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 李士超 黃珍 李學東
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廣西南寧 530000
生產經營管理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訴求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變革。隨著經濟不斷發展,企業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推動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改革,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尋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生產經營是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所在,對于現代企業而言,通過實行精益生產管理模式進行持續優化和完善,實現采購、生產和銷售全過程系統化管理,不僅可以減少生產經營成本,還有助于產品質量的提升,在激烈競爭中擁有極大的優勢,對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縱觀當前我國傳統工業企業發展現狀,普遍存在內部組織結構不協調,管理模式單一,信息傳遞速度較慢,部門協調溝通效率較差,容易出現職責模糊不清等問題,對生產經營各項工作的高效運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1]。部分企業由于資金實力不足,生產制造水平偏低,出于人力成本方面的考慮,很多員工僅經過簡單培訓后即上崗,而且技術性人才缺失嚴重。加之人才培養制度和績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無法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企業內生動力,在不同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究其根本,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混亂,實際工作缺少可靠依據,是造成當前企業發展滯緩的主因。另外,很多傳統工業企業大多采用大批量生產方式,資源浪費嚴重,一旦對市場動向把握不充分,容易出現產品滯銷的問題,不利于企業持續發展。
現代工業企業經營管理中,由于經營主體多元化,企業競爭逐漸趨于白熱化,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經營管理理念過于陳舊,與新時期發展需求相背離,對于現代企業而言,推動企業管理轉型,有助于提升企業競爭優勢[2]。但是,長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導致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識缺失,難以精準把握市場導向,將會加劇資源浪費。長此以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大力推廣和應用精益生產管理是必然選擇。
一方面,應用精益生產管理可以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優勢。精益生產管理理念基于企業生產經營實際,通過推行企業生產經營量化管理,科學合理優化生產運行各環節的銜接,最大限度調配企業生產運行資源來提升生產運行效率[3]。在精益生產管理理念指導下,隨著生產運行標準的高標準制訂,全面性人才的針對性培養以及人才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將有效規避生產工序閑置造成資源浪費,高效調配生產資源,降低生產運行成本,切實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精益生產除了契合企業生產運行實際以外,更強調堅持市場導向,尊重市場規律,及時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快速響應,避免生產與需求不匹配,造成市場機會的流失[4]。同時,通過對市場發展規律的摸索分析,及時優化調整生產策略及經營模式,確保產品規格、結構更加契合市場需求,避免產品滯銷占據企業流動資金,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是企業保持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轉變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模式,將精益理念滲透到生產管理全過程,更加高效地推動精益理念落地。提高思想的重視程度,推動企業生產過程與精益生產管理的有機融合,優化企業組織管理、生產過程和生產標準,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生產活動。摒棄單一的大批量生產管理模式,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趨于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結合企業實際探索更加高效的柔性化生產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搶占發展先機。
現代企業生產經營各項工作的開展應在完善、合理制度的支持下規范化展開,基于此,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和戰略部署,構建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為企業精益生產活動開展奠定基礎。在制度方面,要從生產經營精益化角度制訂可操作性較強的制度內容,通過全方位精益管理,最大程度上降低資源損耗。同時,要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實施全面監管,確保相關職責及責任的落實。
完善的生產經營管理制度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高效開展創建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在此基礎上,企業還需要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產經營管理效能。企業要根據制度,對精益管理范圍進行拓展,制訂合理的目標,指導生產經營工作規范開展。通過將精益生產理念滲透到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管理中,優化車間生產流程,進而達到生產供應鏈管理整體效能提升的目的。
推行企業精益化生產管理,應滲透到企業文化建設中,良好的企業文化將促使員工個人目標和企業目標相一致,在無形中激勵員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實現互惠雙贏。企業要確保企業文化在基層落地生根,基層人員長期處于一線,可以及時發現生產運行問題,發揮員工能動性,提出合理改進建議,真正參與到企業管理中,實現精益化管理閉環。
綜上所述,在現代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要提升企業內生動力及競爭優勢,應加深精益生產管理模式的認知和重視,契合企業實際情況,在現代企業文化支持下,實現企業生產環節到銷售環節系統化管理,提升生產管理效率,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