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升
【摘 要】隴劇的傳承與發展重點在于人才的培養,建立長遠的隴劇人才培養和實踐機制,有效為隴劇的傳承發展、發揚光大培養隴劇人才和合格的接班人,只有從隴劇人才培養著手,從基礎抓起,從隴劇音樂抓起,從隴劇的普及和傳播抓起;隴劇藝術傳承和發展是藝術院校的責任和義務,以隴劇人才培養促劇種發展和傳承,是今后隴劇能否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關鍵所在。
【關鍵詞】以隴劇人才培養;促劇種發展傳承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30-0195-01
一、隴劇藝術的形成
隴劇是甘肅的地方戲劇種,在皮影戲和道情基礎上發展而成,名隴東道情。道情形成于清道光、咸豐年間。流傳于甘肅東部環縣及曲子鎮一帶。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的文藝工作者,開展了對道情音樂的搜集整理,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專業的道情隊伍,從事道情藝術的全面發掘、改革和提升工作。1959年通過大型古典劇目《楓洛池》的排演,它借鑒、吸收、綜合了傳統的秦腔、京劇、越劇、黃梅等表演及音樂板式,豐富和完善了本劇種的內涵,保留了傳統的道情特色,使得本劇種日益完善和成熟。經老一輩道情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完善了舞臺藝術規模,為隴劇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1960年被甘肅省委、省政府命名為隴劇,成為我國年輕的新生戲曲劇種,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隴劇藝術的演唱特色
在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老一輩隴劇藝術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對隴劇音樂進行了完善、創新、發展。隴劇音樂的主體屬于板式變化體結構,保留了道情原有的“隴東民歌、道曲”等曲牌體的特色。其曲調為徵調式,在同一調式下又分為歡音和傷音兩大類。歡音曲調適用于表現喜悅歡快的情緒,音樂跳蕩活潑;傷音曲調擅長抒發傷悲、苦愁、哭訴的情緒,其音樂柔婉纏綿。隴劇的板式有二流板、慢板、彈板、飛板、新板、緊板、散板等,以及耍孩、喝音子、采音子等。隴劇的演唱方式比較自由,曲調流暢,節奏明快,近似說唱,曲調尾首的拖腔稱之為“簧”(句末尾人聲幫腔),演唱時稱“嘛簧”。嘛簧悠長婉轉,韻味濃厚,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三、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受秦腔傳統戲和外來流行音樂,以及市場經濟的影響,隴劇由于觀眾基礎薄弱,受眾面小,逐漸進入低迷狀態,戲迷觀眾逐步減少;優秀演藝人才流失嚴重;隴劇創作人才缺乏;演藝新人斷檔;隴劇創作、演出困難重重;隴劇團隊力量減弱趨勢明顯;隴劇的發展遠景不容樂觀。
盡管優秀的甘肅隴劇人仍然保持著熱愛隴劇的情懷,堅持走自己的路,發展自己的本土劇種,但受觀眾基礎和市場經濟的影響,使得隴劇的發展和傳承陷入困境。
四、人才培養現狀
蘭州文理學院(甘肅省藝術學校)是甘肅省唯一一所開辦戲曲(隴劇)專業人才培養的高校,肩負著培養戲曲(隴劇)人才和隴劇傳承發展的重任。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承擔了為本土劇種培養人才的重任。自隴劇被正式命名至今,甘肅省藝術學校(原甘肅省戲校)曾開辦過兩屆培養隴劇人才的“中專班”;兩屆秦腔隴劇混合班(含音樂),為甘肅省隴劇院團輸送了近百名隴劇表演、導演、音樂人才。有兩名優秀畢業生獲得中國戲曲表演最高獎“梅花獎”。2008年省藝校歸屬省教育廳,因此與行業的交流逐漸減少。2003年至2013年,戲曲專業停止招生。2014年恢復戲曲招生,并于當年招收秦腔、隴劇混合(4+3大專)班學生(含音樂)九十名左右(部分學生中專提前畢業)。目前,秦劇隴劇在校生(含戲曲音樂)約一百七十名左右。
隴劇專業學生的培養模式采用“京劇、秦腔的基本功(毯、腿、把、身段)+隴劇唱念+少量劇目”的培養方案。隴劇主要流傳于甘肅隴東(慶陽地區)一帶,現存的三個院團(環縣道情劇團、慶陽市隴劇團、甘肅省隴劇院),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接觸的觀眾不同、劇團創作人員的理念不同,對隴劇傳承、發展的觀點理念自然也不同,對隴劇人才的培養和傳承發展的要求不統一、意見不一致、各執己見,因而導致目前隴劇人才培養缺乏規范、統一的(隴劇音樂)教材,使得隴劇人才培養無章可循,對隴劇的傳承和發展極為不利。
隴劇音樂是隴劇人才培養和發展傳承的關鍵所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隴劇音樂創作人員的培養,甘肅的老一輩隴劇音樂創作人員大多數已退居二線(或去世),傳承者斷檔,導致隴劇板式和道情、道曲等特色被逐漸淡化。
五、以隴劇人才培養教學改革促劇種傳承發展
第一,要傳承和發展隴劇事業,只有從隴劇人才培養著手,從基礎抓起,從娃娃抓起,從隴劇音樂抓起。
第二,和院團之間緊密合作,制定科學、規范、標準的培養計劃(方案),嚴格按照傳統隴劇的程式培養新一代隴劇接班人,以規范的人才培養促進劇種的發展和傳承。
第三,隴劇的傳承發展主要在于隴劇音樂,因此,由學院牽頭,召集隴劇院團和研究機構的音樂專家對隴劇音樂教材進行研討,制定一整套科學規范的隴劇音樂教材。
第四,通過制定隴劇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一批新型的隴劇表演、導演及音樂人才。一是為隴劇院團輸送新鮮血液,充實隴劇舞臺表(導)演力量;二是為隴劇普及的常態化,培養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員可以進入基層文化館(站),作傳承隴劇的使者。
參考文獻:
[1]范雨,謝寵.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M].198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