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慧
【摘要】節約、高效不僅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教學同樣需要。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 間,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成效。那么,從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哪些環節著手,哪些方面需要切實地去“節約”?本文依據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景,結合教學經驗,提出了一些“節約”方法。
【關鍵詞】有效課堂;“節約”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向40分鐘要效益”,這不能是一句空話。每一個上課的老師,都想在這短短的40分鐘,最大化地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這是一個很迫切的追求。那么,想要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效率與效益的目標,首要就是應合理利用和分配課堂時間,哪怕是一句知識的講解、一個簡單的問題、一張多媒體課件的出示,甚至一個小小的詞語,都應該有它存在的價值,“存在即合理”。下面試就課堂的“節約”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優化言語講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教師適時適度、富有藝術與技巧的講解,可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主動、積極且富有成效的學習,以促進課堂資源的生成,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成效。
講解是知識與語言、智慧與技巧的有機結合,成功的課堂講解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講解有趣味且形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幽默睿智的語言往往能贏得學生特別的青睞,注意力一下子就聚焦了,將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通過形象恰當的學生熟知的事物,讓學生在大腦中進行建構,反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
在教授課文《海倫·凱勒》,區別“躁”與“燥”兩字時,教師可創設情境:大熱天,兩個人大汗淋漓,在公交車上爭吵?!霸铩弊筮吺恰盎稹?,表示熱的意思,有一團火在燒,當然會覺得“燥熱”;“躁”左邊的“口”表示有人在說話,兩個人在公交車上說話爭吵,吵得別人無法休息時,就產生了“噪音”。通過這樣貼近學生生活畫面的情景創設,學生不僅可以準確地掌握這兩個字的差別,而且能夠準確地使用這兩個字。
(二)講解有啟發與誘導,激活學生的思維力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循循善誘的講解,不對學生的理解進行重復與贅述,通過簡單的言語講解將孩子的思維指引到正確的思考方向,再激發孩子去思考,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三)講解分主次取精要,減輕學生的疲勞感
一節語文課的知識點眾多,難以割裂取舍。這更要求教師在課前吃透教材,把握學情,抓住重點難點,不必講得太細,嚼得太爛,要給學生思考的廣闊空間。
二、提煉文本問題
學生大腦是一汪平靜的湖水,那么一個精致而巧妙的問題,則是投入湖中的一枚石子,會激起學生求知的漣漪與思維的浪花。陶行知先生說:“創造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 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他認為,學問學問,學的關鍵在于問。敢于提出問題,善于提出問題,是善于學習最顯著的特征。顯而易見,我們教師也應是個智者,需問得巧妙。
有梯度與層次的提問,提問對象的恰當選擇,避免個別學生占據課堂的現象,都與“節約”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簡單的問題鼓勵學困生作答,難度適中但需要思考的問題提問中等生,難度大的引路性問題提問優等生。例如在課文《三顧茅廬》的教學中,教師要問學生故事發生的時間、描寫了哪些人物、主要發生了什么事等,通過采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的講課內容將進一步深入,并對學生提問,要求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進行歸納,談一談自己獲得了哪些啟示。這樣的提問方式就非常有層次性,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輕松、活躍。
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中,培養成就感,以提高學習熱情,從而使課堂提問發揮最大的作用,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三、聚焦媒體課件
恰到好處的媒體課件,畫龍點睛,給學生最深印象。毫無疑問,多媒體技術正快速地發展著,并被廣泛地運用到如今的課堂教學中,但也隨之出現了不少誤區,過度地崇拜、依賴與濫用,甚至“包辦”,成了詬病。雖然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教學節奏,優化了教學效果,但同時也造成了一些教師拋棄板書,甚至脫離課本,結果事與愿違。首先,多媒體課件應該是教師精心構思的杰作,不應為了抓學生的注意力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學習內容。其次,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削弱了教師的作用和魅力。語文課應是教師與學生的充滿情趣的互動,而不是簡單地點點鼠標。再次,多媒體課件一應俱全,久而久之,學生會形成對老師的一種依賴,減弱了學生課外學習的能力。
四、巧設課后練習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占有著重要的一席之地。新課程“輕負擔高質量”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中,設計“巧”練,能有效減少學生對盲目、隨意、機械的習題所產生的厭煩消極的情緒,又使教師對本堂課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程度做到心中有數,可說是一舉兩得。那么,何謂“巧”呢?各人理解不同,有的認為“練習少就是巧”,有的認為“練習形式多為巧”,有的認為“有梯度的練習為巧”……
(一)有針對性
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巧設計,避免盲目的重復練習。緊緊圍繞本節課新授的知識與技能設計專項練習,在知識理解的薄弱之處下功夫,提高效益。
(二)有靈活性
新課標倡導“人人參與有價值的學習,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練習,不同的人在練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練習的設計因文而異,不拘一格,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想象與探知興趣,便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練習形式“活潑”,從書面、口頭練習,拓展到操作、表演和實踐練習,把課內練習與課外練習,校內練習與校外練習結合起來,把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
例如教學課文《烏鴉喝水》時,可以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散文詩、散文等可以來一回“詩文配畫”練習,如教學《秋天》,可讓學生為課文畫畫插圖。這樣的練習,形式靈活多樣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變“苦練”為“樂練”,從而達到良好的練習效果。
(三)有層次性
設計課堂練習,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準備不同的練習,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感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積極圍繞“節約”探究摸索,勇于實踐反思,定能讓有效之花開放在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朱永新.致教師[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
[2]鄭傳琦.巧用提問藝術營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學科教育,2014(34).
[3]鐘平英.精心設計課堂練習,提高課堂學習效果[J].研究性學習探索,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