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光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蕪湖縣供電公司 安徽蕪湖 241000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電力企業應做好各項管理工作,業擴報裝作為電力營銷的重要業務,涉及到電力企業的各個方面,例如:配電專業、營銷部、電力系統,如若忽視業擴現場安全管理,便會影響電力營銷工作的順利開展,無法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本文分別從:電力營銷業擴現場安全管理問題研究、電力營銷業擴現場安全管理對策分析,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現階段我國許多供電企業通常采用集中進行訪視,未對業擴問題加以考慮,盡管各地供電企業實施了創新改革但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構建業擴現場安全管理制度,從而影響到安全管控制度的完善性,在這種情況下邊會導致安全施工問題的發生,對后續工作造成不良影響[1]。
在電力企業中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十分關鍵,直接影響業擴現場的安全性,因此施工人在實際工作中應按科學施工規范來進行,對線路、電氣設備是否通電進行檢測,但部分施工人員缺乏豐富的工作經驗,未提前進行測電,最終引發一系列安全事故。
在電力施工中應用的設備較多,且具有一定專業性,因此在施工中施工人員應做好防護準備,而施工用具及防護裝備存在問題便會影響施工人員的生命健康,嚴重影響電力營銷業擴現場管理的安全性。
通過對電力營銷業擴現場安全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從中發現諸多問題,為確保電力營銷業擴現場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應采取行之有效地管理手段,對電力營銷模式積極創新改革、健全電力營銷作業現場安全管理體系。具體詳情如下。
對于電力企業的發展而言電力營銷模式的創新改革發揮著重要作用,為確保電力營銷工作的有效推行,應及時對營銷模式加以改革,確保電力營銷業擴的規范化水平。在具體實施中應對管理標準予以規范,完成管理流程,將現代化技術運用到電力營銷工作中,確保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電力企業還應將特殊服務形式運用其中對綠色通道進行設置,使緊急問題得以解決,全面提高電力營銷工作的實施效率與質量水平。比如,面對緊急情況的客戶,可以設置相應的綠色通道進行服務,來緊急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同時對普通客戶還要進行服務方法的有效創新,增大其服務的范圍,保證工作高效的進行。
為了確保電力營銷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首先企業部門相關人員應增強安全管理意識,對現場安全管理加以深化,對相關管理體系加以構建,為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在具體實施中應對電力企業各部門的職責加以明確,按“誰組織,誰負責”相關原則來進行,確保人員安全責任的有效落實,提升業擴現場安全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電力企業還應對作業現場安全管控予以強化,對用電檢查、計量管理、業擴報裝等業務加以關注,對安全作業要求有效明確,為電力營銷業擴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的實施奠定基礎。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我國各行業中得到了有效應用,電力企業可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業擴報裝管理中,對電力營銷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構建,使電力營銷業務范圍得以拓展,全面提升現場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學化及規范化水平。
在電力營銷工作中從業人員的素質水平至關重要,為了確保電力營銷工作的有效推行,還應加強對電力營銷人員的培訓管理,根據《營銷安全風險防范工作手冊》等制度來開展,當培訓結束后還應對其嚴格考核,確保營銷人員安全風險辨別能力的提升[2]。
在電力企業中作業現場安全隱患排查工作至關重要,據此相關部門應吸取教訓,認真履行營銷制度,大力開展“六查一整改”活動,一旦發現問題應立即解決,并從嚴處罰。在作業現場安全隱患排查中還應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營銷人員應秉承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來進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在經營操作風險管理中應從抄表管理防控、竊電風險防控、用電安全風險防控、信息系統安全防控等方面入手。在電力企業中抄表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企業部門應對其嚴格考核,將信息技術運用其中確保數據完整率的提升,通過對數據的核查來篩選各種異常現象。為了避免竊電現象的發生,還應對竊電者加強懲處力度,避免各種名譽侵權糾紛事件的發生。用電的安全性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產生活,因此電力企業還應對用電安全風險加強防控力度,對安全用電工作網進行組間,加強企業與政府的共同參與;此外還應對信息發布平臺進行建立,對相關知識及時發布。
為了提高業擴報裝管理水平,還應對業擴報裝業務監督評價機制進行建立,確保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與此同時還應對業擴報裝服務評價反饋機制加以構建,通過這一方法來對客戶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為電力營銷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電力企業可以和用戶共同的對施工以及設備材料供應管理實施審定,用戶可以對安全管理以及客戶服務的水平和質量進行相應的滿意度評價,從而促進電力營銷服務的提高和完善。
現如今,我國電力企業營銷業擴現場管理中還存在許多安全問題,若不及時改善便會導致管理效果大打折扣。在這種情況下應將安全管理模式運用其中,積極健全電力營銷現場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電力營銷人員的有效培訓,強化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對安全隱患嚴格排查與治理,全面提高業擴現場管理水平,為我國電力事業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