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濤
甘州區廣播電視臺 甘肅張掖 734000
當今時代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對于傳媒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新老交替的時代。對于傳統的廣播工作者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隨著時代的變遷,廣播電視業被推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廣播電視業如何抓住機遇,關鍵在于能否適應新時代,敢于創新。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更好地結合實際,更好地進行工作方式改革,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新型移動設備開始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中,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因此在新媒體出現之初就深受新時代青年人的喜愛。但是新媒體的出現也給廣播電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研究結果顯示,現階段我國廣播電視用戶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新媒體的網名數量在逐年地增加,超過半數的用戶表示已經習慣了使用手機觀看視頻,并且隨著未來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將會成為社會的主流。
新媒體的優點在于它非常的便捷,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觀看,這樣一來就可以將實時的新聞資訊更快的傳送到用戶的手中,豐富了用戶的生活。另外,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用戶可以在海量的視頻資源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視頻資源來觀看,這在極大程度上幫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豐富了人們的休閑時光[1]。
近些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媒體技術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進而使得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吸引了許多受眾。而廣播電視媒體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并沒有根據時代的進步對落后的制作和運營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優化,這樣就使得其無法在新媒體下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眼下網絡技術發展迅速,誕生了很多形態不一的新興媒體,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速度并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節奏,面臨著較大的市場沖擊。反而形態新穎獨特的傳媒形式可以更好地符合現代人的思維,從而促使大量的用戶都會向新媒體進行靠攏。由于廣播電視媒體受到了新媒體的沖擊,使得多數年輕受眾流失,剩下的受眾幾乎都是年齡較大的,而這部分人群多數都會關注新聞和天氣,對于其他內容則較少涉及。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市場需求,在這樣的環境下廣播電視節目頻頻出現“跟風”現象,很多收視率高的節目都會被人紛紛效仿,一個節目在形成潮流之后類似的節目便會不斷涌入。例如時下比較流行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該節目在火爆播出一段時間后便隨后誕生了《爸爸回來了》《二胎時代》等很多類似節目。這種現象的存在,嚴重破壞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多樣性原則,資源配置失去了合理性,內部結構也變得更加不均衡,為廣播電視媒體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資源,人才單一勢必會影響其實際發展。但是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有的廣播電視人才并不能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這種人才結構單一的問題不利于廣播電視媒體的發展。對此相關部門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利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促進廣播電視和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從根本上避免人才結構單一的問題[2]。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平面媒體、廣播、電視、新媒體等都是分別由不同部門進行管理的,因此各個媒體所執行的政策也有區別。而當多個媒體融合以后,媒體之間的發展模式的一致性越來越多,因此其業態形式也越來越不容易區別,若繼續按照之前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則會導致媒體之間的距離拉大,對媒體融合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利益沖突狀況。因此,媒體行業亟需出臺新的管理政策,也應當實現監管機制的統一,只有當政策和監管機制具有統一性了,媒體之間的融合效率才會提高,才能更快地推進互聯網時代下的媒體發展。這就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從整體全局出發,堅持開放共贏的思想,全面考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新時代的發展,并打破二者之間的壁壘,實現媒體之間、媒體與其他行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助推廣電領域的大進步。
隨著受眾獲取資訊的方式和渠道的不斷豐富和多元化,人們對資訊的需要也越來越個性化。資訊分類越來越精細,資訊傳播更加個性化、精準化和定制化。所以,需要轉變觀念,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目前傳統廣播電視行業所面臨的困境,對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傳播渠道以及傳播內容通過有效融合進行創新和改進。借助于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受眾信息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首先,準確了解和掌握受眾需求,并實現節目內容與實際需求的智能匹配。其次,通過有效融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線上互動平臺進行構建,不僅使節目內容的互動性增強,也使傳統廣播電視輿論導向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借助自身優勢,打造新穎、有深度、創新性強的節目內容,吸引受眾群體的眼球,加強獨家新聞直播或獨播等形式的推送,進一步提高社會影響力[3]。
公信力較強一直是傳統媒體所具備的優勢,因此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自身優勢充分認識,在借助其他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地使自身公信力增強,充分發揮作用,提高傳統廣播電視的存在感和話語權。要確保自身可持續發展力,不斷提高競爭實力,提高傳播能力和影響力,才能夠在行業發展中占據一席之地。在節目制作時,要注意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除滿足受眾群體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外,嚴格遵守傳統媒體的職業操守,通過對新聞視角和題材的選擇等,確保節目內容的全面性、真實性,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從而使自身的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不斷提高,提高受眾群體對節目內容的關注度。
在深度融合過程中,大數據技術和云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信息采集、信息存儲、內容播放等環節進行了全面優化。通過推動傳統電視媒體改革,進一步促進融合發展進程的深入;通過云平臺技術的應用,新聞編輯制作流程的智能化得以實現,制作流程簡化,節目內容的網絡化轉型目標得以實現。同時,通過網站接入的方式,受眾能夠利用手機App 等從更多的渠道及時獲得節目內容,充分滿足受眾個性化信息需求,對傳統的空間、時間限制進行有效突破,使傳統廣播電視的傳播模式得到全面改革和發展[4]。
在新媒體時代下,各行業領域在受到沖擊和影響的同時,經營管理理念也在一定程度發生了轉變,尤其是傳統廣播電視行業,在受到沖擊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因此,在這樣的局面下,與新興媒體進行深度融合,是傳統廣播電視行業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