經濟的一體化建設。
永嘉書院森林康養基地是目前溫州地區最具影響力和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康養、文化、體育融合項目,在旅游、康養、文化、體育運動產業界具有極大的示范引領作用,并具有較強的復制價值和示范效應,將對溫州地區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同時,該項目的商業效應大大促進了林農增收,成為區域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民生工程。不僅解決了周邊村村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增加了周邊村集體及村民的經濟收入。數據顯示,2018年周邊村的收入達1000多萬元,其中相關兩村村集體2018年門票分紅收入約200多萬元,景區門口停車場和復古商鋪經營性收入約100多萬元。通過項目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從“零”到“300萬”的華麗轉身。此外,還帶動周邊村農家樂和民宿從無到有,發展旅游業促進了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擴大當地就業門路,提高就業率,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增強社會穩定。
通過生態旅游這個窗口,讓世人了解永嘉書院森林康養基地,提高該地區和企業的知名度,擴大對外的經濟與技術交流,招商引資也具有深遠、積極的意義,從而促進整個地區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預計2019年增加基地客流量10萬人次以上,增加門票收入20萬元以上,實現基地經營性收入1500萬元以上;2020年及以后,森林康養產業每年增加客流量15萬人次以上,增加門票收入50萬元以上,實現基地經營性收入2000萬元以上。計劃再通過3—5年時間,整合、盤活周邊8個村約15平方公里的生態、土地、房產等資源要素,打造以文化、山水旅游為背景的森林康養生態產業圈,實現年整體經營收入10億—15億元。
文化建設持續加強
基地建成后,開展生態旅游休閑的同時,也將成為對廣大游客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環保和生態教育的天然課堂,既陶冶情操又增加人們對生態、生物、地理、資源、環境等知識的了解,對教育產業的發展也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基地與浙江農林大學、臨安視景景觀規劃工作室合作,對基地進行專業的森林休閑康養規劃和詳細的項目設計。同時與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永嘉中醫院、印蓮瑜伽養生館、花卉協會、茶葉協會長期合作,聘請一批高級書法家、畫家、國學大師、太極大師等名人名家,開展書畫體驗、國學沙龍、森林太極傳授等森林康養活動。并分別與各大新聞媒體合作,定期進行宣傳報道,進一步擴大基地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進一步提升基地服務功能,擴大基地品牌影響力,計劃再加大投資力度,繼續開發和提升特色森林康養產品,完善森林康養配套設施建設,健全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加強森林康養基地宣傳推廣,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富有特色的森林康養示范基地。引進專業的森林康養技術團隊和經營管理機構,建立健全服務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基地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宣傳推廣,充分利用傳統渠道、媒體、網絡平臺等宣傳載體,拓寬宣傳渠道,加大基地宣傳推廣力度,爭取做到立足溫臺,連接長三角,輻射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