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敏

[摘要] 目的 分析循證護理在專科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該校護理班124名學生劃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2名,對照組運用常規教學方法,實驗組運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運用問卷調查、期末考試理論成績來比較兩個班的教學效果。結果 對照組提高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發現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判斷思維的能力、提高文獻檢索的能力分別為49名、31名、40名、36名、43名、47名,實驗組分別是60名、48名、54名、58名、56名、61名,實驗組的問卷調查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理解能力、知識記憶、知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與創新分別為(25.0±3.2)分、(16.1±2.4)分、(17.4±2.8)分、(25.2±3.4)分,對照組的理解能力、知識記憶、知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與創新分別為(20.1±2.0)分、(11.0±1.5)分、(12.1±2.2)分、(19.1±2.3)分,實驗組的期末考試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循證護理在??茓D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各種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此種教學方法應被廣泛推廣。
[關鍵詞] 傳統教學;循證護理;婦產科;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9(a)-0141-02
目前,循證護理獲得患者的廣泛認可,此種護理模式促使護理人員進行多維度的思考,護理過程具備科學性,從而循證護理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地位。常規的教學模式存在眾多的不足之處,未能適應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而循證護理是一個系統的護理過程,學生會逐步形成正確的護理思維,適應臨床護理學的快速發展,從而學校開展循證護理教學將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該校護理班124名學生劃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對其開展實驗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校護理班124名學生劃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2名。對照組男40名,女22名;年齡19~23歲,平均年齡(19.6±0.7)歲。實驗組男25名,女37名;年齡20~22歲,平均年齡(20.7±0.8)歲。對照組與實驗組的年齡、性別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所有學生均知曉具體的研究過程,簽署實驗同意書,自愿參與到該次研究中。
1.2 ?方法
兩組教授的內容均為產褥期母嬰的護理、妊娠及并發癥的護理等內容,對照組運用常規教學模式,即教師單純地向學生講授婦產科護理中的各種知識。實驗組采用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教師會建立循證問題,形成一個病例,每一名學生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如當患者出現尿潴留癥狀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隨后尋找循證護理,教師與學生一起檢索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尿潴留相關的護理學知識,之前常用的護理方法有熱敷、針灸等手段,但各種方法的作用效果不一。同時,評價循證觀察,參照所查找的各種資料,了解各種護理措施是否可行,對每種資料進行科學的歸納與整理,隨后得出灌腸通便排尿法的護理效果最佳。隨后,運用循證護理措施,將實證、臨床知識、臨床經驗、患者的護理需要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對患者進行良好的護理。最終,全面評價護理效果,動態地了解護理各個階段的成效,結果表明灌腸通便排尿法具有便捷、痛苦度低的特點。
1.3 ?判斷標準
教研室制定調查問卷,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兩種教學方法的評價,評價的內容為提高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發現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判斷性思維的能力、提高文獻檢索的能力。同時,運用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兩組的教學效果,包括的內容為理解能力、知識記憶、知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于創新,分數越高,代表教學效果愈好。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學軟件對該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與統計,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實驗組問卷調查結果的比較
通過實驗可知,實驗組的問卷調查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照組與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的比較
通過實驗可知,實驗組的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循證護理為一種嶄新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在參照實證的基礎上,將為每一名患者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同時,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應用于專科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1]。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說教式,教師一味的向學生傳授各種知識,并未給予給學生一個消化理解、動手實踐的空間,造成學生的臨床護理經驗匱乏,不具備良好的創新性思維,教學效果不佳[2]。而循證護理的教學成效顯著,學生的護理綜合素質將會顯著提高,學習主動性大幅度增強,對婦產科護理產生無限的興趣,同時,當教師課程講授完畢時,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學生需要借助資料檢索等手段才能解答問題。通過實驗可知,對照組提高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擴大知識面、提高發現與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判斷思維的能力提高文獻檢索的能力分別為49名、31名、40名、36名、43名、47名,實驗組的分別是60名、48名、54名、58名、56名、61名,實驗組的問卷調查結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理解能力、知識記憶、知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與創新分別為(25.0±3.2)分、(16.1±2.4)分、(17.4±2.8)分、(25.2±3.4)分,對照組的理解能力、知識記憶、知識簡單應用、綜合應用與創新分別為(20.1±2.0)分、(11.0±1.5)分、(12.1±2.2)分、(19.1±2.3)分,實驗組的期末考試理論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護理熱忱會不斷上升,師生間、學生間也可以進行良好的互動,二者間達成積極的相處模式,且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會大增,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為每一例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較高的滿意度[3]。此外,循證護理也是一個不斷檢索資料的過程,每一項護理手段都應該具備明確的科學依據,不僅學生運用文獻資料的能力會提高,而且自身的護理理念會逐步更新,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學生的思維將會十分活躍,能夠詳細的了解各種婦產科護理知識,更好地服務于患者,表明循證護理教學模式扮演重要的分量,學生們的學習視野會拓寬,積極處理各種婦產科護理問題[4-5]。因此,教師應該大力完善循證護理的教學內容,保證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最大程度的開發,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較高的滿意度。對于常規的教學方法而言,其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而循證護理具備創新性的特點,學生的思維將被開發,護理質量逐步優化,成為一名優秀的婦產科護理人才[6]。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茓D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學生能夠良好地掌握各種理論知識,臨床分析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此種教學方法應被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米薇,周丹,盧楊帆,等.循證護理在??茓D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J].現代職業教育,2018,12(7):38.
[2] ?李歡玉.循證護理在高職婦產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2017,1(6上旬刊):98-99.
[3] ?劉新英.循證護理在婦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8(27):110-111.
[4] ?劉芳,張佩.循證護理教育的教學探討[J].循證護理,2017,3(1):93-95.
[5] ?朱蓉,高靜,葉艷,等.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的發展現狀及思考[J].循證護理,2016,2(4):215-218.
[6] ?王峰,盧玉仙,徐莉.以循證護理為依托的信息化教學法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35):4464-4465.
(收稿日期:201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