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枚
(湖北省引江濟漢工程管理局,湖北 武漢 430000)
我國每年有上百萬人口從農村居民變為城市居民, 城市化進程迅速, 同時, 各類型工業發展規模日益龐大, 對于水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 而目前很多地區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水資源匱乏現象, 對于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水資源對于人類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工業生產和不當的生活習慣中, 會對水資源造成大量的浪費和破壞, 加劇水資源緊缺的情況。為了能夠改變現有對于水資源不斷浪費的局面, 我國各地區開展的水利工程通過進行運行管理, 來達到對水資源的合理應用。
水利工程是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一個環節,它能夠為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有效的水資源供給和管理,同時,水利工程在洪澇災害等特殊時期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控制災害的影響范圍,減少損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周邊農田水利工作的進展,使附近居民的用水質量得到相應的提升,并達到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所以,各地區對于水利工程的規劃都非常重視,在進行水利規劃過程中,結合最新的設計概念和管理技術,以圖能夠將該地區的水利工程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達到更好的水資源使用效果,并在特殊時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對水利工程進行運行管理,要明確原有的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摒棄其短處,發揚其長處,在進行水利工程開發運行過程中,要與當地實際情況結合,采取最科學有效的方式,來解決現有問題,并使水利工程能夠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對于從業人員而言,如何能夠進行有效管理,是保證水利工程運轉正常的必要基礎。
當前,隨著我國農業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和擴大,在防汛抗洪、水力發電、農田灌溉以及生產養殖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關鍵力量。當前,在運行管理中存在機制不健全的問題,管理理念陳舊、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內容重復,如果一旦出現責任問題,主管部門和人員相互推諉,對運行管理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在開展運行管理中,對水資源浪費行為缺乏有效監管,導致這一現象日趨嚴重。
雖然我國水利工程數量較多,但是很多工程規模較小,與大型工程相比,其在運行管理中缺乏資金,加之后期維護工作不到位,導致工程在長期使用后出現年久失修以及設備老化等問題,對工程正常運行帶來負面影響。
當前,部分領域在水資源可持續應用方面面臨相關監管體系不完善等狀況,使得水資源可持續應用目標不能順利進行。以某水利工程為例,在其建設過程中,安排不同地域及部門進行性管理,但是由于這些部門缺少完善的監管方式和對策,導致不能對引用水量加以科學把控。即便取水許可制度已經實施一段時間,但是長時間以來各個流域相關部門缺少完善的獎罰對策,導致監管工作不能順利落實,對水資源調度和應用帶來一定影響。
理念是指導行為的基礎和前提,想要改進以及優化運行管理模式,實現水資源的科學利用,管理人員需要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對工程特點和運行管理形成合理的認知,消除對水資源利用的錯誤理解,進而為各項運行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首先,要秉承科學發展觀原則,將工程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充分結合,以先進的理念轉變管理模式,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其次,要加速建設以及完善運行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的標準化以及規范化水平,當地政府要積極參與到運行管理中,明確以及落實崗位責任制;最后,要加強對運行管理的行政監管和法律監管,保證各項管理行為合規合法。
運行管理需要以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水利工程作為利國利民的公益性設施,當地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進而確保其穩定以及有序運行。首先,在工程建設中要擴寬資金來源渠道,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加入,為運行管理提供資金支撐,防止工程運行出現資金中斷的情況;其次,財政部門需要及時發放資金,并且對資金使用情況開展監督管理,健全以及完善報賬管理機制,專款專用、專人核算、專人管理;最后,建設單位和財政部門要規范資金的使用途徑,按照審批流程科學使用資金,在確保工程運行和建設質量的基礎上,實現對資金的規范化管理,提升資金安全性和利用效率。
為了能夠強化建設的長效機制,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要成立水利工程監督指導小組,能夠達到各項管理工作的協調運行,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監督制度,保證水利工程的有效運轉,并邀請社會各界專家人士,對水利監督工程進行監督。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民主評議工作,強化水利工程民主測評,使相關管理工作能夠由民眾主持,使得整個工程進行更加貼近當地情況。結合過往出現的特殊情況,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針對這些因素的存在制定相應的措施,來減少突發事件發生時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的范圍,強化水利工程相關工作人員的廉潔思想建設,預防工作人員出現思想腐蝕的現象。
對于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不單單要完善相關監管制度,還需要進一步推進節水措施的落實。首先應當進一步促進水資源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和制度體系的辦法來對水資源利用中的節約標準和規范進行清楚規定,做好水利工程項目的審批、驗收工作,對后期運行過程中的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管,保證水利工程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其次應當加快普及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現階段國內很多地區的灌溉技術相對滯后,水資源浪費現象較為明顯,所以需要積極引入先進技術,投入更多資金保障,促進我國農業節水灌溉模式的應用發展,地方政府應當積極支持和引導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普及,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最后必須要對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規范標準明確規定,進一步發揮出水利工程的節水能力,有效管控水資源浪費現象。
通過完善相關監管制度來確保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目標的最終實現,首先是應當從國家層面進行分析,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在充分掌握國內水資源利用實際情況和監管工作開展情況的基礎上,對水資源監督管理的政策法規予以完善,為水利工程規范高效運行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據;其次必須要根據水資源利用現狀來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健全配套制度確保水資源利用管理工作真正貫徹落實;最后應當清楚規定水利工程運行管理工作職能,明確主管部門職責,在政策法規的允許范圍下做好各項工作,發揮出自身職能作用,促進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效率的提升,確保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在社會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和社會生產對水資源的利用需求不斷增加,水利工程作為社會基礎性設施,對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密切關系,因此,想要切實提升水利工程的社會效益,需要不斷優化以及改進運行管理,合理利用和開發水資源,實現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