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云
(太原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1) 拼裝式墩臺模板,拼裝式模板是利用各種不同規格的定型模板通過板間連接,并與相應的對拉桿或橫豎撐安裝成所需的穩定結構形狀,它由于尺寸較小、安裝方便靈活、運輸拆卸方便、不需要大型機械配合施工,因此在施工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其接縫較多,受力及整體美觀性較差。
2) 整體吊裝式墩臺模板,對于圓形或方形橋墩,可根據施工現場吊裝能力及澆灌混凝土能力而定,一般宜為3-5米,先用吊機吊起大塊扇面,按計劃分層高度安裝好第一層模板,安裝完后應在墩臺內側預埋支撐螺栓或預埋鋼板已利于二層模板的安裝和定位,一次類推,直至澆筑至墩臺頂面。整體性吊裝模板安裝時間短,施工進度快,混凝土外觀較為美觀,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模板剛度大,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施工較為安全,但施工投資較大,所需施工機械較多。
拼裝前要拼裝預制場地,按結構的輪廓尺寸設計繪制模板安裝總圖并放出大樣,按照配置模型時的優化組裝順序,依次進行,加強對大模板的檢查和維修,板面有缺陷時隨時進行修理,必要時需更換,對剛度不夠的鋼板面,可在其背面用龍骨或小肋進行加固,對有對拉桿的板面可在板面與龍骨之間假焊鋼管和型鋼。
平面鋼模板應從中間向外對稱排列,鉤頭螺栓、緊固螺栓應松緊一致,所有內外鋼楞交接處均應掛牢為保證拼裝質量應按設計配板圖,條件允許時,優先采用整體拼裝,整體安裝法。
柱模安裝時應根據柱斷面大小及高度,柱模板每個50-100CM 加設牢固的柱箍,對整體組合模板要檢查其上、下口對角線長度,檢查連接件、柱箍的緊固程度。對需要接長的柱,應在第一次澆的柱節頂端,預埋定位鋼板和螺栓,待向上接柱模時其下口緊固于定位鋼板上。成排柱支模時,應先在底部彈出通線,將柱子柱子位置兜方找正,支撐時應先立兩端柱模,校直與符合無誤后頂部拉通線在安裝中間各柱模,柱距較大時各柱單獨拉四面斜撐保證柱位準確。較高的柱子應在模板中部一側留臨時澆筑孔,以方便澆筑混凝土時振搗,當混凝土澆至臨近洞口時,及時將洞口封閉。
制作及安裝工程中,對于適合于預制鋼筋骨架的宜優先采用提前預制,在工地現場進行拼裝,有助于提高工程質量,同時加快工程進度。鋼筋骨架在預制時要熟悉圖紙,并按圖紙及鋼筋用量表仔細核對配料單,檢查鋼筋數量、直徑型號是否符合要求,有無遺漏在熟悉圖紙的基礎上仔細研究各號鋼筋安裝綁扎順序和步驟。
綁扎梁、柱、樁等鋼筋骨架應在綁扎工作臺上進行;運送、搬移鋼筋骨架應采用專業車輛,不得使鋼筋骨架出現變形,必要時可增設斜筋加固,運送過程中需綁扎牢固,綁扎的鐵絲要向里,不得伸至保護層內,同時在綁扎好的鋼筋骨架上不得堆放重物。
鋼筋在入模前,在底部應加好墊塊,在側面綁好墊塊,同時對模板上的浮油要加以清除,以免油污影響施工質量,如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澆筑截面積較小的構件時,彎鉤與模板的角度最小不得小于15°,在澆筑過程中不得松動。
鋼筋骨架起吊操作力求平穩,起吊掛鉤點要預先根據骨架外形計算受力點確定好,剛度較差時可利用“扁擔”起吊,骨架各鋼筋交點都要綁扎牢固,必要時用電焊適當點焊。
墩臺施工前應按圖紙坐標及高程在基礎頂面準確放出中心線,以及內外輪廓線。在明挖基礎上澆筑混凝土時,應防止水分被基礎吸收,從而導致混凝土裂縫,若墩臺截面積不大,應一次性澆筑完畢,若截面積較大,則應參照四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進行分段分塊施工。澆筑時應隨時觀察預埋件位置,若發生移位則應暫時停止澆筑,待處理完成后重新澆筑,同時還應安排專人對模板、支架等進行隨時觀察,對發生松動的螺栓、變形的模板進行及時加固。柱身高度內如有連系梁,則系梁與柱體應一起澆筑,V 型墩柱應對稱澆筑。
墩臺應分層砌筑,兩相鄰工作段的砌筑高差不得超過1.2M,安裝順序應從角石開始,豎縫采用厚度較灰縫略小的鐵片控制,安砌后用扁鏟搗實灰縫。砌石墩臺如內心采用混凝土填充時應在外圈砌筑2-3 層后澆筑一層混凝土外圈鑲石料每層砌完后應及時把灰縫向內剔深1~2cm,方便勾縫。
基礎杯口應準確測設縱橫軸線,同時應校核長寬高三項尺寸,對安裝間隙不符合要求的進行整修,杯口與預制件接觸面需鑿毛處理。預埋件應進行除銹后檢查位置合格后方可安裝,墩柱吊裝就位后及時加以固定并加以斜撐保持穩定,安裝后即可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拆除固定裝置,用灌漿料填補坑槽,待強度達到要求后方可拆除斜撐。
墩臺帽施工時宜做好模板設計,繪制模板設計圖,優先使用通用模板,設置對拉桿的在對拉桿位置用55mm×100mm拋光方木以減少鋼模的損耗,模板長向拼接應錯開位置,增加模板整體剛度,做好連接件和支撐系統布置圖、細部結構和特殊部位詳圖。內鋼楞應與模板長度方向垂直,外鋼楞應與內鋼楞互相垂直,內鋼楞懸挑部分的端部撓度應與跨中撓度大致相等,懸挑長度不宜大于400mm 支柱應著力在外鋼楞上。 模板拆除應先拆除側面模板再拆除承重模板,組合模板應大塊整體拆除。
由于墩臺帽較地面高度較大,施工時常用到支架,支架設計要進行荷載不均勻分布的驗算,考慮各種可能發生水平荷載作用下的穩定,而且一定要把支架桿件固定到橋墩、橋臺的堅固處,在桿件間要用斜撐和拉桿拉緊。支架應受力穩定,堅固,同時應考慮到偶然荷載對支架的影響。在風力較大的地區,應設置纜風繩。由于支架主要承受荷載加大,故其對地基的要求較高,對地質松軟達不到承載力要求的需要進行地基處理,對影響支架穩定的范圍應進行硬化,防止支架下地基受到雨水浸泡引起地基沉降導致支架坍塌。支架立柱底端應設墊木來分布和場地傳遞上部荷載壓力。
支架安裝完畢后,應對其平面位置、頂部高程、節點連接和縱橫向穩定性進行全面檢查,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
1) 翼墻一般為“八”字形,位于橋臺兩側,豎直截面為梯形,墻頂設帽石,坡度變化與路堤坡度相適應,錐坡一般為橢圓形曲線,錐體坡面沿長軸方向與路基邊坡一致,坡頂與路基外側邊緣高度相同。橋臺支座面、翼墻等頂部都做成向后傾斜的面,使水向后流,臺后番麓層須按圖紙要求嚴格施工,并做到頂面封閉,防止地下水流入,造成砂濾層失效;2) 錐坡填土應按圖紙設計高度及設計坡度嚴格施工,砌石厚度不夠時再將邊坡的土挖掉,不允許先砌石后填土,錐坡片石背后應按規定做碎石過濾層,與路基連接必須平順,避免砌體后受沖刷引起坍塌。干砌片石錐坡,應采用碎石砂漿勾縫,應可能在砌筑完成后間隔一段時間,以防止灰縫開裂引起勾縫拉裂;3) 臺背填土前應在土基上設置泄水管或盲溝,并注意將泄水管及盲溝引致路基外側。
橋梁墩臺作為橋梁的主要受力構件,在整個受力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橋梁施工方法的日益改進,即使同一種方法也會有不同情況,所需機具、勞動力、施工的步驟和施工周期也不一樣,因此在確定橋梁施工方法時應根據橋梁設計要求。施工現場、周邊環境、施工設備及歷年施工經驗等各個因素綜合考慮,以合理選擇出合理的施工方法,使之更好的服務于工程建設,減少不必要浪費,節省施工費用,以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