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勇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設計院有限公司, 貴州 興義 562400)
我國現代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科技手段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逐步拓展開來,建筑行業也由此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現階段的軟土地基處理技術應用不到位,常常會導致路基沉降很難控制路基穩定性,所以做好加固處理并合理利用措施方法,才能實現對整個項目工程的優化,對提升相應建筑工程質量也有著積極影響意義。為確保軟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安全適用、經濟合理,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就愈發凸顯出其重要性。做好軟土地基條件下的巖土工程勘察工作,才能夠為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要做好勘察工作,就必須要充分考慮具體的軟土地基的特性,制定行之有效勘察方案。
軟土地基主要構成就是淤泥以及黏土,經過實地勘測以及探究發現,多數軟土地基都會分布在含水量較高的湖泊、海邊、河流點那個地區,所以這些地區的細沙粒相對較多,其孔隙相對于一般的地基要超出許多,在該地區進行項目建設常常會受到軟土地基的滲透性、抗剪力、穩固性、土層設置等方面的影響,且其中的有機物含量較多,土層處理之后的沉降,常常會出現一些絮狀結構而影響地基建設的質量。
軟土地基的壓縮性較高,且其滲透性強則會導致含水量逐步增多。在開展施工建設階段,會因為外部的壓力以及施工建設階段的荷載影響,其孔隙分布也會呈現出一定的變化。但是在地基施工建設完畢之后,仍然會受到外界的壓力影響而導致整體的建設結構破壞。當軟土地基的土層整體的體積逐漸減小,那么沉降就會導致裂縫或結構損壞的現象。軟土土層多數都是分布在河流、湖泊的周圍,降水量相對較高且雨水儲備量豐富,當大量的水資源滲透其中,那么其整體福利整個結構都會出現損害。當土質的松散性加劇,那么施工建設結束之后的沉降處理階段,會因為受力不均勻而導致項目坍塌現象。
經過勘測分析得出軟土土層本身就還有較多的自然水資源,當地區出現降雨、降雪等現象,那么其下部的儲水量就會逐步增多,這樣當軟土地基的施工建設期間的表層水量增多,那么就會導致軟土地基很難及時將多余的水分吸收,當軟土地基長期積水,但是找不到適合的途徑進行排水處理,內部的水資源滯留的現象較為嚴重,就會給整個項目工程埋下隱患問題。
查明場地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及環境條件,為勘探布置、設備配備及適時進場作業提供指導依據,避免盲目進場作業,有效提高勘察精度、效率、減少損耗。
勘探點應沿擬建物的邊線及角點同時考慮基礎形式布置,軟土場地條件下,一般不能采用天然地基方案,受建筑物上部荷載限制,多采用樁基礎。當采用端承樁時,勘探點間距宜為12~24m;且相鄰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層層面高差宜控制為1~2m,超過此限時,應加密勘探點。當采用摩擦樁時,勘探點間距宜為20~35m,且當地層條件復雜,影響成樁或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勘探點應適當加密。復雜地基的一柱一樁工程,應每柱布置勘探點。鉆孔深度應進入性質穩定、承載能力良好的持力層,并達到預計樁端以下3~5 倍樁徑且不小于3m、大直徑樁不小于5m,且應超過變形計算深度。靜力觸探測試深度應穿過軟土層并過到停測標準,如進入堅硬地層頂部或端阻力達到報警值。
合理選用適當的原位測試方法,是提高勘察精度及準確建議巖土設計參數的前提。適用于軟土地基的原位測試手段主要有靜力觸探、標準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載荷試驗等。靜力觸探可判定土層的均勻性和劃分土層、估算地基土的承載力和壓縮模量、選擇持力層、判定沉樁的可能性、判定地基土液化或震陷的可能及等級,測試成果連續、準確客觀、技術成熟,在軟土地基勘察中應用普遍。標準貫入試驗與靜力觸探對比,僅連續性較差,測試成果準確客觀、技術成熟,在軟土地基勘察中應用較為普遍。十字板剪切試驗可測定原位應力條件下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Cu、估算軟土的靈敏度及應力歷史,測試成果準確客觀、技術成熟,在軟土地基勘察中應用普遍。載荷試驗測試能直觀反應地基土的承載力,成果客觀、真實可靠,但因其測試過程復雜、測試時間漫長而在勘察階段應用較少。
進行軟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的過程中,需要對諸如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地質、地層巖性以及地震等進行基礎數據的測定,基礎數據的測量結果是否準確,直接影響著軟土地基的應力以及軟土地基承載力等主要參數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到軟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軟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每一個細節,確保每一個基礎數據的結果都達到規范要求的精確度,以此保證整個軟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數據的準確性。
對軟土層進行力學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對該區域軟土層的形成原因進行深入剖析,充分查閱該區域的相關地質環境資料,了解該軟土層固結的成因,是屬于正常固結還是軟土層在承受了外部壓力之后發生的固結。之所以要明確該區域軟土層的固結類型,是因為兩種固結類型之間差異明顯,明確其固結類型能夠有效保證軟土地基巖土工程勘察數據的可靠性。
受勘探點直徑太小、勘探點間距偏大等因素影響,勘察成果不可必免的存在誤差。因此需要加強施工期驗樁(槽)工作,并結合驗樁(槽) 結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調整或保持原設計方案,以便工程順利往前推進。
軟土地基施工技術應用階段,經過對施工建設環境的勘測處理,發現技術應用存在很多的困難性問題,主要是因為軟土地基特質所影響的。所以在進行技術手段應用階段,地基好似共需要綜合相關的技術條件以及數據信息,通過對各種技術手段措施的有效應用,能夠實現對整個軟土地基的承載力以及抗拉力的改善。所有結合項目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需要加強技術改進與完善應用,確立更加科學、可行的施工流程,才能保證項目工程能夠得到全面管控,順利達成項目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