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航

摘要文化力是一所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創辦百年以來,始終堅持兒童立場,不斷凝練學校文化。從“用心”“真愛”到“厚德如鹽,適融入道”,再到“適融”與“善創”,學校文化價值體系日漸完善。營造雅致樂園,創生特色課程,追求善創教育等行動,讓學校文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關鍵詞百年老校;文化力;兒童立場;科研興校;創新立校;“善創”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19)10-0050-03
文化力是一所學校最核心的競爭力。一個民族的發展,需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一個學校的發展,需要從已有的文化中煥發生機。那么,作為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老校,如何在傳承與變革中尋找學校文化生長之路?如何在不斷超越中沉淀學校精神、鑄煉文化特色?本文將以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小學(以下簡稱“鹽小”)為例,呈現一所百年老校提煉發掘以及重塑學校文化的探索。
百年鹽小以改革為文化生長的沃土,在改革中凝聚價值共識,形成了今天鹽小人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
1. 初創時的雅致樂園:適應兒童需要
鹽小創辦于1919年,與“五四”運動同年,與新民主主義革命同歲,它的誕生也是由于受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感召。順應歷史發展,擁抱新的思想,創辦新式小學,營建適合學生生活、學習的樂園,是鹽小興辦和改革的初衷。早期的鹽小已經具備了新式學堂的樣貌,這在民國初年是小學教育的一股清流,體現了濃郁的改革氣息。
鹽小的空間布置精巧而雅致,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生態,有利于兒童更好、更快地適應校園,融入校園,在清新自然的環境中快樂學習。
2. 戰后的多方復興:奠基學校精神
隨后而來的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讓這片樂園變得蕭條不堪,加之人員流失,鹽小逐漸沉寂下來。那時的鹽小辦學條件簡陋,校舍破敗不堪、操場塵土飛揚。改變舊貌,全面革新,創造一個新的鹽小,成為當時迫在眉睫的任務。
那時的鹽小人認識到,鹽小不僅要恢復原有的雅致環境,還要對學校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造。于是,老師們常常在一起研究教材,探討教法。一節節研究課、展示課,使學校的優秀教師脫穎而出,學校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力圖恢復鹽小曾有的雅致環境這一目標的驅使下,老師們帶著家屬為翻新校舍出力出汗,親自動手植樹種草,綠化校園。
憑著這一代鹽小人堅定的信心和創新的精神,鹽小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校園環境不斷改善,鹽小成為一所在區域內異軍突起的優質學校。這一時期的改革打牢了鹽小的根基,奠定了鹽小人務實、拼搏的精神底色。
3. 改革開放之初的創造:以科研興校
20世紀80年代,教育振興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為了融入時代教育潮流,緊跟改革節奏,用科研促進教師隊伍發展成為鹽小的首要任務。鹽小人認識到,一所學校只有踏實、精進的底色還不夠,必須有特色才能走得遠,而學校的特色來源于教學科研,來源于創造。
教師們不斷研究學校的改革方案,開展“小學課內外結合整體優化教育實驗”課題研究,在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在這樣的改革氛圍中,教師們的教學創新熱情也被充分激發起來,大膽嘗試和創造“電化手段輔助自然教學”。幻燈片的運用極大地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鹽小人從學校和學生發展的需要出發,積極地融入時代變化中,讓學生的課外生活變得豐富、有序,讓課內與課外有機銜接,用實驗之路尋求真知。至此,鹽小正式走出了一條科研興校之路,鹽小的改革創新和辦學特色越發凸顯。
4. 信息時代的探索:以創新立校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興起和廣泛應用,鹽小的老師們開始了創造性運用信息技術的探索之旅。鹽小早在1999年就著手建立校園網,體現了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學校先后成立了教育科研室和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成都市首批“未來學校”試點學校,鹽小一直用主動積極的姿態去融入“e時代”,課堂教學也因此更加異彩紛呈。鹽小的“未來課堂”把更廣闊的世界帶到孩子身邊,讓教師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聯盟。近年來,鹽小持續投入學校的軟件基礎設施建設,以項目學習為核心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以STEAM課程實施為著力點推動教師團隊的建設和課程發展。
一次改革就是一次突破。鹽小踩在時代的鼓點上,以適應時代變化為前提,以融入時代和兒童立場為引領,在一次次的改革創新中涵養出了“適”“融”“創”的精神氣質。
回望百年,鹽小人致力于追尋鹽道文化的內在思想,在三個階段的文化追尋中形成了文化發展的思想線索。
1. 從聚焦“用心”到闡釋“真愛”
2005年4月,鹽小完成了校園環境的整體打造,開始從整體上探尋學校的精神氣質及其發展軌跡。通過走訪老教師,學校將自身長期在辦學中秉持的“真心與用心”,凝練成了“用心做教育”的辦學理念,并分別從用心育人、用心教學、用心研究、用心合作四個方面闡述鹽小人用心做教育的熱忱與執著。
2007年,鹽小2007~2010年的三年發展規劃正在醞釀。學校管理團隊將鹽小的發展思路確定為“發展興校、質量取勝、真愛育人、心智成事”16字綱領,這是一種像鹽一樣真愛用心的教育情懷,像鹽一樣靜心潛心的工作態度。一直以來,“真愛育人、心智成事”是鹽小教師澄澈心靈與智慧從教的真實寫照,是鹽小人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體現了鹽小人“厚德如鹽”的特質。
2. 從突出“全面”到點燃“未來”
為了總結歷史和分析現在,2008年7月1日,學校邀請了退休教師代表到校座談。在座談的基礎上,經過反復溝通、碰撞、甄選,大家認為學校辦學理念除了有一種態度和情懷外,還應關注每一個人,做好每一件事,突出“全面”。為此,我們將鹽小的辦學理念概括為“為每個人貢獻真愛、為每件事傾注全力”。
2008年9月,學校聽取全校教師對辦學理念的建議。大家認為,鹽小的教育除了在內容與方法上兼顧“全面”,還要在觀念和技術層面對接未來。這樣,鹽小在辦學理念上形成了“全面融入、點燃未來”的共識。藝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理解教育作為鹽小辦學的三大特色,就是全面發展、眺望未來的最好體現。這些特色帶給學生靈動的氣質、多元的學習能力和開闊的眼界,將成為伴隨他們一生的寶貴財富,這就是鹽小順應時代、適應未來的教育追求。
3. 從回歸“鹽道”到追求“善創”
2008年國慶期間,學校管理團隊對《學校三年發展規劃》《退休教師座談紀要》《落實錦江教育發展綱領的行動計劃》《教師問卷調查分析》《中國教育學會對鹽道街小學辦學理念提煉的建議》等文字資料進行了整體研讀,再次挖掘。學校管理團隊認識到,辦學理念要尋根、聚焦、大氣、平實、上口。當我們把目光鎖定在校名“鹽道街小學”時,發現“鹽”與“道”似乎昭示著一種精神、一種智慧。
我們認為,最值得鹽小人珍惜的特色土壤就是“鹽道”二字,天下不可無鹽,食鹽之道昭示教育之道,用鹽之道蘊含育人之道。從食鹽之道悟育人之道,從育人之道聚文化精神,將鹽小文化根植于“鹽道”精神,既與“鹽小”名副其實,又能突出學校的特色與靈魂。為此,我們最終將辦學理念確定為“厚德如鹽,適融入道”。鹽小秉承“鹽”低調平和、默默奉獻、本色本位、真情滋養的“厚德”品性,發展“鹽”的“適度適量”和“消融、融合、調和、和樂、潤育”的靈動智慧,培育自強不息、“厚德”靈慧的“鹽小”師生。
那么,有沒有更精練的文字能夠更精妙地概括這所百年名校的思想精魂?學校管理者認識到:“厚德如鹽”是一種“善”,“適融入道”是一種“創”。“善創”是對鹽小辦學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其內涵有三:第一,“善”為美好品性與情懷,“創”為探尋方法與規律;第二,在完善中創造,體現鹽小教育的發展觀、改革觀、全面觀;第三,善于創造,表達鹽小教育的品質與追求。可見,適融是根,善創是葉;適融是基,善創是峰;適融是道,善創是品。適應規律、適應兒童是教育的根本之路,學校在此基礎上形成鼓勵創造的氛圍,引導教師、學生積極地進行創造。
從“用心”“真愛”到“厚德如鹽,適融入道”,再到“適融”與“善創”,既是鹽小百年文化發展的思想線索,也是鹽小精神特質的一次次回歸。百年鹽小在文化生長之路上逐步涵養出了學校的精神氣質。
2019年鹽小迎來了百年華誕,鹽小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百年文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1. 完善百年傳承的價值體系
“厚德如鹽,適融入道”,既是鹽小的辦學理念,也是鹽小文化的積淀。在“適融”與“善創”的文化意蘊中,學校形成了如下文化價值體系:辦學特質—適應變化,融合萬物,會思善想,不斷創新;教師品貌與教育理想—與時俱進,敢破敢立,有探索教育革新(創新)的智慧與堅持;學生風貌與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未來、學會生存的有用之才,培養善于學習、敢于創新的有智之才。由此,“善創教育”成為鹽小追求的理想教育,我們在適合兒童、適應社會的前提下繼承優秀傳統,不斷創新教育過程,發展師生潛能。
2. 營造“適融”“善創”的雅致樂園

在探尋和確立學校文化的精神氣質、苦練內功的基礎上,學校充分利用環境育人。教師們將自己的智慧展現出來,為學生營造適合其學習、成長的校園環境。如進校門后的巨石上,鐫刻著“厚德如鹽,適融入道”八個大字;林蔭道上的神采飛揚的形象照,彰顯了鹽小學子的魅力和風采;風雨操場旁用瓶蓋組成的世界地圖,體現了鹽小人立足本土也放眼世界的胸懷;每一條走廊上的學生作品和好書推薦,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地盤我做主”......讓每一塊磚都會說話,一草一木皆關情,物精意深、靜心雅意,是鹽小文化從精神到物質的由內而外的生長。
3. 創生“潤育”“善創”的特色課程
首先,堅持潤育課程。鹽小人一直堅持對課程與活動的持續研究。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鹽小一直堅持每周一堂潤育課,課堂內容豐富多彩,有作家進校園、醫生爸爸進校園等。目前鹽小正著力于項目式學習,潤育課也開始與項目式學習融合。
其次,構建特色課程。藝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國際理解教育,是鹽小的辦學特色。藝術社團、舞蹈社團、音樂社團、漢文化社團等,讓音樂、舞蹈、美術等學科成為鹽小的魅力學科。機器人社團與機器人比賽多項獲獎,體現了學校的“善創”特色。鹽小與美國、英國等許多國家簽訂了友好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時常到鹽小訪問、交流,“外國學生”進鹽小,已經成為常態。
再次,推出精品活動。入隊日、家長開放日、“六一”兒童節、紅歌比賽、升旗儀式等,是鹽小的精品德育活動,學校各部門對每次活動都精心策劃,把這些活動當作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責任教育、公民意識教育等的寶貴契機。同時,學校把家長請進學校,讓家長參與、見證孩子的重要成長時刻,讓家長看到孩子在學校的進步,感受到孩子在校的快樂時光,從而建立良好的家校關系,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從“適融”走向“善創”,成都市鹽道街小學這所百年名校在文化的滋養下,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鹽道人”—全面發展、靈動創新的鹽小學子;與時俱進、融合善創的鹽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