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鵬
(中新凱瑞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伴隨著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橋梁建設領域逐漸向近海拓展,跨海橋梁項目越來越多,復雜的海域環境成為影響海橋施工的主要因素,面對多變海洋氣候和復雜水文情況,如何抵抗和消除風、浪、潮、流、霧和雷暴等因素對施工造成不利影響,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跨越北東口水道部分長3712m。公鐵主跨均采用92m+2×168m+92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其余孔跨鐵路為64m 及40m 簡支箱梁,公路左右幅各5 聯連續箱梁,孔跨與鐵路簡支梁跨度相對應。上部結構:鐵路為簡支箱梁位于下層,公路梁按兩幅設置位于上層,形成倒“品”字結構。下部結構:樁基礎,高、低樁承臺,鐵路門式空心墩,公路花瓶狀墩,公路墩身修筑于鐵路墩身之上[1]。
氣象環境:工程區域為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風向季節性變化明顯,且穩定,年最大風頻是NNE 和NE,均為26%,次大為SW(9%);各風向的平均風速NNE 最大,其次是NE。6 級以上大風的年日數309 天,7 級以上234 天,8級以上123 天,9 級以上35 天。臺風頻繁,最大風速達45.4m/s。年10 月~次年2 月為季風期,占全年的50%左右。水文環境:橋址處最大水深42m,最大潮差7.0m,最大浪高2.71m,最大流速3.09m/s[2]。
海上施工作業包括鐵路深水承臺、高墩、梁部、公路墩、公路梁及公鐵交叉施工,都將受到大風天氣的嚴重影響,加之惡劣的海況、復雜的地質條件,使得大風天氣的影響更加突出,海橋施工將面臨巨大的安全風險和工期壓力。將大風天氣視作常態化的施工環境是方案的關鍵,所以施工方案的制定應從盡量減少大風天氣對施工影響入手,想辦法采取設計、施工措施降低季風帶來的安全風險,提高施工工效,確保工期計劃。
海上棧橋盡可能拉通,用于物資運輸及人員通行。梁場設置在臺后路基上,直接臺后運梁上橋,避免節段梁海上運輸運。鋼構件加工焊接工作盡量安排在后場,拼成后整體吊裝,減少海上焊接、吊裝工作量。通過以上三項措施來實現海上施工陸地化,從而大大減少了海上作業內容,有效的降低了季風因素帶來的安全風險。
為有效降低風、浪天氣對施工產生的影響,確保施工裝備的安全穩定性及工效,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打樁船、攪拌船、浮吊、履帶吊等裝備均采用適應性非常規配置。起重吊裝等關鍵設備根據施工風力條件進行選型,確保設備滿足抗風要求。
為確保海橋施工在季風因素影響下能夠安全進行,在平臺、棧橋、高墩模板、制式爬梯、支架、掛籃、鋼筋棚、拌合站粉料罐、造橋機、移動模架等結構設計中均加入了專項抗風設計計算,設置了必要的抗風措施[3]。
本工程規模較大,所需原材及半成品大部分需通過海運至碼頭中轉,而受風、浪的影響使海運不受控,尤其是在季風期,經常會出現物資供應中斷,影響施工進度。為確保海橋施工的物資保障,物資存儲能力必須得到保證,為此分別在漁限及和平村分別設置大型碼頭。
為應對特殊的海島氣象條件,棧橋、平臺設計需要結構可承受臺風及引起的波流力、大噸位起重設備荷載,有保障施工安全。
為保證平臺、棧橋在季風期(8 級風以下) 安全使用,臺風期(14 級臺風) 不被破壞,及現場施工需求,對平臺、棧橋結構進行特殊設計。
深水裸巖棧橋基礎施工難度大,采用大剛度縱梁結構增加棧橋跨度,減少基礎的數量,加快施工進度,從而減少風、浪的影響。
針對深水涌急傾斜裸巖區,研發了“埋置式組合平臺”。快速打設連接鋼管形成“板凳”結構,護筒范圍內拋壘水下模袋圍堰,灌注不離散混凝土,使鋼結構、混凝土與基巖固結形成能抗臺、抗涌的作業平臺[4]。
1) 樁基施工:樁基施工采用沖擊鉆反循環法成孔,海水造漿,相鄰護筒做為泥漿循環池,鋼筋籠長線法分節加工,充分考慮大風對鋼筋籠吊裝穩定性的影響,履帶吊吊裝,直螺紋套筒連接。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由拌合船直接供應。
2) 承臺施工:承臺采用鋼吊箱、鋼板樁圍堰施工,通過實測海中大尺度結構動水壓力,優化鋼吊箱結構設計;在天氣窗口內,采用整體拼裝,利用2000t 浮吊快速就位、快速封底,快速形成受力結構,研究出一種惡劣海況條件下鋼吊箱快速施工技術[5]。
3) 墩身施工:墩身模板、制式爬梯、拱形支架、防墜網、勁型鋼骨架等相關措施結構進行了專項抗風設計,確保結構滿足抗風要求。
4) 梁部施工:針對公鐵合建和自然環境特點,利用BIM 技術,建立起空間碰撞、時間沖突、環境影響結構響應的四維模型,指導現場設備調度、施工組織。
①掛籃懸臂施工:三角掛籃設計按走行狀態7 級風、工作狀態8 級風、抗臺狀態14 級風工況標準進行設計計算。
鑒于本橋施工常年處于大風期,為了增加掛籃施工期操作人員的安全,共設置主桁架操作平臺、側模板安全通道及防護、底模封閉操作平臺及前下橫梁操作平臺等,并在掛籃底模下設置封閉工作平臺。
②造橋機節段拼裝施工:節段拼裝造橋機結構設計按過孔狀態7 級風、工作狀態8 級風、抗臺14 級風工況標準進行設計計算。
節段拼裝造橋機設計選用重心底、穩定性好的腹位式結構,即下托梁結構支撐箱梁節段,相對于吊掛結構穩定性更好,下托梁與主梁可形成封閉的操作空間,作業環境安全,適合大風作業環境。為適應橋址區臺風頻繁、季風期長的惡劣的大風環境,主導研制出首臺高鐵雙孔連做節段拼裝造橋機,達到過孔一次完成兩孔梁的造橋任務,降低惡劣自然條件下造橋機過孔的安全風險,提高工效。
針對現場臺風、季風等大風條件下施工作業,建立作業條件實施分級管理制度,全過程適時控制。由項目部、分部、施工班組按照作業條件適時發布施工、停工指令,合理安排現場施工,確保安全。
項目部:界定作業條件、制定辦法、過程監管;分部:現場安裝風速儀、顯示屏,對照作業條件適時發布施/停工指令;架子隊:執行發布的施工指令,合理安排現場施工。
針對臺風區海橋施工,施工前精心策劃、分析,施工中不斷實踐、積累,施工后及時總結、提高。在充分認識復雜施工環境存在的安全風險,深刻分析環境對海橋各工序施工影響程度的前提下,精心策劃編制具有針對性施工方案及抗風措施,切實保證施工安全進行,從而有效保證工期順利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