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摘要] 目的 探討在進行神經內科病房管理期間持續質量改進措施應用可行性。方法 選擇該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97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組后探究每組病房管理措施;比照組(48例):選擇基礎管理措施展開;實驗組(49例):選擇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展開;比較每組神經內科患者病房管理結果。結果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病房管理質量總合格率(97.96%)高于比照組(72.92%)明顯(P<0.05);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病區管理、規范服務、搶救藥品、分級護理以及護理文書書寫評分)高于比照組明顯(P<0.05);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總滿意率(97.96%)高于比照組(62.50%)明顯(P<0.05);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均低于比照組明顯(P<0.05)。結論 神經內科患者于臨床接受持續質量改進病房管理后,對于管理質量總合格率提升,護理質量評分(病區管理、規范服務、搶救藥品、分級護理以及護理文書書寫評分)提升,總滿意率提升,神經內科患者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降低,效果顯著,最終對于神經內科患者康復狀態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神經內科;病房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028-02
近年來,在護理技術逐漸提升的形勢下,臨床針對神經內科患者在開展護理工作期間,基礎方式的運用,對于患者的系列護理需求無法做到真正滿足,為了確保神經內科病房護理質量獲得進一步提升,需要確定有效方式展開對應病房管理工作[1]。該次研究將針對神經內科患者探究持續質量改進措施運用于神經內科管理的可行性,以對神經內科患者康復狀態提升以及病房護理質量的提升奠定基礎。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2月間該院收治的97例神經內科患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97例神經內科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數表法分組后探究每組病房管理措施;比照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1~79歲,平均年齡為(52.29±5.32)歲;患者入院時間分布范圍為2~8 d,平均時間為(4.52±1.35)d;實驗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42~82歲,平均年齡為(52.33±5.39)歲;患者入院時間分布范圍為2~9 d,平均時間為(4.59±1.39)d;觀察對比兩組神經內科患者的性別、年齡、入院時間,結果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經過分組并準備病房管理期間,比照組:需要確保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神經內科患者開展護理之前,需要就科室特點加以了解,就患者病癥狀態加以評估,以確保后續在進行神經內科護理工作期間,具有針對性,此外,對于監護室衛生安全需要做出保證,對于感染發生需要加以避免[2-3]。此外,對于患者的健康指導以及用藥干預,護理人員均需要認真進行。實驗組具體步驟闡述見討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房管理質量總合格率、護理質量評分(病區管理、規范服務、搶救藥品、分級護理以及護理文書書寫評分)、神經內科患者總滿意率、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
1.4 ?判斷標準
對于兩組神經內科患者的病房管理制度、護理質量、滿意率、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均通過自制問卷對對應調查對象進行發放完成評定。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病房管理質量總合格率對比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病房管理質量總合格率(97.96%)高于比照組(7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病區管理、規范服務、搶救藥品、分級護理以及護理文書書寫評分)高于比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總滿意率對比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總滿意率(97.96%)高于比照組(62.50%)明顯(P<0.05),見表3。
2.4 ?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對比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均低于比照組明顯(P<0.05),見表4。
3 ?討論
實驗組神經內科患者在接受持續質量改進病房管理期間,具體為針對持續質量改進遵循原則加以充分明確:確保將護理過程進行不斷改進,能夠將表現出的系列問題加以充分解決。具體在實施持續性改進期間,對于系列問題可以做到積極發現,并且就問題根源可以進行查找分析,對于改進措施可以積極提出,以使得整體護理質量獲得明顯提升[4-5]。在進行問題查找期間,對于神經內科患者的系列特點需要進行充分分析,主要集中于疾病轉歸變化迅速以及疾病程度嚴重等方面,此外,如果陪護人員、護工以及探視人員數量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加,則會使得病房管理難度呈現出明顯增加。對此,在具體工作期間,往往表現出工作人員不遵守相關規章制度的現象,例如病房內吸煙、隨地吐痰、護理工作繁重、危重患者數量顯著以及管理欠缺完善等方面。具體在應用持續改進措施進行管理期間,需要積極完成病房持續質量改進管理小組建立,對于病區管理質量工作需要對科室護士長等進行積極協助[6-7]。此外,對于病區管理質量檢查工作,每月需要定期認真進行,并且準備反饋調查問卷對患者定期發放,就調查結果展開分析統計工作,就系列問題原因加以分析探討,對應完成改進對策制定,對于獎懲制度需要積極采用。對于護理人員病房管理意識以及法律意識需要定期培訓,確保對于病房環境以及相關工作秩序,醫護人員可以自覺維護,并且通過不斷總結以及完善,使得神經內科工作質量顯著提升,此外,對于神經內科患者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認真積極展開,并且護士長需要做好不定期抽查工作。此外,需要通過做好醫護患溝通工作,確保在進行病區管理期間均可以積極配合[8]。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患者于臨床接受持續質量改進病房管理后,對于管理質量總合格率提升,護理質量評分(病區管理、規范服務、搶救藥品、分級護理以及護理文書書寫評分)提升,總滿意率提升,神經內科患者醫源性損傷評分、高危藥物外滲評分以及患者意外跌倒評分降低,效果顯著,最終充分促進神經內科患者康復狀態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艷民.人文關懷在神經內科病房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18):152.
[2] ?楊春輝,方晶.“6S”融合目視化管理模式在神經內科病房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3):45-46.
[3] ?黃一鮮,凌云.神經內科病房老年患者陪護管理臨床有效性探討[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8,16(3):148-150.
[4] ?姚春娟.人性化護理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6):13-14.
[5] ?尚蕾潔,王洪娟,韓真真.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9):178-179.
[6] ?陳莉.風險管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與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6):100-102.
[7] ?李艷輝.安全隱患干預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8,12(3):219-220.
[8] ?呂曉霞.品管圈對提高神經內科病房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47-48.
(收稿日期: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