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國棟
(新豐縣水利工程建設管理中心,廣東 新豐 511100)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給水利工程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防洪減災工程中,河道治理工程除了其本身應該所具有的防汛功能以外,還應具備生態治理目標,是整個防洪減災工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在保證生態環境不受破壞的情況下整治河道工程,不僅可以美化景觀環境,還能夠保證河道周圍生物圈的穩定。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態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沙田河治理工程實際應用中,生態治理成為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亮點。對河道進行生態治理,不僅保護動植物生長,還要保持河道周圍水土穩定,構建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越條件。
沙田河治理工程工程位于韶關市新豐縣沙田鎮,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以種植水稻、反季節蔬菜為主。省道347 線貫穿鎮內,北通回龍、翁源、韶關;西通遙田、英德;南通從化;東通新豐縣城。沙田鎮屬山區鎮,全鎮總面積242.2平方公里,下轄17 個村委會和1 個社區居委會,176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769 人,其中農業人口20329 人,總耕地面積20124 畝,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瓷土、稀土等礦產資源。
沙田河位于北江中下游,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屬于山區性河流,山高坡陡,溪河狹窄,洪水匯流時間短,在短時間內就形成洪峰,河水暴漲,極易造成山洪災害。洪水由暴雨形成,暴雨主要由季風和鋒面雨形成,近年來,沙田河兩岸防洪標準均屬未設防或達不到標準狀態,防洪設施極少,防洪能力薄弱,洪水一來兩岸房屋受浸,農田被毀,農作物減產失收,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從山上滾落的塊石和被沖毀的樹木淤積在河床,日積月累,導致部分河床中間突然抬高,嚴重影響行洪,影響兩岸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制約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河道治理勢在必行。
本工程治理措施主要有疏浚清淤、護岸、涉水建筑物治理等措施,建設內容是包括治理沙田河河道長度22.183km。清淤疏浚長度為17.463km,新建埋石砼擋墻堤防長度1.309km,護岸長度15.77km,其中埋石砼擋墻護岸0.95km,埋石砼擋墻護腳和雷偌護墊護坡長度3.015km,格賓石籠護岸和草皮護坡長度6.298km,格賓石籠護岸和雷偌護墊護坡長度5.507km,穿堤建筑物有新建穿堤涵管3 座,下河步級5個。
工程建成實施后,可使受洪水威脅嚴重、洪澇災害較頻繁的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明顯改善,主要鄉鎮、重要村莊等防洪標準達到10~20 年一遇,人民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此外,沙田河治理工程的建設通過對河道進行綠化亮化,建設一些娛樂休閑配套設施,形成居民散步健身的小公園,不僅美化了生態質量環境,改善了河道周圍生態系統平衡,提升河流自然景觀現象,為當地居民營造一個優美的居住環境,拉動當地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的缺乏全面的規劃。中小河流數量多、流經區域廣泛,管理權限分散。河道治理水利建設管理機構分區域管理,各自為政,無法對整條河流形成統一的管理和治理規劃。治理過程中,對工程建設的標準不一致,存在問題需要多方協調,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中小河流分布散范圍廣,其治理工程屬于防洪減災項目,主要是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再由地方財政承擔配套資金。上級部門按河道治理長度補助資金,但是地方政府一般財力有限,在水利上的資金預算并不大,貧困地區在中小河流治理上的投入就更少了。
為了方便管理,降低維護成本,很多治理工程對岸坡的處理采用大片的漿砌石或混凝土護坡,甚至利用鋼筋水泥進行固化,而忽視生態防護措施的研究和應用。護岸是水陸生態系統內部及相互之間生態流流動的通道,阻隔了這個系統的通道,就會使水質下降。岸坡防護工程對生態系統影響最大,因為水陸過渡地帶是水生植物的發育地,是水生動物的棲息、產卵、覓食地,所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尤為嚴重。
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直線化的思想觀念,改變了河流本身蜿蜒曲折的特性,通過填平、挖深等方式改變河流的基本形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流的流向,進而影響水生生物的生長,不利于保護環境。對河道進行“去彎取直”的做法破壞其原有生態平衡性,而且還對河流中已經形成穩固的部分造成破壞,增加了后期的維護管理難度,不利于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長期穩定發展。
必須做好對新豐縣中小河流治理的全面規劃。建立明確防洪減災、水資源利用、水環境污染治理規劃。在規劃中明確治理要達成的目標、治理具體措施、責任單位,綜合協調好河流流經區域的關系,從宏觀整體上治理中小河流,在設計過程中到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充分應考慮河流本身的自然形態。一方面對自然河流的縱、橫斷面顯示出多樣性的變化,設計時要考慮做到淺灘與深潭相間,這樣能夠保證河道治理的美觀性和觀賞性,保持堤線自然化、護岸斷面的多樣化,減少因工程建設而影響生態環境,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必須加大對新豐縣中小河流治理財政投入力度。河道治理工程是惠民利民的工程,除了爭取上級部門對工程治理在財政上的扶持力度,當地還要采取多種措施鼓勵人民群眾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同時,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籌集資金,這樣才能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必須優化對新豐縣中小河流治理的護岸護坡思路。本工程護岸型式采用墻式護岸、坡式護岸為主,當河道流速大、急彎凹岸、迎流頂沖及房屋密集區,受占地限制等情況時,采用抗沖刷能力強的埋石砼墻式護岸。當河道流速較慢、河道較平順的河段采用坡式護岸,坡式護岸中的護腳及護坡材料及型式根據岸坡地形、地基基礎、景觀要求、水流等限制條件確定。護腳主要采用重力式埋石砼護腳及格賓石籠擋墻護腳。護坡方面邊坡較高,沖刷較大或常年在水下的岸坡采用雷偌護墊護坡,邊坡低,沖刷較小常年在水上的岸坡采用草皮護坡或撒草籽護坡。
根據建設現代化城鎮及新農村對綠色環保以及美觀的要求,對現有零散的一些河道工程進行修復,必須加強文明施工管理,加強河道治理監管,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從而達到生態和諧的治理目標,最終達到其功能性,又能保證其觀賞性的河流治理工程。
同時,要根據河流的特性,因地制宜地對堤岸進行建設,加強岸坡植被保護處理。建設過程中材料的選擇上應是適應動植物生長的環保型材料,避免過多地使用鋼筋水泥和混凝土漿砌,并種植植物,以保持水土。
為了加強對沙田河治理工程治理后堤防及護岸防護的管理,確保防洪安全,按照“統一管理、分級負責、健全機構、落實資金”及“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根據《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范》,本工程完工后,即移交當地縣級人民政府,具體工作由鎮政府負責,由縣水務局負責監督及工程技術方面的工作。
管護單位具體職責是負責堤防及護岸等的維修、養護、護坡和護林等的日常管理事務,根據管養分離原則,按規范要求,堤防工程沿線每1000m 堤段,配備一名群眾護堤員,擔負經常性的維修養護和護堤任務,以保證工程的正常運行、養護和維修,并承擔汛期防洪搶險。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人們對河道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防洪之外,開始關注河道水域的生態系統及河流的自然景觀。因此,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應注意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減少對河流自然屬性的破壞,保持河流的原有特性,加強岸坡植被保護,修復岸坡的生態平衡,做好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以適應現代社會對綠色環保的追求和向往,促進地區經濟繁榮,優化投資環境,優化經濟結構,吸引外資企業,從而美化城市、繁榮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