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航 方旭 陳琳 黃宇華

[摘要] 目的 探究開胸術患者術后疼痛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對控制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該院收治的開胸術患者98例,護理人員26名,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49例,每組護理人員13名。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對比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護理人員對疼痛知識的掌握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4、12、24 h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評估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藥物鎮痛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開胸術患者術后疼痛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及對疼痛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
[關鍵詞] 疼痛;護理管理;開胸術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054-02
開胸手術為胸外科常見的手術方式,由于手術方式、部位及病變特點等,患者在術后常因切口較大出現劇烈的疼痛,疼痛為組織損傷產生的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其產生能夠影響患者的組織和氣管的各項功能,導致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不僅影響患者預后康復,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也造成嚴重的威脅。此外開胸手術切口較大,造成多個肌纖維斷裂,開胸器的應用也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1]。因此,為開胸患者術后提供有效的護理管理,對減少患者并發癥,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是患者康復的關鍵。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護理管理模式不斷的發展,針對疼痛制定相應的護理管理措施,由此疼痛規范護理管理應用在開胸術患者術后疼痛的控制中,其能夠使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個體化差異進行全面的護理管理,使患者的疼痛感受降到最低[2]。該次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8例開胸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取得管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調查選取該院收治的開胸術患者98例,護理人員26名,將患者和護理人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49例,每組護理人員13名。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6.28±4.39)歲;護理人員女性10名,男性3名;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1.25±5.16)歲。實驗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48.37±5.23)歲。護理人員女性12名,男性1名;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2.36±5.82)歲。對比兩組患者資料,護理人員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管理,實驗組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1)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管理,護理人員定期進行查房,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況,將評估后的結果報告醫生,協助醫師進行處理[3]。
(2)實驗組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①成立疼痛護理管理小組,科室護士長為組長,選取資深護士為組員,以組為單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疼痛護理管理。首先科室組織定期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疼痛發生原因,處理方式及護理方法等,通過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整理護理質量,并通過培訓后考核的形式,了解護理人員在工作中的不足,從而總結經驗,不斷的改進、提升[4]。②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為其講解疼痛發生的原因,使患者能夠感受疼痛的程度及發生的原因,提高患者和家屬的自我護理能力,為患者講解緩解疼痛的方法,使患者在輕度疼痛時能夠自我調節,減輕疼痛。③手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幫助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掌握患者實際疼痛程度,同時可應用長海痛尺對患者疼痛狀況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的結果應用數字進行表示,以便醫護人員觀察和了解。④定時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檢測。應每隔4 h評估患者的疼痛狀況,可根據患者疼痛程度增加評估的頻率,評估患者術后疼痛>3分并且疼痛持續時間>3 min時,可使患者自控鎮痛,0.5 mL/L,如果患者疼痛>5分,自控鎮痛效果無顯著效果時,可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治療[5]。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護理人員對疼痛知識的掌握情況。其中疼痛評分的標準為:0~10分表示無痛~最痛,0分表示無痛,輕微疼痛為2~3分,重度疼痛為4~5分,重度疼痛為6~7分,劇烈疼痛為8~9分,無法忍受的疼痛為10分。
1.4 ?統計方法
選取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核對,選取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選取[n(%)]表示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4、12、24 h疼痛評分,見表1。
? ? ? 對比兩組護士對疼痛相關知識掌握情況,見表2。
3 ?討論
開胸手術為臨床較常見的手術類型,雖然治療疾病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極易引起患者術后的劇烈疼痛,而疼痛的發生常會引起患者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焦慮及恐懼等負面情緒,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一定的傷害,不僅影響其手術后的恢復效果,延長患者的治療時間,降低患者的預后療效[6]。因此,在開胸手術患者術后加強對患者的疼痛護理,減輕其疼痛感受使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關鍵措施。目前,醫學不斷進步和發展,鎮痛藥物的應用也取得顯著的鎮痛效果,但是患者在手術后,患者的實際疼痛狀況不易判斷和評估,醫護人員不能準確地確定患者疼痛情況,導致患者在應用鎮痛藥物時不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術后疼痛嚴重,對其術后康復造成嚴重的影響[7]。因此,將疼痛規范護理管理應用在開胸手術患者術后疼痛中,其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術后疼痛,使患者的疼痛感受顯著的減輕。同時疼痛護理管理應用使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并通過培訓和考核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疾病的知識及護理技能,避免護理缺陷的發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此外,通過有效的溝通,使患者和家屬對疼痛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從而促進術后的康復。疼痛規范護理管理能夠有效地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疼痛護理管理,使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的改善,從而提高預后療效[8]。
實驗組患者術后4、12、24 h的疼痛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疼痛評估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藥物鎮痛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開胸術患者術后應用疼痛規范護理管理取得較滿意的護理效果,顯著地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使患者的疼痛感受得到顯著的控制,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患者術后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黃麗君,帥品花,王璐瑤,等.“醫護一體化”疼痛關愛病房管理模式在四肢骨折患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233-235.
[2] ?呂晨,萬毅超,呂金菊.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88-91.
[3] ?徐靜,官喜龍.比較布托啡諾、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全身麻醉開胸手術患者蘇醒期躁動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7, 23(16):27-29.
[4] ?劉娟,張婧,張筱華.胸外手術行左旋布比卡因鎮痛患者應用優質護理內涵多視角立體護理模式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103-106.
[5] ?許慶珍,何靜,宋瑰琦,等.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體系對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焦慮及疼痛的影響[J].安徽醫學,2016,37(2):206-209.
[6] ?閆旭明,劉志英,李媛.疼痛規范管理對開胸術患者術后早期疼痛控制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6):64-66.
[7] ?侯云俠,石曉萍,李春紅.規范化管理對晚期腫瘤患者難免壓瘡的防治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9(1):109-111.
[8] ?易琳,羅靄秋,王紅濤.快速康復護理在腹腔鏡卵巢囊腫剝除術患者圍術期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9(3):78-79.
(收稿日期:20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