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龍華 路 明
(山東金田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對土地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使得土地不斷退化,造成了嚴重的生態污染。經調查顯示,現在有四成以上的土地出現耕地退化現象,耕地土壤質量也頻頻出現問題。在這種形式下,土地工程技術應運而生。推進城鎮生態整治的突破口就在于土地工程技術的創新,實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勢在必行。土地工程技術已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在農業生產中直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繁榮,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也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假如任其發展,不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及時的修復,一旦超出區域的環境承載力,就會嚴重影響城鎮化的建設。我國是農業大國,作為一切陸地生態系統的載體,土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城鎮的無序擴張占據了大量的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造成了生態環境質量嚴重下降。因此,要大力開展城鎮生態環境問題整治,充分利用土地工程技術創建良好的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促進城鎮土地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
目前,由于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展,土地的利用強度在不斷增加,導致土地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嚴重威脅區域土地資源的生態環境。同時大量的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都排入了地下,都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污染。土地人口承載指數大,土地污染率高,土地污染治理投資不足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城鎮土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
1) 河道的斷面規劃,城鎮河道在運行過程中具有引水灌溉和生態景觀等功能,這些功能必然也就需要在河道治理中予以充分關注,促使這些功能依然可以得到較好呈現。因此,未來河道治理必然需要重點遵循生態要求,確保河道能夠在治理后具備較強的污染治理能力,有效解決以往城鎮河道運行中存在的嚴重污染局面,同時提升其在引水灌溉方面的作用價值;2) 采用多種方法對河道進行治理,隨著環境污染的不斷加重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河道的綜合治理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其中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物理治理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利用機械設備進行物理除藻、對河道底部的淤泥進行疏挖,以及引水沖淤和調水等多種方式。由于河道底部的淤泥中存在大量有機物,極易出現好氧和厭氧性的分解,從而導致河道水體變質,出現變黑發臭的現象,通過疏挖底泥的方法可以有效清除河道底部的黑色富集層,徹底消除其影響,是一種常用的整治河流的方法?;瘜W方法是在河道中加入適當的化學物質,比如利用石灰進行脫氮、利用鐵鹽促進磷沉淀等等。但是化學方法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在短期內確保水質的改善,也有可能造成水源的二次污染。目前在國際上發展比較快的是生物技術,已經在我國和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得到了推廣與應用,其中常用的生物技術主要有生物膜技術、生物修復技術、水生植物進化法、土地處理法等。生物技術的特點就是不消耗能源或者消耗較少的能源,治理河道的成本非常低,因此在今后將會得到大力推廣。
常用的土壤治理技術有挖掘填埋、客土法、土壤氣提、低溫熱脫附等。其中,高污染區適合挖掘填埋,雖然這項技能對設備及操作的要求較低,但它不僅是簡單的土方挖填平整,還需要準確計算土地平整的工程量,依據地形、地貌確定土地平整工程的施工方法,并采取水土保護措施,從而保證生態環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河流水體的污染主要是由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排水以及有害物質直接或間接的流入河流,致使水質惡化。大量廢水和生活用水排入河流,導致大多數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時,還要修筑排污渠,將污水統一排放到下游進行處理。同時,還要檢測河流水體的污染指標,在河道兩側之間安裝多個凈水植株栽培系統,將其固定在河道周圍,重構兩岸土地土林,修復生態環境,擴大濱水空間,為河流污水治理提供有效裝置。
在城鎮土地整治過程中,要將生態理念貫穿整個施工過程,通過一系列的土地工程技術進行生態整治,保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土地是城市建設和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土地,人類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陽光、空氣、水一樣。大自然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要以土地整治的整體規劃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持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因此,城鎮土地生態治理中必然需要關注土地工程技術的踐行,全面推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