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芝 (德州學院)
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
改革發展教育先行,在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課程建設,已成為當前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藝工結合的新工科專業,其核心課程包括: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適合工程教育及新工科的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對于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所涉及的教材種類繁多,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的教材側重理論知識講解,所選服裝款式過于傳統;有的教材側重案例講解,但知識點零散,不成體系;還有些教材內容陳舊,早已過時。這就使得學生難以對服裝核心課程內容體系進行整體認識與掌控,難以跟上服裝行業的發展。
服裝設計、服裝結構和服裝工藝是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三大核心課程,相互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是一個服裝產品從設計到成品所涉及的幾個重要環節。但之前三大課程之間內容相互獨立,各自自成體系,脫節嚴重,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使得學生的課程專業知識不能很好地銜接,難以在專業綜合專題設計項目中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
在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是采用PPT 理論講解及靜態圖片展示的方式,枯燥乏味的上課方式,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發揮主觀能動性和激發創新思維,有悖于“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科專業,所涉及的核心課程都是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課程。而過去的教學教師更注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加上實踐設備的缺乏,使得實踐環節簡化,很多學生實踐項目的參與度不高,沒有引發很好的專業興趣,實踐效果不佳,不利于專業知識的深入理解。
成果導向教育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是1981年由Spady 率先提出的。成果導向教育被認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華盛頓協議》全面接受了OBE 理念。“OBE”是指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在理念上,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哲學;在實踐上,是一種聚焦于學生受教育后獲得什么能力和能夠做什么的培養模式;在方法上,要求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課程設計都要圍繞實現預期的學習結果來開展。
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改革基于成果導向教育,以學生為本,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來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具體改革思路如下。
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是高等教育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三大專業核心課程,服裝設計主要通過學習服裝創意、服裝款式設計、服裝色彩、服裝圖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系統掌握服裝設計基礎理論、并能夠靈活運用基礎理論進行女裝、男裝、童裝的設計。服裝結構通過學習服裝結構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學生能夠理解服裝整體與部件結構設計、相關結構線吻合等原理,系統地掌握典型款式服裝結構設計及制圖。服裝工藝通過學習服裝縫制工藝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系統掌握典型款式服裝的裁剪與縫制的具體步驟及工藝方法。
將專業核心課程的知識體系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與優化,去除陳舊的、重復的知識,在注重知識銜接基礎上進行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三大課程一體化設計,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專業教學內容體系。
課堂教學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系統的理論知識內容還是需要課堂教學的實施來完成。因此課堂教學的質量尤為重要。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專業核心課程采用小班化教學的模式。課程教學形式方面也一改之前滿堂灌的方式,形式靈活多樣。
首先,專業核心知識采用課堂教學的方式。借助“學習通”APP,開課之前讓學生掃碼進課堂,實現電子考勤,不但節省了課堂時間,還能引發學生興趣。輔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投屏功能將講課內容投放到大屏幕,同時推送到學生手機端,形式的改變使學生能夠對專業知識學習產生興趣,不再覺得枯燥。學習期間有任何問題可以利用彈屏功能及時提出,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講解。這種師生間的互動更容易實現,有助于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程度,能夠隨時調整講課進度及深度,更有利于學生預期學習目標的實現。
其次,基礎的理論知識采取在線課程的方式。整合幾門課程的基礎理論內容,形成適合在線課程的知識點體系,通過在線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實現了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還可以利用一些視頻彈題、章節測試及討論區互動,對于正確做出題目或積極發帖參與討論的同學進行紅包或禮品獎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對于實踐技能部分,主要利用校內外實訓場所,通過校企融合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的實施。在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技能部分深度推進校企合作,引入企業實際案例,內容覆蓋從用戶需求、產品設計、研發到生產制造等關鍵性環節,實現從課程實踐作品到研發任務的教學成果轉化。這種貼近市場實際的實踐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充分利用創新性思維與工程思維的結合,增強創新研發實踐能力,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市場競爭力。
第四,專業課程教學團隊積極設計研發服飾圖案應用虛擬設計系統、拼布應用虛擬設計系統、服裝虛擬試衣系統、口袋的虛擬縫制系統等虛擬實驗教學項目,通過VR 實驗室和相關教學資源的引入,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VR 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服裝專業課程教學體系和內容上輔以虛擬現實教學設備和相適應的教學資源,實現學生在教室即可以體驗又可以交互操作高度仿真的教學場景,以體驗式、實踐式、沉浸式的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創新實踐教學方式,使得虛擬現實教學真正的助力和落地于常規化課堂和實訓教學,快速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專業核心課程(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的考核要能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度,從而實現課程目標的達成。考核采用每門課程單獨考核和綜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
每門課程的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及終結性評價的方式,過程性考核主要是平時成績+作業成績,平時成績包括出勤、課堂表現等,作業成績主要是平時的作業考核。終結性評價主要是由期末考試考核,包括理論測試和課程實踐測試。所占比例為:課程成績100%=過程性考核40%(平時成績10%+ 作業成績30%)+終結性評價60%(理論測試50%+課程實踐測試50%)。該部分考核能夠有效地評價學生對課程學習效果的達成情況,實現課程目標,從而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
綜合考核主要是利用專業核心課程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項目設計的考核,主要以能夠解決服裝專業復雜工程問題為目的進行項目設計,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實踐項目的設計。綜合考核評價主要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教師評價環節主要由校內專業教師及企業實踐導師組成,學生評價分為學生自評(小組內)及小組互評的方式。評價內容主要是綜合項目設計成果及有關設計思路、過程、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等的ppt 講演。所占比例為:綜合考核評價100%=教師評價60%(校內專業教師30%+企業導師30%)和學生評價40%(學生自評20%+小組互評20%)。
總之,在深入分析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導向合理設計課程目標,整合課程教學內容,注重課程之間的知識銜接,改革課程教學實施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有效促成課程目標的達成。通過課程改革,學生的課程學習積極性提高,能夠主動的完成理論學習并進行實踐技能訓練,學習效果取得很大成效。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