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寧 王偉杰 王玉康 曹維 李明 Sundus Zafar 胡茂龍 浦惠明 譚小力



摘要: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floral-dip)是一種簡便、快速、高效、重復性好、穩(wěn)定性高的非組織培養(yǎng)的遺傳轉化法,在擬南芥中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在油菜中的轉化效率受到了很大的制約。以甘藍型油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雌蕊柱頭開裂時間的研究,發(fā)現(xiàn)即將開放的10~15個花苞的柱頭是裂開的,此時最有利于農桿菌進入子房室完成轉化。對這部分花蕾進行浸花法轉化,得到的T1代種子發(fā)芽后通過除草劑篩選獲得抗性轉基因植株,進一步對這些植株進行PCR驗證,其陽性率高達72.7%。該研究能進一步提高農桿菌轉化效率,實現(xiàn)甘藍型油菜更有效的遺傳轉化。
關鍵詞:甘藍型油菜;浸花法;柱頭開口;轉化效率;農桿菌
中圖分類號: S634.301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9)18-0114-03
收稿日期:2018-06-30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編號:2016YFD0100305)。
作者簡介:王寧寧(1991—),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甘藍型油菜功能基因組學。E-mail:wnn517tdx@163.com。
通信作者:譚小力,博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植物細胞中油脂合成代謝調控的關鍵因子和網(wǎng)絡調控、多倍體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策略的建立、外源基因在植物中高水平表達及合成生物學平臺的構建。E-mail:xltan@ujs.edu.cn。
油菜是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位居全球五大經(jīng)濟作物之列,是食用植物油和蛋白的重要來源。在油菜的遺傳轉化研究中,科研人員越來越青睞應用基因工程改良油菜品種,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用于外源基因的遺傳轉化方法越來越多,大體可分成2類:一類是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法;另一類是外源基因直接導入法,如基因槍法、聚乙二醇(PEG)介導法、電擊法、激光微束穿刺法、顯微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1-5]。其中農桿菌介導法在油菜的遺傳轉化中運用得最多。1985年,Horsch首次利用根癌農桿菌介導法獲得轉基因甘藍型油菜[6]。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轉化是由真空滲透(vacuum infiltration in planta)轉化法[7-8]簡化而來的[9-10],只需將植株的花序浸泡在農桿菌轉化液中幾分鐘,然后等種子成熟后即可通過篩選得到轉基因的種子[11]。付紹紅等在對甘藍型油菜進行浸花法轉化后,通過GUS(-葡萄糖苷酸酶)和GFP(綠色熒光蛋白)報告基因的瞬時表達檢測發(fā)現(xiàn),在轉化植株未受傷的葉片表面、子房表皮、蜜腺、柱頭均檢測到GUS活性或GFP蛋白表達[12]。這說明農桿菌有可能通過以上部位進入受體植株細胞完成轉化過程。之前的研究表明,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轉化主要侵染的是雌蕊而不是雄蕊,雌蕊中的胚珠是轉化的靶細胞[13]。之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擬南芥的子房室不總是關閉,卵細胞發(fā)育突出,會延伸成瓶狀結構并在頂部開口,花發(fā)育后期子房室頂部閉合。轉化一般在花開放前5~10 d進行,此時雌蕊開放,農桿菌得以進入子房并將T-DNA轉移到卵細胞[14]。油菜的發(fā)育與擬南芥類似,胚珠在最初發(fā)育階段,先形成1個細胞環(huán),進而形成1個頂端開口的瓶狀結構,結構的頂端約在開花前3 d形成柱頭,隨后頂端開口閉合,在此之前轉化都有可能發(fā)生[15]?;ㄩ_放后短時間內即完成授粉受精過程且柱頭頂端已經(jīng)閉合,此時的雌蕊已不適合進行轉化。因此,利用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進行轉化時往往選擇未開放的花蕾。本研究中,筆者通過對未開放花的雌蕊柱頭開裂時間的研究,探究了農桿菌進入雌蕊子房室的最佳時間,從而能進一步提高農桿菌轉化效率,實現(xiàn)甘藍型油菜更有效的遺傳轉化。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以甘藍型油菜中雙11為研究材料,材料由筆者所在實驗室提供。含有攜帶Bar基因的質粒的農桿菌,菌種由筆者所在實驗室提供。試驗時間:2018年4月;試驗地點:江蘇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油菜試驗田。
1.2?方法
1.2.1?雌蕊的固定及觀察
取正常生長的油菜開花期待開放的花蕾,從靠近已開放花朵的第1個花蕾開始,由下至頂端依次取樣并編號,將未開放的第1個花蕾命名為01號,第2個花蕾命名為02號,依次往上取樣(對應的雄蕊編號分別為C01、C02……)。將花萼、花瓣及雄蕊去除,測量雌蕊長度并記錄,然后將雌蕊置于福爾馬林-醋酸-乙醇(FAA)固定液中[16],于4 ℃固定24 h。固定好后用掃描電鏡觀察柱頭開口時間的差異情況。
1.2.2?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轉化油菜
將含有攜帶Bar基因的質粒的農桿菌通過浸花法轉化甘藍型油菜中雙11。浸花前將已開放的花剪掉,保留10~15個待開放的花蕾用于浸花,將其余幼嫩的花蕾剪掉。將攜帶轉化載體的農桿菌接種于250 mL LB培養(yǎng)基中搖菌培養(yǎng)至D600 nm為0.8~1.0左右,離心后用250 mL MS液體培養(yǎng)基重懸,并加入乙酰丁香酮、6- 芐氨基腺嘌呤(6-BA)及SilwetL-77。將花蕾浸入農桿菌懸浮液中浸泡5 min,浸花完成后套上羊皮紙帶,花期結束后摘掉紙袋。待種子成熟后收獲、儲存[17]。
1.2.3?陽性轉化株的篩選
用于轉化的載體上攜帶有1個抗除草劑的篩選標記基因Bar,如圖1所示,因而可以利用除草劑進行轉基因植株的篩選。將浸花后收獲的T1代油菜種子播種于托盤中,待幼苗長出1張真葉時通過噴灑除草劑篩選出陽性的轉化株[18]。提取除草劑篩選后存活下來的油菜幼苗葉片基因組進行PCR驗證,PCR擴增片段位置如圖1所示,PCR擴增的引物序列如下:
Bar-F:5′-CTGAAGTCCAGCTGCCAGAAA-3′;
Bar-R:5′-CTGCACCATCGTCAACCACTA-3′。
2?結果與分析
2.1?柱頭開裂情況觀察
利用掃描電鏡對FAA固定的甘藍型油菜雌蕊柱頭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未開放花蕾的雌蕊柱頭都是開口的,如圖2所示,在所有掃描的雌蕊柱頭中,只有編號靠前的10個左右的柱頭是開口的,即最接近開放的10朵左右的花蕾柱頭是開口的,這一部分花蕾在進行農桿菌浸花時,農桿菌最有可能通過柱頭上的開口進入子房內部,進而完成轉化。
如圖3所示,通過對雌蕊長度的測量,可以發(fā)現(xiàn)柱頭開口的這一部分(C01~C12)雌蕊較其他雌蕊長度略長,發(fā)育較早,距離開花的時間也相對較短,便于進行轉化。
2.2?陽性轉化株的篩選
對浸花法轉化得到的油菜種子萌發(fā)后的幼苗噴灑除草劑處理,部分油菜幼苗存活了下來,如圖4所示。由于進行轉化的載體上含有除草劑抗性基因Bar,其轉基因植株對除草劑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性。因此這部分存活下來的油菜幼苗很有可能是轉化成功的轉基因植株。
2.3?陽性轉化株的分子鑒定
提取存活油菜幼苗的葉片基因組,PCR擴增Bar基因(圖1)中444 bp的片段,由此來進一步驗證存活的幼苗是否為轉基因植株。如圖5所示,存活植株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擴增出了與質粒對照相同大小的條帶,說明這部分植株確實為轉基因植株,存活植株的陽性率約為72.7%。以上結果表明,對柱頭開口時間的正確把握,對于提高油菜遺傳轉化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3?討論
隨著甘藍型油菜研究的不斷深入,建立一種高效、便捷的油菜遺傳轉化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農桿菌介導的浸花法是一種簡便、快速、高效、重復性好、穩(wěn)定性高的非組織培養(yǎng)的遺傳轉化法,對于甘藍型油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已經(jīng)應用到了油菜的遺傳轉化中[19-22],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各種因素導致油菜轉化效率非常低。本試驗通過掃描電鏡,對油菜雌蕊柱頭的開口時間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未開放花蕾的雌蕊柱頭都是開口的,只有最接近開放的10~15個的花蕾柱頭是開口的。這一部分花蕾在進行農桿菌浸染時,由于雌蕊頂端有開口,便于農桿菌進入子房內部,進而完成轉化。對浸花法獲得的油菜種子萌發(fā)后的幼苗進行除草劑篩選及PCR鑒定,發(fā)現(xiàn)存活下來的油菜幼苗為轉基因植株的比例達到72.7%,這一結果也證實了該方法的可靠性,即通過正確把握油菜雌蕊的開口時間,選擇最恰當?shù)挠筒嘶ɡ龠M行浸花轉化,將會大大提高油菜的遺傳轉化效率,對甘藍型油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軍,付愛根,徐?敏,等. 基因槍法在遺傳轉化中的研究進展[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1):459-468.
[2]張雷剛,羅淑芬,周宏勝,等. PEG介導的黑附球菌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J]. 菌物學報,2018,37(2):205-214.
[3]朱文靜,馬?飛,孫春玉,等. 電擊法介導的人參大片段DNA轉化靈芝原生質體的研究[J]. 特產研究,2015(1):21-28.
[4]劉桂珍,藍海燕,田穎川,等. 利用激光微束穿刺法獲得抗黃萎病轉基因棉花的研究[J]. 中國激光,2000,27(3):279-283.
[5]冼康華,付傳明,何金祥,等. 花粉管通道法介導的鐵皮石斛轉基因技術[J]. 廣西植物,2017,37(9):1101-1110.
[6]Horsch R B. A simple and general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genes into plants[J]. Science,1985,227(4691):1229-1231.
[7]金萬梅,鞏振輝,呂元紅. 芥菜植株原位真空滲入遺傳轉化方法的研究[J]. 華北農學報,2004,19(3):8-12.
[8]王道杰,楊翠玲,陸?鳴. 真空滲透法轉化油菜及轉化種子的篩選[J]. 植物學報,2009,44(2):216-222.
[9]Clough S J, Bent A F. Floral dip:a simplified method for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 The Plant Journal,1998,16(6):735-743.
[10]Chung M H,Chen M K,Pan S M. Floral spray transformation can efficiently generate Arabidopsis transgenic plants[J]. Transgenic Research,2000,9(6):471-476.
[11]高建強,梁?華,趙?軍. 植物遺傳轉化農桿菌浸花法研究進展[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22-25.
[12]付紹紅,牛應澤,楊洪全,等. 表面活性劑silwet-77對floral-dip轉化甘藍型油菜效果的影響[J]. 分子植物育種,2004,2(5):661-666.
[13]Desfeux C,Clough S J,Bent A F. Female reproductive tissues are the primary target of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by the Arabidopsis floral-dip method[J]. Plant Physiology,2000,123(3):895-904.
[14]Wiktoreksmagur A,Hnatuszkokonka K,Kononowicz A K,et al. Flower bud dipping or vacuum infiltration-two methods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ransformation[J]. 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9,56(4):560-568.
[15]Bechtold N,Jaudeau B,Jolivet S,et al. The maternal chromosome set is the target of the T-DNA in the in planta transformat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J]. Genetics,2000,155(4):1875-1887.
[16]許晨光,劉澤濤,苑少華,等. 不同固定液對小麥花粉母細胞微絲骨架熒光標記的效果[J]. 作物雜志,2012(4):13-16,161.
[17]陳?盛,王寧寧,王玉康,等. 一種快速高效篩選甘藍型油菜轉化植株的方法[J]. 江蘇農業(yè)學報,2017,33(5):982-985.
[18]陳?盛. 激活標簽法構建油菜突變體庫及油菜BnLACS9基因的功能研究[M]. 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7.
[19]賀熱情. 油菜突變體庫構建與激素反應基因克隆分析[M]. 長沙:湖南大學,2009.
[20]張經(jīng)軍. 甘藍型油菜(Brassica napus)WRI1同源基因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M].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
[21]趙小英,唐冬英,黃星群,等. 油菜突變體庫構建與激素反應基因克隆分析[J].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6(9):67-72.
[22]朱福各. 油菜長鏈脂酰CoA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與功能鑒定[M]. 鎮(zhèn)江:江蘇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