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江蘇薈澤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南通 226000
目前,我國大氣污染問題已經千鈞一發,以煙塵類型為主要特征,許多城市的空氣中懸浮著嚴重超標的顆粒物,甚至出現霧霾天氣和酸雨天氣,這嚴重阻礙了人們的日常出行,為安全隱患埋下伏筆,為城市的經濟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其中主要原因來源于城市中大量汽車尾氣排放、工廠廢氣的排放、過度使用煤炭等。霧霾天氣在冬季更是尤為突出,寒冷的冬季使得居民出行時汽車使用率較高,汽車尾氣污染增加,經濟發達程度與環境污染程度呈正比。在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進程中,新興中小城市也日益涌現出來,但是這些城市為了快速發展經濟,盲目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甚至引進重污染企業導致環境破壞現象嚴重,并且普遍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于是針對這樣的現狀,我國生態環境監測行業成為大勢所趨[1]。
大氣污染中首先最主要的污染來源是工業污染,工業中大量生產具有揮發性的有機物原料,例如石化生產、油墨生產、農藥生產等。污染源眾多且性質復雜例如有機化合物、硫的氧化物、碳化合物等,難以被稀釋分解,是直接導致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居民生活污染,特別是冬季是大量的取暖鍋爐的使用消耗了大量煤炭,煤炭燃燒時釋放的大量污染物質例如灰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也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最后是交通運輸污染,汽車、火車、飛機等運輸工具的燒煤與石油所產生的大量廢氣也是空氣中主要污染源之一。
部分地區地方政府為了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對環保部門進行干預,監督執法部門的環境監管力度不足,對環境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不足,相關部門職責不清,對環境保護問題認識不到位。部分地區的城市規劃建設中往往缺乏長遠規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提高城市經濟的短暫快速發展,加劇了對大氣環境的破壞與污染。
我國在大氣污染監測技術上還不夠完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學的監測技術措施,同時,在治理的研發和設備使用上還遠遠落后達不到治理要求,缺乏高效技術,這更是對大氣污染造成了間接影響。
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所使用的落后生產工藝和對能源的過度開發和應用是導致大氣環境遭受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調整產業結構、降低高消耗產業在社會中的占比、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效的緩解大氣污染現狀的手段。首先要對煤炭產業的占比進行削減,并強化對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產業的支持力度,從而實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降低[2]。并且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應積極開發各種節能環保技術,鑒于我國當前的經濟建設仍然離不開煤炭,因此應針對煤炭開發清潔煤技術、煤氣化技術或者是煤炭燃燒物的處理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促進熱電、煤氣化發電燃料電池等行業的發展。同時在發展清潔煤炭產業的過程中也要積極開發新能源,從而令產業結構逐漸向著清潔生產的方向便偏移。
很多企業都因為受經營能力的限制無法為環保設備投入更多資金,同時也沒有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環保系統,所以導致企業在生產活動中對大氣環境造成的極其嚴重的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各地政府應對環保工作的力度進行加強,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來推廣環保理念,激發企業參與環境保護工作的積極性,這樣企業就能夠為環境保護投入更多資金,從而為大氣環境治理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同時各地政府部門也可開放本地的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將社會資金引入到大氣污染的治理中,對于一些在大氣污染治理中難度比較高的部分可以由社會組織來完成,從而在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下,實現大氣環境治理有效性的增強。
大氣污染的防治除了對污染物本身的處理外,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也迫在眉睫。對政府部門來說,要不斷完善環保檢測體系、健全環保相關法律法規,切實杜絕面子工程,將環保理念代入群眾,走進群眾;對社會公眾來說,環保需要每個人的參與,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樹立環保意識做好監督工作。社會輿論的監督會給企業政府帶來一定的壓力,減少不作為現象的發生。就倫敦煙霧事件來說,如果每個人都有意識提高自身環保意識,共同減少污染源頭,是不是就能有效的阻止這場事件發生呢?維護良好的大氣環境是每個人的義務,每個人都有責任義務去監督揭發影響大氣污染的行為。自覺提高保護環境意識,提高環境監管力度,及時曝光一些企業的污染行為。環境是大家的,環境治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參與。
要將大氣污染監測預警體系納入到大氣污染的治理中,我國有著負荷比較大的排放量,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形勢而言,各地政府必須要對環境治理工作進行加強,依據大氣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對治理進行監督,并且要逐漸對體系進行完善,從而不斷增強大氣污染治理成效。同時依據監測預警體系還可以在出現污染問題時迅速有效的解決,從而盡量減輕大氣污染對社會發展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另外在監測預警體系中也應強化對各種先進科技的應用,然后依據這些先進技術更及時的發現污染源,同時結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污染源進行強化監督,從而在源頭實現對大氣污染的有效控制[3]。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全社會都越來越重視大氣污染的治理,為了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治理的效果,還需要充分利用大氣污染監測技術,并且社會各界要積極投入到大氣污染治理中,各地政府也要積極進行合作,促進大氣環境質量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