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楷元
【摘 要】作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的壓軸之作,《馬路天使》中對音樂包括歌唱段落和配樂的使用、剪輯不僅承載了一定的敘事功能,在藝術造詣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關鍵詞】電影;視聽語言;《馬路天使》
中圖分類號:J90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113-01
一、電影聲音的多元應用
有聲片中的四要素對白、歌曲、音響及配樂,在由袁牧之導演,周旋、趙丹主演的影片《馬路天使》中表現(xiàn)得恰當自然,影片將中國早期社會問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片中對音樂包括歌唱段落和配樂的使用、剪輯不僅承載了一定敘事的功能,在藝術造詣方面也達到了很高的水準。
電影《馬路天使》中出現(xiàn)的歌曲有兩首,即《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歌曲均由小紅的扮演者周旋演唱,且都出現(xiàn)在影片的前半場。
影片一開始,在人聲嘈雜的茶樓里小紅合著二胡伴奏第一次唱起了《四季歌》,這也是全片第一次出現(xiàn)的歌唱段落。畫面配合著音樂展示出春天的景色,一位妙齡少女正坐窗前,嫻靜地繡花。“ 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 兩句一出,銀幕中出現(xiàn)了戰(zhàn)火紛飛、人民流離失所的畫面。在歌曲結尾,姑娘們也紛紛加入戰(zhàn)斗,為了保衛(wèi)祖國的統(tǒng)一和領土的完整。
這首歌不僅是小紅、小云姐妹二人悲慘命運的寫照,更是成千上萬由于戰(zhàn)亂流離失所的難民的縮影。影片借著《四季歌》春夏秋冬的不停更迭,暗示人物命運多舛,顛沛流離。
小紅在影片中第一次演唱《天涯歌女》時俏皮的聲音不禁讓人心生愛慕,畫面中,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小紅為鳥兒喂食,住在對面的小陳被一陣清脆的鳥鳴聲驚醒后,拿起二胡為小紅伴奏,二人隔窗對唱,對窗傳情的這一幕為之前壓抑的氛圍增添了一絲暖色。
當歌曲《四季歌女》第二次響起時則于第一次形成鮮明對比,二人在經(jīng)歷情感考驗的同時,也為后來的情節(jié)埋下了伏筆。影片中的小陳一廂情愿地認為小紅在接受了古成龍的好處之后將離他而去。憤懣的他正在酒館喝著悶酒,在小紅極不情愿的情況下依然點小紅唱歌,此時的小紅心中的委屈和不甘涌上心頭,強忍悲痛地唱起了《天涯歌女》。
二、無聲電影審美風格的延續(xù)
(一)幾處默片段落的熟練應用
1.時空結構的轉(zhuǎn)換。影片《馬路天使》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調(diào)度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和考究的。例如小陳和房東一番寒暄過后,一個搖鏡頭搖到小陳的小伙伴們透過木板之間的縫隙偷瞄,很自然地引出小伙伴們的出場,也刻畫出鄰里之間微妙的關系。
影片中的轉(zhuǎn)場也恰到好處,別出心裁。例如琴師要外出和古成龍碰面,小紅將鳥籠遞給琴師,鏡頭定格在鳥籠上,下一幕琴師就已經(jīng)到達了古成龍的身邊,鳥籠作為一個轉(zhuǎn)場道具承接了上一個片段的結束和下一個鏡頭的開始。除此之外影片還運用了聲畫對位的轉(zhuǎn)場。
2.隱喻鏡頭的表現(xiàn)。袁牧之導演在鏡頭語言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用一些隱喻鏡頭渲染背景、刻畫人物,在體現(xiàn)導演思想的同時也使得影片節(jié)奏張弛有度,人物生動豐滿。
影片中導演用一個近景鏡頭表現(xiàn)一位工人正在粉刷“太平”二字,這個鏡頭一方面是為了銜接接下來房東收租的情節(jié);另一方面,還在于導演對生活在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人們沒有憂患意識,政府對此麻木不仁,欲蓋彌彰的態(tài)度的強烈控訴。
導演在表現(xiàn)古成龍這個反面人物的時候也用到了一系列隱喻鏡頭。例如當古成龍買通小紅的養(yǎng)父母打算強占小紅時,一組推鏡頭推到古成龍手撕鮮花,含沙射影地表現(xiàn)出古成龍想要通過低劣的手段霸占小紅的情節(jié),古成龍的惡人形象也更加立體。
(二)視聽結合形成了電影審美表達的整體意義
《馬路天使》表現(xiàn)的是底層人民生活的疾苦,抨擊的是社會和時代的丑惡,影片在配樂方面也十分出彩。
影片一開始是一場盛大的婚禮游行,畫面伴隨著各式各樣的中西方樂器雜亂無章地交織在一起,奠定了影片詼諧的基調(diào),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樂器毫無章法地結合在一起,甚至演變成一種噪音。這種以喜顯哀、以樂襯悲的反諷凸顯出導演的創(chuàng)作才能,也對表現(xiàn)主題起到了極佳的效果。
在影片進行到后半段的時候,導演一改之前的反諷手法,音樂配合著畫面,起到了烘托氣氛的作用,將人物的悲情色彩推向了極致。小紅性格憂郁,老王性格沉悶,導演利用雙簧管、蘆笛聲,表現(xiàn)二人的悲慘命運。小紅和小陳雖生活不如意,但二人天性樂觀,導演恰到好處地運用了長笛清澈純凈的特點,塑造了二人活潑開朗的形象。當四人挽手走在街頭時,悲情的雙簧管和歡快的長笛聲一同響起,使人聽覺上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種反差也讓觀眾心中五味陳雜,在看到他們快樂幸福的同時又為他們坎坷的命運感到惋惜。
《馬路天使》作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現(xiàn)實主義電影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充分發(fā)揮了電影作為視聽藝術的特點,又充分調(diào)動了有聲電影創(chuàng)作中視聽造型的能力,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梁寧.中國早期電影聲音觀念初探[D].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1997.
[2]吳迎君.“默片”和“聲片”孰高孰低?—略探早期中國電影的有聲無聲之爭[D]. 廣西大學.
[3]李彩霞.論電影<馬路天使>中音樂所 承載 的敘事功能[D].棗莊學院.
[4]李虹霈.中國早期電影的視聽技法—以<馬路天使>為例[D].中國傳媒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