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1+X證書”制度與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的關系,闡述“1+X證書”制度下學分銀行資歷框架建構中確保過往資歷得到科學合理認可、促進學習成果的有效流動的取向,論述通過學歷融通、校企融合、職社互通等路徑,合理構建起符合“1+X證書”制度要求的學分銀行資歷框架。
【關鍵詞】“1+X證書”制度 ?學分銀行 ?資歷框架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C-0107-02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學分銀行”的建設問題。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等均反復提到了“學分銀行”的建設問題。可以說,學分銀行建設工作已由理論研究階段推進到實踐試點階段。日前,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部署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方案》提出:“自2019年開始,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需要、市場需求、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穩步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試點院校以高等職業學校、中等職業學校(不含技工學校)為主,鼓勵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及國家開放大學等積極參與。”《試點方案》還指出:“探索建設職業教育國家學分銀行……對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進行認證、積累與轉換,促進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研究探索構建符合國情的國家資歷框架。”在“1+X證書”制度的頂層設計下,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的構建路徑愈發明晰。
一、“1+X證書”制度與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的關系
“1+X證書”制度中的“1”指的是學歷證書,“X”指的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的出臺是為了鼓勵學生在學歷教育期間,在獲取學歷證書的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政策意圖是促進相關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拓展學生就業本領、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同時夯實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基礎,有利于拓展學生就業后的成長空間。
“1+X證書”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制度設計就是“X”。首先,“X”所指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既可以是行業認可的、已執行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也可以是院校聯合行業、企業新開發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這樣的制度設計拓展了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的范圍,有利于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與市場、行業、企業的要求相接軌,實現“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其次,“X”是一個不確定數,即對學生在校期間取得的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的數量沒有限制。這有利于鼓勵學生利用在校時間更多學習相關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但是,“1+X證書”制度能夠落地,需要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進行保障。通過構建資歷框架,明確職業技術等級證書與專業學習課程之間、與學業學分之間、與學歷證書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學生獲取職業技術等級證書的學習行為起到正向激勵作用;同時,資歷框架的構建還可以拓展非學歷學習成果與學歷學習的學分之間的轉換互認,利于實現學校教育制度和勞動力市場認證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
學分銀行資歷框架是根據某專業知識、技能、素養的整體要求,將各級各類學習成果進行系統整理、規范和認定,而構建的連續性、結構化的資歷體系。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對在校學生和社會成員而言,個人的學業成長或職業成長均有了可以對標的階梯;對于相關院校而言,有利于進一步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辦學方向與市場的銜接程度,提高辦學質量。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可實現不再以學歷或者文憑評價學習者,而是以社會認可的知識、技能、能力的層級評價學習者。可見,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在消除資歷系統間的隔閡,促進各類學習系統對接和等值承認,增強各類學習系統和資歷的透明度,尊重各種學習結果,使用人單位、學生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了解某一等級資歷的獲得者具備何種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資歷框架的構建有利于保障“1+X證書”制度的落地和執行。
二、“1+X證書”制度下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的建構取向
(一)確保過往資歷得到科學合理認可。應該說,“資歷”的內涵遠比“學歷”的內涵要豐富,資歷包括了學歷教育,更包括非學歷教育、成人教育、職業培訓、社區教育等各種類型的學習過程及取得的學習成果。隨著終身教育理論的不斷推廣,學生獲得學習資歷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樣,既有校內的學歷學習,也有校外的非學歷學習。無論通過哪一種學習類型獲得的學習成果,均是學生學習資歷的體現,對于學歷教育院校而言均能有效地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通過加強制度設計,鼓勵學生多軌道參與學習,強調不同學習成果之間的等效性,實現學生不同軌道學習成果之間的合理轉軌,有利于更好地把“X”這一變量貫通到資歷框架中,體現國家的政策要求。
(二)促進學習成果的有效流動。資歷框架是由一系列資歷等級和規則構成的層級體系,根據資歷高低級別將各資歷在縱向維度上聯系起來,同時通過一系列運作標準將不同類型資歷在橫向維度上聯系起來,旨在整合資歷、教育資源,推進終身學習縱深發展。構建資歷框架的最終目的是為公民構建一個公平的,無障礙的,學習成果可以有效流動、累積、轉換的終身學習體系。因此,在進行資歷框架的頂層設計時,應考慮到同一專業不同學歷層次教育之間的學習成果認證,即學習成果的縱向流動,還要考慮到非學歷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技能培訓、社區教育等教育類型的學習成果如何公平、科學地融入學歷教育之中,即學習成果的橫向流動。學習成果只有有效流動,資歷框架才有意義。
三、“1+X證書”制度下構建學分銀行資源框架的路徑
廣西開放大學現舉辦有“二元制”專科學歷教育、開放教育本科學歷教育等兩個層級的學歷教育及社區教育、非學歷培訓等非學歷教育,辦學類型豐富。將學歷教育的學習成果與非學歷教育的學習成果共同納入廣西開放大學的學分銀行資歷框架,促進兩類不同的學習成果在學校系統內的合理轉換,有利于落實“1+X證書”制度的要求,對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學校的辦學水平,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完善廣西終身教育體系起到積極作用。基于本校的辦學實際,廣西開放大學以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的試點專業,開展資歷框架的建設探索。
(一)學歷融通。學分銀行的本意就是在不同學歷層次的教育之間搭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促進學員在學分銀行的框架體系中積極爭取上一層次的學歷學習機會。因此,在構建資歷框架時,首先就要考慮同一學員在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習成果、同一專業在不同學歷層次的學習要求之間如何科學對接。廣西開放大學現舉辦的“二元制”專科學歷教育與開放教育本科學歷教育均開設有學前教育專業。在構建學分銀行資歷框架時,可對比本、專科兩個學歷層次的人才培養方案,規定在本校獲得“二元制”專科畢業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如繼續學習開放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免修公共基礎課、專業拓展課等專業模塊的部分課程。這就打通了專科教育與本科教育之間的橋梁,有利于激勵學生在專科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本科的深造。
(二)校企融合。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X”職業等級證書既包含國家認證的職業證書,如普通話等級證書(二級乙等及以上)、幼兒教師職業資格證、育嬰員證、保育員資格證等;又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及行業認可的職業證書,如園長任職資格證。“二元制”人才培養過程中,廣西開放大學為了體現“二元制”的人才培養特色、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訓成效,與相關行業企業積極合作開發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如蒙臺梭利教師資格等級證書(初級)、蒙臺梭利教育資格等級證書(中級)、蒙臺梭利教育資格等級證書(高級)、奧爾夫音樂教師、感覺統合指導師等。與相關行業企業合作開發職業技能培訓證書,是廣西開放大學對國家出臺相關職業教育政策的積極響應,不但豐富了職業等級證書的內涵,使學校的辦學更符合用人行業企業的要求和標準,而且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參與相關職業證書的學習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學生參與以上證書學習的學習成果可以與專業課程實現融通,即用職業技能證書兌換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綜合實踐課的部分課程學分,避免學生的重復學習,節省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提高了實訓效果。
(三)職社互通。社區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是對學歷教育的有效補充。廣西開放大學近年來積極開展社區教育實踐,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基于社會上沒有專業機構對家長進行科學培訓、指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的現狀,廣西開放大學嘗試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對學員開展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親子教育理論、家庭教育理論等方面的教學,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廣西開放大學鼓勵“二元制”學前教育專業的學員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既有利于學員自身不斷學習如何做一名新時代的智慧家長,又有利于學員提高與幼兒園家長的溝通技能和能力、提高指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上述能力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所必備的。對于獲得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的學生,可積累學習成果,用于兌換人才培養方案中專業拓展課的相應學分。職社互通,對職業教育而言,拓展了學生獲取學習資歷的渠道,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對社區教育而言,豐富了社區教育的學員來源,同時倒逼社區教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以滿足職業教育的專業要求。
以上資歷框架構想和設計是在廣西開放大學以往學分銀行建設實踐基礎上的新突破。從框架體系看,框架實現了不同學歷教育層次之間的縱向溝通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社區教育之間的橫向聯系,框架結構更加豐滿;從框架內容看,被納入框架的學習成果增加了學校與企業合作開放的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學校自主開發的社區教育非學歷教育培訓證書。這是對學校學歷教育的有效促進和補充,有利于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同時也為學校拓寬辦學方向、深度涉及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職后培訓奠定了基礎。廣西開放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資歷框架目前還在架構和試行階段,它是否能夠真正體現國家“1+X證書”制度的要求、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和受到學生的歡迎,還需要通過實際運營進行驗證,通過實踐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南中,夏海鷹.“資歷框架”的制度功能及其運行體系[J].高教探索,2017(11)
[2]歐陽忠明,王饒若愚.我國國家資歷框架構建:研究現狀與發展思考——基于國內相關文獻的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9)
[3]黃娥.資歷框架的現實意義、內涵與功能[J].成人教育,2018(8)
【基金項目】2017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廣西開放大學學分銀行構建學習成果認證標準體系的研究與應用——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GXGZJG2017A031)
【作者簡介】孫世虹(1976— ),女,山東陽谷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中學高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成人教育、社區教育、學前教育。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