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吉
(雅安市興路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自我國改革開放至今,經濟社會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交通行業也隨之迅猛發展起來。但是道路施工建設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導致道路安全問題時有發生,影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路基路面作為保障道路安全的重要前提,對其質量進行有效控制,才能使道路安全性得到提高。
現階段,我國在道路施工過程中主要選擇天然土作為建筑材料,這樣有利于路基的牢固,使其更加穩定。在進行道路施工前,需要對路基土進行試驗,根據路基土特性擇優選擇施工方案。路基用土應挖取方便,壓實容易,強度高,水穩性好,最大粒徑應控制在150mm 之內。嚴禁使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樹根、腐殖質土。泥炭、淤泥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 的土,不得直接使用,確需使用時,須采取措施處理,經檢驗滿足設計要求后方可使用。
對于路基壓實度而言,其直接決定著的公路所能承受的車輛所具有的最大重量,其路基已經承載了道路的重量,同時也是目前公路建設當中最重要的內容。在進行道路施工過程中,需要對路基含水量進行實時監測,確保路基含水量符合要求,否則會降低路基承載能力[2]。如果路基含水量過低將會導致的路基過于堅硬,影響雨水滲透,就會對路基結構造成一定的破壞;要是含水量過高,也會導致路基的承載力出現降低的情況。此外,還需要對路基的碾壓過程加以控制,碾壓對路基承載度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此需要選出合理的壓實機械。路基鋪筑時,嚴格控制松鋪厚度,同時采用分層分幅方式實現鋪筑與壓實[1]。如果路基壓實和選材達到要求,便會提高路基在整體上的強度,使路基穩定性提高,從而使道路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進行路基施工過程中,基底彈性模量是重要的因素,對結構層厚度帶來直接的影響,同時也和荷載、壓實度以及土體大小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聯。在進行路基碾壓過程中,需對碾壓過程進行有效控制,通常在碾壓過程中需要循序先輕后重、先外后內以及先靜后動原則,碾壓速度盡量控制在2-4km/h 范圍內,嚴格控制碾壓遍數。碾壓過程中應注意碾壓設備行徑路線和疊加寬度。同時,對含水量進行控制,保證其和最佳含水量之間的差值不超過2%,這樣能夠取得非常好的壓實效果。
在瀝青路面用料中,首選應對各種材料進行質量檢驗,評定合格才能使用。要是瀝青混合料相對較粗,將會造成路面孔隙過大,進而導致路面抗滲性出現降低,造成路面極易受到水侵害。因瀝青路面受溫度影響有較大差異,在施工區應選用適合該地域氣溫的瀝青。(如:日溫差、年溫差大的地區最好選用針入度指數大的瀝青;對于冬季寒冷的地區最好選用稠度小,低溫延度大的瀝青。當然還應同時考慮交通荷載、交通量等因素。) 所以在施工中,對路面用料要嚴格要求,對瀝青路面結構穩定性要嚴格檢測,在合理的調節掌握后,才會有更好的質量控制。在高速公路當中所使用的主要是AC-13 型級配,而在城市道路當中可以選擇AC-16 型級配[2]。
在建設公路時,都想要實現好的路面裂縫的控制,便需要通過雨水滲透作用實現對底層的結構進行保護,以此實現對路面結構存在的不足進行改善,繼而避免路面不穩定情況的發生。瀝青路面會受到溫度帶來的巨大影響,對其結構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在設計路面時,需要對材料進行深入了解,材料混和比例進行改善,避免路面承受過多的水壓力,最終導致路面出現裂縫。對于路面縮水情況來說,主要是因為塑性材料與控水結構指標所帶來的影響,這就需要認真對不同材料的數據做出深入研究,這樣才會選出適合的材料對路基進行施工操作,以原來的施工要求,迅速對有關設計進行整理,使其路基的材料達到合理的比例。
在基層壓實過程中,主要包括初壓、復壓與終壓三個階段,其中在初壓過程中需要保證具有較小的壓力,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壓實效果,一般選擇的6~8t 左右的壓路機為宜,同時速度控制在2km/h 左右,碾壓次數為的1~2 遍。在復壓過程中,需要保證壓實度能夠符合要求,同時在復壓過程中的溫度不能在80 度以下,碾壓遍數通常根據鋪筑試驗段所確定的碾壓遍數進行碾壓,一般碾壓不能低于4 次。在終壓階段需要對復壓階段存在的便面不平整現象進行消除,所以在此階段的瀝青混合料要保持溫度不低于65 度。另外還應注意邊角部分的壓實度,可用小型震動壓路機碾壓。
綜上所述,如今的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帶領了交通建設行業的發展。在近年來,我國在道路工程的規模上和數量上有了明顯的提升,而交通建設同樣也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在道路的施工中存在著眾多質量上的問題,路基的不完整、路面的承載力弱以及路面不平都會影響著道路的運行和安全性。所以施工相關人員應該深入對路基路面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加強施工的材料和工藝等管理,消除質量上的問題,保證路基路面的質量問題,使我國的交通建設行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