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霄 陳曉耀
(亳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是一門需要設計者富有較高的藝術天分和創造性的專業,學習的內容也要不斷地與時下最流行的內容匹配[1]。而當前,許多高職院校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過分注重對學科基本原理、歷史的教學,與設計相關的前沿知識卻很少出現在課堂當中,教學內容與時下流行內容嚴重脫軌。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影響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導致部分學生在走出學校進入社會后,面對許多實際問題顯得手足無措,解決問題能力低下。
許多高職院校在授課時,過分注重理論的教學而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部分院校在安排課時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嚴重失調,理論課時占據了學生上課大部分的時間[2]。此外,學校并未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場地,多數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學生手工繪圖為主,缺乏實踐場所,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實際演練和設計。此外,設計教學是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連的專業,許多設計院校只注重對學生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的社會綜合實踐能力,與校外設計公司聯系薄弱,無法讓學生真正的走進建筑室內設計,導致學生的思維被固化在書本或校內,難以提升自身水平。
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建筑室內設計學生的考核方式都比較類似且單一,大多是讓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提交一份設計方案,教師根據設計方案對學生進行評分。這種方式考核一方面較為單一化,不能很好的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與實踐脫節,無法對學生的實踐水平進行考察
首先,對教學的改革要從市場的需求出發。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建筑室內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室內實際不僅要考慮到實用性還要考慮到整體的美觀度。為了更好的為實踐服務。高職院校需要通過對建筑室內設計教學的改革,將專業教學與學生的職業生涯有機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掌握有關室內設計專業的基礎理論,還能夠合理的應用多媒體軟件進行設計等;此外學生除了具備裝修設計能力,還應該有敏銳的感知力,較強的審美判斷力及完善的知識結構[3]。
教師綜合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專業水準的質量,因此對建筑室內設計教學改革的第一個任務應當是增強教師綜合素質水平。首先應當加強對教師專業水平的培訓,可以通過提高教師準入標準和定期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來增強教師的專業水平;第二可以通過定期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的方式,在教師間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加強教師之間的溝通,促進教師相互學習,提升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最后學校可以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教研活動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方式。
要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就必須要對傳統設計課程的內容進行優化升級。包括可以增加與時尚前沿接軌的課程,幫助學生洞察社會流行風向和市場的需求走向。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最終是要面向市場,面向大眾。學生必須在學習的過程中密切關注學科前沿信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的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在課程內容當中增加除了本專業以外的內容,例如美學、心理學等基礎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內容[4]。學生通過學習這些科目,能夠提升文化素養、美學修養等多方面的能力,還能在不同學科之間獲得對設計相關內容的靈感,幫助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和開拓視野。
如上文中筆者所提到,當下許多的高職院校過分的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建筑室內設計最終是要走向社會走向市場實踐,學生有必要接受相關的實踐課程的教學。首先,學校可以打造相關的時間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場所;其次,可以通過與校外設計公司合作的方式,利用校內自資源和校外資源相結合,幫助打開視野,走向社會;最后,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室內設計比賽,參觀各種建筑室內設計展覽,從優秀的作品當中汲取經驗。
在對學生學業進行考核時,不能過分的注重結果的考察,應當將過程納入考核當中。建筑室內設計專業的課程考核可以將學生在學期內的社會實踐、校內外比賽等情況,綜合納入學期末的考核標準中。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成長情況,利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綜合考量學生成績。
總的來說,建筑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設計人員的素質。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在注重對學生理論基礎教育的同時,加強鍛煉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這樣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優秀的設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