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梅 繆泉 黃獻紅
【摘 要】本文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調查農類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應用寫作技能的需求情況,發現高職院校畢業生在應用文寫作過程中存在邏輯思維不清晰、語言表達不準確、謀篇布局不合理、格式要求不標準、內容材料不翔實等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因材施教,編寫并推廣合適的校本教材;組建資源共享資料庫,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借助微課教學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創新培養方式,加強在校學生的文學素養的養成教育;實行“傳幫帶”互助成長,加強對授課教師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農類企業 ?高職院校畢業生 ?應用寫作課程 ?寫作技能 ?需求情況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031-03
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是一門廣泛涉及各行各業的應用性學科,是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在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從事就業指導工作期間,與廣西區內外的不少企業,尤其是農類企業有不少的接觸交流。通過交流了解獲悉,目前的農類企業需要大量能嫻熟掌握應用寫作技能的各類專業人才。因此,為了契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更好地指導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寫作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我們開展了農類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應用寫作技能需求情況的調查。
一、調查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選取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有限公司、惠州東進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祝氏農牧有限責任公司等100家廣西區內外的農類企業作為調查對象。
(二)調查研究方式方法
本調查研究以問卷星作為載體,通過網絡問卷及實地調查的方法,對廣西區內外的100家農類企業進行抽樣調查。本次調查研究實際發出100份調查邀請函,共收回100份調查問卷結果。
二、調查結果與統計分析
(一)農類企業對高職院校畢業生應用寫作技能需求的總體情況
此次調查研究選擇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應往屆畢業生就業的100家用人單位作抽樣調查。其中,有15家國有企業、9家“三資”企業、69家私營企業、7家個體工商戶。所調研的100家企業中,有80%的企業屬于農、林、牧、漁業,有10%的企業屬于園林設計業、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生物技術業、休閑農業旅游業等,有10%的企業屬于交通運輸、倉儲、住宿、餐飲和服務等其他涉農類企業。在參與調查的100家農類企業中,有73家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很重要,會在招聘員工時把畢業生是否具備應用文寫作能力作為是否錄用的參考條件;有27家企業認為應用文寫作能力對工作不太重要。
(二)高職院校畢業生在農類企業工作中的應用文寫作的使用情況
本次調查研究主要從公文類應用文與事務性應用文兩大類去調查了解高職院校畢業生在農類企業工作中的應用文寫作的使用情況。
1.公文類應用文在畢業生的工作中的使用情況。參與調查的農類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公文為通知、工作報告、情況報告、答復報告,其次為請示、會議紀要,再者為函、通告、通報等。
2.事務性應用文在畢業生的工作中的使用情況。參與調查的農類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最多的事務性應用文為工作總結、工作計劃、活動方案,其次為申請書、述職報告、調查報告、經濟合同,再次為講話稿、條據等。
(三)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技能與企業的需求契合度分析
1.從調查結果分析,參與調查的農類企業表示急需大量能嫻熟掌握應用寫作技能的各類專業人才;而且這些人才需要能快速、準確、高效地寫出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應用文,如通知、報告、請示、會議紀要、總結、計劃、方案、申請書等應用文。那么,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技能與企業的需求是否契合呢?從調查反饋的結果看,48%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能力較差,仍需學習鍛煉;34%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能力基本符合要求,僅能滿足工作需要;17%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能力突出,對工作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而也有1%的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應用寫作能力不符合要求,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2.從調查結果分析,農類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應用文寫作過程中的不足表現為五個方面:一是邏輯思維不清晰,二是語言表達不準確,三是謀篇布局不合理,四是格式要求不標準,五是內容材料不翔實。
三、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情況及調查結果,我們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五個方面的對策與建議。
(一)因材施教,編寫并推廣合適的校本教材
高職院校的學生尤其是農類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較,寫作基礎較為薄弱,同時生活閱歷有限,社會實踐經驗缺乏。綜合這些因素,要求高職院校教授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授課教學。
目前,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所使用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教材為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紀高職高專基礎類課程規劃教材,通用于全國多所高職院校的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中。此套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尤其是教材中使用的案例與例文都是較為通用的,教材里面很少有可以用于農類高職院校學生有針對性教學的案例、例文。
經過調查,用人企業認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所使用的應用寫作教材存在的不足為:教材所列出的部分知識點較為陳舊,所舉的案例沒有及時更新,對當前企業及相關用人單位的了解不夠。例如就“申請書的寫作”這一章節而言,教材中主要突出了申請書的概念、結構。但寫好一篇申請書,僅了解什么是申請書,以及申請書的結構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還應該了解申請書的申請理由應該如何構思,寫作中如何將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考慮進去等,這些內容在現有的教材中沒有得到體現。
因此,用人企業對高職院校在應用寫作課程教材的編寫及使用方面給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希望學校在編寫與使用教材的時候能廣泛聽取用人企業的意見與建議,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把企業對人才需求所應具備的技能與知識這些內容納入教材編寫考慮的因素中,尤其是教材中的案例或例文的分析與使用要契合企業的工作應用,讓學生學習后在工作中可以致用。二是教材的更新換代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及社會經濟發展的腳步。用人企業在翻閱了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教材后指出,學校至今仍在使用2010年出版的教材,教材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例文也多為2010年以前的例文和案例,遠遠落后于社會發展的腳步。用人企業建議學校在教材的使用上,五年要更新一次教材。三是用人單位建議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使用針對性較強的校本教材,以利于高職學生的培養。
(二)組建資源共享資料庫,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用人單位普遍反饋農類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中寫作應用文時存在著兩大問題:一是敘述工作及事件混亂不清,文章寫作的邏輯性不強;二是亂用文種,基礎不扎實,寫作不夠規范。這些問題都需要授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去糾正,加強正向的訓練。
在調研過程中,廣西農墾永新畜牧集團新興有限公司向調研組反饋:畢業生在寫作采購定位欄維修物資的請示的時候存在亂用文種及對事件敘述不清楚等問題。這樣的一個案例,相比較目前教材中的案例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畜牧獸醫專業、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會樂于學習這樣的請示寫作。采用這樣貼近專業行業的案例進行教學,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同時,學生學會了類似的請示寫作后,在畢業后就能應用于工作中了。以此類推,類似這樣的用人單位在工作中需要學生經常寫作的應用文案例需要教師平時注重收集與積累,并建設資源共享資料庫。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大力支持教師做相關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每年寒暑假派出一部分任課教師到畢業生就業的單位開展實踐鍛煉,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收集畢業生在工作中常用的案例、例文、病文、圖片、素材等。其次,任課教師在實踐鍛煉及調研過程中收集到的案例、例文、病文、圖片、素材等要靈活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尤其是畢業生在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出錯頻率較多的文種的例文及病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組織學生反復訓練、糾錯,從而降低或避免畢業生在就業后的工作中出錯。再次,案例、例文、病文、圖片、素材等的收集,絕非一朝一夕、一己之力便可達成的,這需要應用寫作課程所在的教研室組建教學團隊開展常態化的收集工作,并建設資源共享資料庫,整合資源,以便資源共享,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的教育教學改革。
(三)借助微課教學技術,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通過調查獲悉,高職院校學生在就業工作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應用文有十七八個文種。綜合多年的從教經驗,筆者發現高職院校的學生對一個文種的學習與寫作,如果要弄懂學透并能熟練運用,至少需要安排6~8個的課時進行教學、引導、訓練。而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僅安排了45個課時的應用寫作課。在需求與現有條件相沖突的情況下,作為奮戰在一線的授課教師,只能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尋找能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在不斷地摸索、探索與研究中,筆者認為借助微課教學技術進行改革創新,能夠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的載體,時間為5~10分鐘,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精短,集中說明一個小問題的課程。微課具有將錄像、音樂、動畫、圖片等多種內容融于一體的特點,它可以解決學生學習應用寫作課程需求課時多與學校排課課時不足這一沖突問題。教師可以把學生在畢業生后的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文種做成一個個獨立短小的微課視頻,發布于教學公眾號或教學網站。學生只要關注公眾號或登錄學習網站,便可以自主學習,或者多次重復學習。這種教學技術,不僅解決了學校排課課時不足,充實教學資源,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與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四)創新培養方式,加強在校學生文學素養的養成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有49%的農類企業認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應用文寫作能力還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具體表現在寫作時邏輯思維不清晰、謀篇布局不合理、語言表達不準確、格式不正確等方面。因此,用人單位建議學校加強在校學生的文學素養的養成教育。比如,有用人單位反映,有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非常優秀,領導有意栽培他并讓他作經驗總結。但是有的學生的表現是邏輯思維不清晰,優秀的經驗提煉不出來,有素材也不懂得謀篇布局,語言表達能力也較差。究其原因,有學生在校學習時基礎不夠扎實;也有學生在中小學時的語文基礎就比較薄弱,缺少語文知識的積淀,辭藻匱乏,在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張冠李戴、詞不達意等。
因此,高職院校有必要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加強在校學生的文學素養的養成教育。這主要可以通過三種形式與渠道來實現:一是學校的圖書館每學期舉辦一次讀名著作品寫心得體會活動。活動要求在校生堅持養成每天讀好書寫學習日記的好習慣。活動評比的時候以學生寫作讀書心得體會的數量和質量作為評比標準,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彰。二是學校每年舉辦一屆應用文寫作技能大賽。比賽由學校與畢業生就業的用人企業聯合舉辦。在設置比賽題目的時候,創設一些學生畢業后工作的情境,讓學生扮演特定的角色參加技能競賽,寫作應用文。這樣的比賽形式,不僅可以加強在校學生的應用寫作技能訓練與培養,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三是學校每個學期舉辦2~3期應用文寫作知識培訓講座。講座內容側重于在正常的授課中沒有講授而高職學生在就業工作過程中需要經常使用的應用文文種。
(五)實行“傳幫帶”互助成長,加強對授課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師隊伍一般由老、中、青年不同年齡段的教師組成,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良莠不齊的情況。例如,有的青年教師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入高職院校任教,缺乏教學實戰經驗,從而在授課過程中因缺乏授課經驗及素材而照本宣科,只按教材內容授課。有的老教師因年齡及其他因素,不能很好地吸收現代的教學理念、教學手段,從而沒能很好地運用現代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此外,還有的中年教師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培訓學習,專業知識更新換代緩慢。因此,應用寫作課程教學的改革創新,除了要在學校、教材、學生、教學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外,還要在授課教師身上下功夫。
為此,學校應引起重視,加強授課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增加應用寫作課程授課教師的專項培訓經費,專門用于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培訓;二是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師隊伍的負責人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如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以老帶新,扶持新教師快速成長;開展交流研討活動,交流本專業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交換資訊,資源共享;開展教學技能的評比活動,以期促進教師采用現代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授課,從而不斷地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更好地服務于應用寫作課程教育的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陳靜.編好高校應用寫作教材,提高學生應用寫作技能[J].美與時代,2002(10)
[2]李小林.病文診斷:應用寫作技能訓練的重要環節[J].應用寫作,2015(12)
[3]陳麗云.微課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用于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6(10)
[4]嚴敏.高職應用文寫作課堂教學中的微課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6(8)
[5]孟勝英,米潔,賈瑞娜.大學生職業生涯中應用文體寫作技能效用調查與應用文寫作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教育,2014(12)
[6]張金蓮,王桂巧.高校應用寫作技能培養的教學法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9)
[7]莫勇明,韋嘉嘉.高職應用寫作技能課程改革思路[J].高教論壇,2008(4)
[8]韓曉偉.加強應用寫作技能訓練的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4(4)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校企合作育人背景下的《應用寫作》微課程的研究與實踐”(GXGZJG2017B190)
【作者簡介】藍小梅(1985— ),女,瑤族,廣西南寧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語文教育、文藝學、大學生就業教育與創業指導。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