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建巧

[摘要] 目的 探討西藥的合理應用及其相關管理措施。方法 對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臨床西藥管理情況作為觀察組,并另選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臨床西藥管理情況作為對照組,兩組西藥管理期間各隨機選取1 200張西藥處方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西藥管理,觀察組實施西藥合理應用針對性管理,對比兩種管理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分別為58.17%和92.08%,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西藥管理人員能力選拔與素質培養、嚴格把控藥品出入庫的規范化流程、制定健全的西藥合理應用管理制定可有效提高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加強患者的用藥安全。
[關鍵詞] 西藥;合理用藥;藥學管理;用藥安全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024-02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西藥已經不再是國家原來控制的特殊產品,西藥銷售管理存在許多漏洞。許多普通患者不了解西醫的特點,不經過醫院診治,造成一系列醫療事故。因此,國家對于西藥銷售實行限制和合理的營銷管理。西藥是藥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職責之一是監督和指導醫生合理用藥。與傳統中藥相比,西藥療效快,療程短,處方銷量大。但由于西藥是一種化學合成劑,其毒性和不良反應較大,如果使用不當,很可能導致醫療事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西藥房作為醫院的外部服務窗口,同時也代表著醫院的良好形象,所以西藥管理水平的提高勢在必行。該文介紹了西藥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應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臨床西藥管理情況作為對照組,另外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西藥管理情況作為觀察組,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管理,管理期間的工作人員不變,總共20名,其中有3名為男性,另有17名為女性;年齡區間為20~32歲,年齡均值為(26.12±5.87)歲;工作年限為1~8年,工作年限均值為(4.61±1.05)年;文化程度:中專為2名,大專為4名,本科為14名;職稱:藥士5名,藥師12名,主管藥師3名。對兩組西藥管理期間涉及到的臨床西藥處方中各隨機選取1 200張進行分析,統計其存在的相關問題。
1.2 ?方法
1.2.1 西藥合理應用分析 ?按照《西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及相關西藥使用說明書對管理前后選取的1 200張西藥處方進行評定,其評定內容包括藥物類別、用藥方法、使用劑量、使用功效、注意事項、聯合用藥等,結合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對西藥處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
1.2.2 西藥合理應用管理 ?(1)加強人員管理。①嚴選西藥藥劑管理人員:每年進行1次專業西藥藥劑師的招聘,招聘流程嚴格按照醫院相關人才選拔制度進行,著重選取具備高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的管理人員。
②加強管理人員培訓力度:定期對西藥藥劑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可通過集中授課、在線網絡課程學習等方式強化他們的藥物知識,使其對常用西藥藥品的基本屬性(包括藥品名稱、類別、適應證、使用劑量、臨床療效、注意事項、聯合用藥等)銘記于心,從而降低西藥不合理應用的概率。
③強化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除過硬的專業能力外,西藥藥劑管理人員還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注意藥品的選取、使用的安全性與規范性,才能更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可通過定期開展德育宣傳講座、同行業人員信息交流會議等方式來強化西藥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使其在臨床西藥應用中更加細心、耐心、專心。
(2)實施西藥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①加強西藥的合理分類及存儲:由于西藥多為化學反應制劑,可分為外用藥、口服藥和注射劑幾類,因而,需將其按類別分區進行管理;特殊藥品應與其他藥品進行分區存放,并且將藥效相同但類別不同的藥品進行分類管理,并設置顯眼標識;加強藥劑的存儲管理,保證其處于避光、干燥、低溫、防火、防氧化的環境,對儲存環境有特殊要求的藥品要特殊管理,如部分需要低溫或冷藏的藥劑需放置于專門的冰箱內,麻醉、止痛、有毒、精神類等特殊藥物需進行專人專柜管理;定期對藥品的存儲日期及數量、種類進行清點,以免存放期限過長而導致藥品失效。
②規范西藥的管理流程:明確藥品的采購、發放、使用各個環節的規范化管理流程,嚴格控制藥品入庫前的采購質量,保證所選西藥均由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藥品;在進行藥品尤其是特殊藥品的發放工作時,管理人員應仔細核對藥品的名稱、類型、數量、使用方法、使用期限等信息,特殊藥品的領取還應具備臨床醫師開具的處方,確認信息無誤后方可將藥品發于護理人員;加強臨床西藥使用反饋信息的收集,以便及時掌握西藥在臨床的實際使用情況,以便藥劑管理人員對藥品進行更加完善的管理。
(3)健全西藥合理應用管理制度。①建立專門的西藥管理監督小組:小組成員定期對各科室的西藥應用合理性進行檢查,對特殊藥品實施特殊監管并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對其存儲、使用情況進行有效復查;定期對藥房藥劑師配藥情況進行檢查,遵照“四查十對”的原則,對處方內具體信息,包括科室、姓名、年齡、藥品名稱、性狀、規格、劑型、數量、使用方法、配伍禁忌、臨床診斷等內容進行合理性分析,一旦發現處方中出現不合理情況,應及時點名指出并責令相關人員進行改正。
②實施科學的用藥獎懲制度:當月出現1~2次西藥處方不合理問題的人員責令其改正;當月出現3次以上西藥處方不合理問題的人員進行通報批評,并暫時剝奪其開具處方的資格,待其通過相關藥物知識培訓后再酌情予以恢復資格;對當月無任何西藥處方不合理問題的人員進行表揚,并將其列入年終績效考核中。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管理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通過對西藥選取不當、使用方法不當、用藥指征不明確、重復用藥、濫用抗生素、治療周期過長、聯合用藥不當等方面對西藥處方的合理應用率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總例數-不合理用藥的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文中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運用χ2檢驗,計量數據用(x±s)表示,組間比較運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比較兩種管理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見表1,對照組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為58.17%,觀察組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為92.08%,觀察組的西藥處方合理應用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及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西藥在臨床的使用率也逐年提高。然而在臨床上西藥的管理存在著包括藥物選用不當、聯合用藥不當、配伍禁忌、用藥指征不明確等問題,究其原因:①臨床醫師因素。對部分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配伍禁忌知識掌握不深,或是不遵從藥品的具體規定,而是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判斷,從而導致西藥處方開具出現聯合用藥不合理、用藥指征不明確等問題;②患者自身因素。對于西藥的使用方法、劑量等信息掌握不全面,導致用藥錯誤或重復用藥;③藥品因素。部分藥品存儲、分類不明確,加之個別醫藥企業濫竽充數,以質量較差的藥品進行替代,從而擾亂了西藥的管理秩序;④管理制度因素。對西藥合理應用情況監督力度不足,獎懲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都會影響到西藥的規范化管理。
綜上所述,對臨床西藥實施合理應用的針對性管理可有效提高西藥的使用合理性與安全性,有助于保障廣大患者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余珊.西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和管理措施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8,16(3):19-20.
[2] ?黃藝斌.西藥藥劑的合理應用及管理措施探討[J].海峽藥學,2018,30(11):280-281.
[3] ?衡孝榮.西藥藥劑的合理應用及管理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8,6(36):180.
[4] ?李波,孫秀清.西藥藥劑的合理應用分析及其管理的措施探討[J].中國處方藥,2017,15(4):28-29.
[5] ?林柳卿.西藥藥劑的合理應用及管理措施[J].海峽藥學,2017,29(11):292-293.
(收稿日期: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