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麗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長春 130062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體制經歷了重大改革,在發展的過程中,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得以確立。國有企業也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逐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然而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本運營管理存在的諸多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嚴重影響國有企業的發展質量。接下來,談談對國企資本運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的幾點思考。
眾所周知,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發展的最基礎活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國企在進行資本運營管理過程中,逐漸將生產經營和資本運營分離開來。從本質上來看,資本運營不是直接運作資本,更不是以并購為核心的資產重組,資本運營的靈魂之處就是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具體原則進行企業運作。而生產活動是資本運營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為開展資本運營活動夯實基礎。在任何時期,資本運營都必須全心全意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切忌為追求資本收益進行單獨運作而完全脫離日常生產經營。從目前實際來看,一些國企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忽視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與資本運營活動的關系;還有很多企業沒有正確認識到資本運營在推動生產經營活動的同時,又依賴于生產經營,導致很多企業生產經營質量不高。
現階段,很多國有資本經營進展比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經營動力,一直以來,技術創新是推動資本經營的重要動力,也是促進國有資本升值的主要支撐。當前,大部分國有企業在研發新技術的過程中,其核心技術的革新并不是依賴國企本身,而是依靠相關科研院所開展。其次,技術研發與革新的資本來源途徑單一,導致國企在技術創新方面的諸多投入遠遠跟不上發達國家步伐。
目前,國有企業在資產管理中,缺乏管理的規范性,流程不明確,內部監管力度不夠,資產管理相關制度建設不完善,沒有明確制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目標,不利于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及資產管理,影響企業年報審計、資產評估、清產核資等工作。
股權的高度集中導致控股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明顯增強,有助于推動公司高級管理人員與股東尤其是控股股東的利益趨同,代理成本因此得到一定控制。但股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控股股東對公司的參與程度過高,從而導致董事包括獨立董事、監事、甚至中介機構缺乏獨立性,進而導致較為嚴重的利益侵占問題。目前,很多國有企業的股權集中問題比較突出,大部分股權掌握在少數股東手中,就會導致在決策中,部分大股東會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忽視整體利益,也會導致決策過于主觀化,缺乏民主決策,進一步加大了決策的風險性。現階段,不同行業的國企在資本運營和管理的過程中都彰顯了國有資本占絕對控制地位的共同點。從形式下來看,是有效實現了對企業的現代化改造,并有效摒棄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模式,建立新時代特征創新管理模式。但是,在重大交易事項中仍然無法綜合考慮股東、債權人、其它方面的不同利益,股權過于集中,亟待建立完善的監督制衡體系。
資本擴張是大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使用的經營戰略,但是,很多國有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錯誤地將資本運營管理成功與企業資產數量擴大畫上等號,從而在無視保證資本運營管理質量的前提下,過度追求企業資本擴張。就企業而言,要想擴大規模、增加經濟發展效益,需要積累資本,提升企業資本能力,可以通過企業并購的手段,充分發揮他人的資本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但是,如果企業盲目兼并或者收購其他企業,或者在不清楚自己實際能力的前提下,一味為了擴大規模而盲目兼并收購,最終只會將企業的資本運營逼到絕路。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資產運營管理工作,要積極從企業產權管理入手,著力加強國有資本運營監管力度,不斷提升企業規范化管理水平。要不斷推進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管理工作。年初對涉及經營國有資本的企業編制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完善了全口徑的政府預算體系。強化企業財務監管,建立企業快報制度。推動企業認真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完善財務管理及內控制度,要求企業按月報送財務快報,便于及時掌握企業經營情況及財務動態。同時積極開展財務檢查,對檢查發現企業在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相關風險進行及時有效的督促整改,確保國有資本安全完整。此外,還要加快建立企業經營年終考評機制。積極推動企業機構人員身份轉換,加快企業人員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調動企業人員工作積極性,實行企業經營考評制度,促進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要加快統籌國有資本充分發揮公司黨委核心引領的作用,不斷完善“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員的監督,強化和提升國有資本流動性管理,實現國有股權價值最大化。同時要避免股權過于集中的現象發生,做好國有企業的股權控制措施,保證整體股權分布的合理性。要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優化配置轉型升級。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一方面推動存量國有資本在流動中實現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另一方面通過增量國有資本在重點投資方向上的調整和傾斜,不斷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增強國有經濟整體功能和效率。一是要推動投融資平臺轉型,明確投融資平臺的主業和功能定位,加快分類改革,保留少數平臺繼續承擔重大基礎性、公益性建設項目,推動其他平臺向完全市場化企業轉變。二是推動產業轉型,按照突出主業、專業經營原則,推進國有企業調整重組,促進資產、資源向核心業務和龍頭企業集中。三是推動企業管理轉型,推動企業開展對標管理和精細化管理,引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大力推進管理創新。
通過明確出資機構職責,完善公司章程,開展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范國有企業產權轉讓,實行國家出資企業年度審計,對國有企業經營性門面進行公開招租等方式,全面加強對國有資產和資本的監督管理,維護出資人的權力和權益。要實現這一點,必須要健全企業運營監督機制。要加快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一企一策”原則,明確國資委與投資運營公司及所出資企業關系,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推進國資監管機構職能轉變,健全國企考核分配激勵約束制度體系。按照“國資監管機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國有資產經營企業”構建新型國有資產監管運營體系模式,充分發揮國有資產聚集效應,全面提升國企征信和投融資能力。此外,為進一步做好國有資產的管理,避免國有資產的不必要損失,還要強化企業內部監督,研究推進公司內控體系制度建設,建立崗位授權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內部流程控制;完善外部監督機制,發揮紀檢監察、內部審計作用,形成監督工作閉環;建立重大決策和重大事項披露機制,增強統眾國資公司運營透明度。
不斷創新技術是提高國有企業資本運營管理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國有企業可充當技術研發者、研究創新的投入者與受益者。在發展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可立足于市場實際需求、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加強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的執行力度,研發出本企業特有的核心技術、制造出核心競爭產品,從而為后續資本運營管理夯實基礎。
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在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只有加快改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國企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好資本運營管理工作,立足于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國有投資與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機制,創新發展,尋找全新資本運營管理促進,從而促進企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