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 (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導致我國的高等教育擴大化,從原來的高水平慢慢轉入大眾化,很多高等院校的學生整體素質下降。這一特征在由高職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過程中尤為突出。了解調研了幾所此類院校的學生,發現共性就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自覺學習能力極差,更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基礎薄弱,情商、智商都堪憂。由于數學在各專業的專業學習中是一門必備重要基本工具,而在轉型之后的數學,在教學中地位確比較尷尬。除了重視度不夠,還有就是要與以往的教學方式方法大不相同,需要一種新型教育模式,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去面對這類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內容深廣,理論性強。注重推理的嚴密性、完整性,忽略了知識本身的應用性。教師偏離了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傳統的教學理念沒有真正去思考改變,對轉型之后的應用技術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缺乏認識數學教師隊伍里缺乏雙師型教師,數學教師不熟悉高等數學在后續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作用。因此學生們體會不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學生感覺學習數學沒有真正的使用價值而放棄或厭倦。
高等數學在高等教育中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發展創新的背后都離不開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的支撐。它對人類文明科學的進步、人類創造思維方式的改變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社會對在工作崗位上的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僅僅是基本運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專業技術能力。高等數學這門課程要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需和夠用的理論基礎。使學生達到學會工具使用能力、邏輯分析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所以轉型后的應用型本科教育中高等數學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各大院校重視好高等數學的教學。如今的社會,無論是生活中、經濟活動中,還是工業生產都對數學的要求越來越多。現代化沒有工業不行,而工業的發展則離不開數學,因此,應用型本科教學中高等數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類型的高校,人才培養的規格、層次、目標都是不同的。當今形勢下,高職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針對高等數學這門課程來說,數學教育的定位與目標是什么呢?針對轉型后變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招生的對象是中專、職高、技校中的學生,雖然他們也是這些學校中的佼佼者考入此類院校,但是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還是相對不高,跟原來的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相比會有差距。但是學校的層次卻由專科變為中職本科了。這樣的轉型,會使得原來的院校需要在各方面做出調整。應用型技術本科高等數學教育的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理性思維,也就是分析問題要有邏輯性、縝密性,使得學生們進入社會以后能盡快學會思考問題;二是為各專業學習打基礎,使其能更好地學習好專業課程,以便于進入工作崗位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三是為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日后繼續深造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基于這樣的培養目標,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就要隨之變化。我們就要突破經典數學的模式,打破條條框框的禁錮,充分挖掘數學的實用價值,體現數學的精神與文化,符合“實用、必須、夠用”的原則。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應著重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的建設等多個方面進行。
根據考察和實際上課體驗,轉型后的中職本科數學教學應該具備三個特點:一是要補充中學數學知識,二是知識點線條要簡潔,深淺度要適度,三是多與專業課中涉及的數學知識相結合,達到學以致用。提高學生們對高等數學這門課程的重視。
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就要與以往的高職院校不同,既要體現出定位的提高,又要體現出實用,夠用的原則。高等數學在教學內容上必須要有選擇性。專業不同,需求度和深淺度相應都會有所區別。必須緊密結合專業課的各類教材。比如在給電專業學生上數學課程時,數學教師可以看一些電專業課程的教材,比如“現代控制理論”這門專業課需要的數學知識點很多,根據進度,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把他們需要的知識點,比如“微分方程→拉氏變換→傳遞函數”在專業課實際應用的例子里給與著重講解。這樣學生在專業課的課堂上就會對專業課知識掌握得更好,為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打好基礎之一。
高職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對學生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切實可行。我們院校轉型之后我們采取小組合作激勵法,數學課堂的教學采用如下步驟:第一步導言:導入新課;第二步前測:本節課程教學初摸底與學習有關的舊知識;第三步明確學習目標:本節掌握的主要知識點;第四步課堂教學:課堂中,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分組討論學習.第五步后測:測驗總結,檢驗學習目標;第六步小結。通過我們的實踐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顯著提高。當然隨著學生素質的變化應當采取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對學生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切實可行。我們的大連水產學院轉型為大連海洋大學應用技術學院之后,我們經過此類院校的考察與本校的實際上課體驗,我們創新出新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法。實踐證明效果顯著。每次課堂建立記分牌。每個班級分五組,每次課積累各組分值,排名次,決定各組平時成績,注重考核過程。針對我院轉型之后,我們對學生的考核方案做了詳細計劃,考核標準如下:
(1)平時成績占30%
通過分組教學模式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將自己的愛傳達給學生們,獎勵,感化熏染教育,讓學生愛老師、愛數學,慢慢改掉不良習慣使其成為能獨立思考和學習的主人。
(2)三次階段考試共占30%
每一章都要進行階段測試,讓學生們自己主動復習學過的知識,以便于更好的用于專業課的學習中。
(3)期末考試占40%
期末試卷體現出不同專業的重要的知識點,主要是考核這學期各專業的學生對于在本專業課上需要的數學知識點的總的掌握程度。
我們改變了以往的考核標準,加大了學生的平時考核力度,重視學生們的學習態度,加大教師跟學生的溝通,課堂教學采取了分組討論激勵教學法。經過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懂得如何控制自己,增強了能學會、學好數學的自信心。課堂上能認真對待老師的教學,也會抓住重點。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也發現學生們更加尊師重教,守紀律,勤奮上進。
要搞好數學課程改革,實現數學課在應用技術本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必須有一套科學適用的教材。
(1)教材要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
教材應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和開發,注重將啟發性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使學生由知識技能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技能的主動探究者,教師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教學過程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
(2)教材在教學內容及其結構上要科學又要有創新
以淡化理論為主,突出應用為主線;采用專業或生活中的實例作為引例,提出問題,引出數學概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然后精選例題和習題,盡量多地選擇與專業相結合的案例,同時也把數學史融入教材中去,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3)教材要體現教法與學法的改革
一本好的教材要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必須要體現教法與學法的改革。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向導,教師以教導學,學生以學促教,師生雙向交流的教學新模式。研究教法與研究學法并重,注重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探索、學會創造[5]。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認識數學課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地位,準確把握高職院校轉型為應用技術本科院校后的教育培養目標,下功夫搞好教材建設,才能使數學課程體現轉型之后教育的特色,充分發揮其在應用技術人才培養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