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值賢

[摘要] 目的 討論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中持續質量改進的實施方法與價值。方法 于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間,選取該院的136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作為該次研究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研究組(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對比分析兩組各項生存質量、護理滿意度。結果 研究觀察組患者表現出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各項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指標。
[關鍵詞] 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持續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078-02
耐藥結核病在臨床上屬于結核病癥的一種類型,該病癥具有治療難度大、治療時間長以及治療費用高昂的特點。盡管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事業的不斷進步,使得臨床上對于該病癥的治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治療該病癥的過程中仍需要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模式來輔助于藥物治療,使之有效地提高該病癥的臨床治療效果[1-2]。基于此,對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取該病癥患者136例實施常規護理加用持續性治療改進后的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該院的136例耐多藥結核病患者成為該次研究觀察對象,繼而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68例,對照組中男女比例為25:43;平均年齡為(45.0±4.0)歲;病程(3.2±1.5)年。研究組中男女比例為36:32;平均年齡為(45.8±3.6)歲;病程(3.4±1.2)年。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式進行,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取持續性質量改進方式進行。(1)組建護理管理小組。由護士長及相關護理人員共同組成管理小組,要求該小組成員有≥5年以上的工齡以及一定的管理水平。待該小組成立后,由護理人員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內容的培訓,且在培訓工作結束后,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與評價,并對以往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遺漏進行查找,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因,同時為其制定持續性質量改進流程[3]。(2)持續質量改進流程的制定。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其護理需求的評估,擬定持續質量改進的方案及具體流程,具體安排如下:①護理培訓:針對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進行護理培訓計劃的制定,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培訓,以分層培訓及情景模擬的形式展開培訓工作,并結合實際臨床實踐,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及學習,而后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②強化服務質量:結合患者對醫護人員提出的工作意見,由管理小組定期組織召開全體護理人員大會,對患者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原因剖析,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積極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若其出現有負面情緒時,應及時對其進行疏導[4]。③不良反應的干預: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健康管理檔案,每日服藥后進行其相關身體狀況的記錄與登記,對其存在的不良反應進行及時記錄,并進行適宜調整。④進行健康宣講: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告知患者相關的疾病治療知識,督促患者堅持服藥,幫助其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確保療效最大化[5]。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情況和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觀察。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統計,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存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的生存質量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97.0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94%(P<0.05)。見表2。
3 ?討論
結核病是一種臨床當中發病率較高的病癥,當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癥的治療主要以保守藥物治療為主,該病癥的治療周期較長,長時間的服藥會導致患者的耐藥性增加,致使其最終產生耐多藥結核病以及其他不良癥狀[6]。耐多藥結核病具有患病期長、傳染性強等特點,患者在服藥期間容易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進而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在患者實施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持續性質量改進方式具有重要意義[7]。持續性質量改進方法作為當前臨床當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的護理模式,其實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強化護理質量管理工作,可通過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內容進行質量控制,使之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癥治療預后效果[8]。該研究中,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后,研究組研究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的生存質量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對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持續質量改進是當前護理工作中較為新型的護理管理理念,該模式注重護理人員對整體護理需求的評估,需要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需求及時對護理管理制度予以一定的調整,使之確保護理工作的動態管理,從而起到提升護理質量的目的。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其要求管理層應及時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點分析,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調整,并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以便于徹底的改正。同時,該護理模式的實施也有助于護理人員團隊意識的培養,為先進護理經驗及方式的推廣奠定了基礎。該文當中,實施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干預后護理滿意度97.06%高于對照組的77.94%,證明該護理模式的實施也得到了患者的廣泛認可,該護理模式的實施可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促使護理人員形成良好的服務意識,提升醫院的整體護理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持續性質量改進護理模式的實施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各項生存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指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陽.持續質量改進在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21):4019-4020.
[2] ?芮毛利.持續質量改進在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名醫,2018(10):200.
[3] ?沈莉莉,郎雅珍,金露青.耐多藥結核病病區感染防控風險與管理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6):112-113.
[4] ?沙鴨云,周曉江,丁阿宏,等.耐多藥結核病患者護理管理效果的影響因素研究[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4):62-65.
[5] ?毛玲.持續質量改進在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西南軍醫,2017,19(1):91-92.
[6] ?羅秀麗.持續質量改進在耐多藥結核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5):561-562.
[7] ?侯慧麗,徐碩.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31):70-72.
[8] ?劉桂枝,趙利軍.基因芯片篩查與傳統培養和藥敏實驗在耐藥結核病檢出中的對比分析[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6, 10(1):58.
(收稿日期:201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