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育林 張劉磊
(河南德坤路橋工程有限公司,河南 周口 466000)
隨著現階段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一些科學技術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中。又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住環境與以前相比具有較大改善。尤其是居住條件越來越向著舒適化和環保型發展,而傳統的建筑由于一部分原因,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它們具有污染環境的特點,而且墻體厚,給居民帶來沉重的壓迫感,導致真正的居住空間狹小。但是裝配式建筑就克服了這些缺點,能做到靈活運用,它是采用的一種搭建積木的方式,通過工廠流水線生產出建筑上用的零部件,最終由人員完成裝配和組件,組裝包括墻體、房梁和房柱,將它們拼裝在一起,完成建筑的裝配功能,裝配式建筑的功能多樣化,包括信息化和產業化,這些都能在裝配式建筑從生產到使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裝配式建筑具有環保節能的優點,甚至與傳統的建筑相比,它節約的資源能源數達到了一半。節約了將近1/5 的原材料,而節約了4/5 的垃圾數量,大大提升了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
在裝配式建筑中使用BIM 技術,這是一大創新。BIM技術是一個英文縮寫詞匯,它是指建筑模型,它包含兩個方面的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建筑模型,第二個意思是對建筑工程進行施工管理,將這兩種意思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就是多方面的結合形式,而不是一方面的單一模式。BIM 技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就保障了建筑施工,還節省了工程時間,提高了工程質量和技術。BIM 技術主要采用的是三維結構模型,以一種三維的形式將信息結合起來,最終歸結為一種建筑模型。在建筑工程中,BIM 技術的使用具有一定范圍,涉及到多方面的數據信息,這就導致一定問題的出現,因為涉及的數據信息眾多,所以這給人員操作帶來一定困難。人員在使用這些數據時,需要先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如果發現與實際不符的地方,還需要修改;人員如果缺乏相應的技術水平,就無法獨立解決這些問題。
在建筑施工之前的準備階段,需要應用BIM 技術,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繪制圖紙和審核設計圖紙,首先需要人員建立一個3D 模型,就是以模型為基礎建立一個數據庫,BIM 技術的應用一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制作模型的相關標準和規定,第二個階段是制作模型階段,最后一個階段才是模型的應用階段。在所有階段中,零部件的生產都是由參數決定的,模型之間相互聯系,如果模型里的任一階段參數發生了改變,都會使得其他所有模型的參數發生改變,改變的種類也各不相同,有的是完全發生改變,有的是發生部分改變。當建立起BIM 的模型后,可以適當地制作出平面圖,這樣方便人員觀察,設計單位還可以與施工單位等進行溝通交流,一旦發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其次是在施工時注意檢查工程中的問題,運用BIM 技術可以提供一個數據平臺,在平臺上實現協同管理,在平臺上促進多種信息交流,檢查碰撞中的問題,對碰撞問題經過認真分析、思考,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最后是對工程的資金費用進行管理,之前都是通過設計圖紙來完成一系列操作,但是運用BIM 技術,本身就包含了資金費用的信息庫,可以直接運用BIM 信息平臺進行計算,減少人工操作,也能減少人員操作帶來的誤差。還能夠減少修改成本預算的費用,將預算金額控制在合適的范圍中,減少工程成本支出。
在建筑施工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涉及了生產階段。生產階段就是對零部件的制作運輸工作,比如說預制零部件的生產在裝配式建筑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為預制零部件生產是建筑施工的中間環節,運用BIM 技術后,生產廠家可以直接通過BIM 平臺獲得建筑工程零部件的信息,同時將零部件通過BIM 信息平臺展示出來,讓每個單位都能了解到零部件的生產,幫助人員更好地計劃,減少施工過程中的錯誤環節,提高生產質量和產量。從生產到使用過程,人員需要將BIM 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結合起來,再進行編碼,保證零部件有較好的使用質量。比如在運輸預制零部件時,可以在運輸車輛上安裝一種芯片,以便更好地定位運輸車輛的信息和具體位置,根據車輛的具體定位,再選擇合適的路線,選擇一條最快的路線,保證時間最短,成本花費最少。
后期運維階段就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建筑工程中,這也說明了BIM 技術在裝配式建筑中迎來了發展機會,用它還能解決一些災難性的問題。比如當建筑發生火災后,可以使用BIM 技術進行信息化管理,觸發安全警報,通知人員快速撤離危險區域,對于建筑中的設備管理,需要人員從BIM 技術中獲取相關信息,比如可以從構件上獲得一些設備信息和人員信息,明確施工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責,對一些危險區域和難點區域進行定位,并及時解決,以更好地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總之,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應用BIM 技術,可以大大提高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效率,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中實現信息化的發展和高速流通。所以工作人員需要在參照工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合理利用BIM 技術,從而保證工程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