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學敏
摘?要:初中歷史在初中教學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地位,為以后高中歷史的學習做了一個引導和鋪墊作用。因為歷史故事與歷史學科是緊密相連在一起的,將歷史故事融入歷史教學的課堂之中,成為每個教師歷史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尤其是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積極的發展學生關于歷史的核心素養,成為老師需要關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歷史?初中課堂?故事導入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中,引入各種生動形象的歷史故事,不僅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而且也能讓學生對歷史故事的真實場景有一定了解,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兩者本身就具有緊密的聯系性。在歷史課堂上,歷史知識總是偏于正式,注重理性的認識和歷史場景的還原,而故事教學則更注重感性的認識,老師通過講解跟歷史有關的一些故事,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將理性的客觀的歷史知識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之中,從而能夠讓學生深刻地了解當時的歷史。而故事的講解并不是隨機和隨意和虛構的,它必須以歷史知識為基礎進行一定的想象,這樣對于發展學生的歷史素養具有重大的作用。
一、發揮老師主導作用
老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充當歷史故事的表演者和講述人。教師們對故事和一些歷史場景的語言描述和一些形象的行為動作,都會對學生們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說一些老師的語言比較詼諧,幽默,生動,這些都能夠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歷史知識,而且也能夠讓學生在課下更好地了解歷史,品讀歷史名著,因此,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歷史知識和教材上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接受情況和心理狀況,注重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個人差異,老師在講述的時候要注重歷史故事的語言描述,注重說話的趣味性。這樣不僅能夠更容易的達到教學目標,而且能夠引導學生對歷史產生進一步的興趣,感受到歷史故事的強大魅力。
例如,在教學“秦統一六國”這一課堂內容時,老師們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一些比較形象貼切的歷史故事來引導學生一步步地了解大秦帝國的歷史,了解他們是如何統一六國以及他們統一六國之后頒布的種種法令。在這一內容的講述時,老師們可以以影視劇《神話》里有關秦朝統治的故事情節,作為課堂的導入,用《神話》影視劇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對秦朝歷史的向往,還可以用影視劇《大秦帝國》中秦是如何走向巔峰王朝的過程引導學生,當學生的興趣提到一定的高度時,將學生的注意力轉回到歷史課本,跟學生們一起分析秦統一六國的整個過程,分析統一前六國的地理形勢并解釋秦的地理位置優勢。另外,除了介紹有關秦統一六國的歷史之外,還可以引入秦始皇個人及其整個家族是怎樣一步一步巔峰地做大將政治做強這一過程的功過歷史評價等。當學生對歷史故事就有極大興趣的時候,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課下也會找一些有關秦朝的歷史書和資料去進一步探討。老師在講解這一過程中,還可以用一些生動的語言,比如說評書的形式來介紹整個秦朝的歷史故事,在課堂的最后階段,可以讓學生們對課本上的知識點和內容展開討論,分析秦統一六國的政治實力和優勢都分別是什么?客觀的評價秦始皇的功過,這樣就能極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給學生上臺講解的機會
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發揮著一些重要的作用。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分了解歷史故事和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協助老師,講好歷史故事。因此,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上臺講課的鍛煉機會,引導他們在上課前提前準備有關歷史課本的內容及有關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課堂上利用一些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語言,給同學們表達出來,讓同學們去欣賞學習。這樣不僅達到了老師的教學目標,而且學生們也會爭相的提前準備,在課堂上積極表現,這樣能夠讓歷史課堂的教學中變得更加具有靈活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們在內心里接納歷史課堂。
例如,在教學“遠古的傳說”這一課堂內容時,歷史課本上涉及很多的神話傳說故事,這些故事都是學生從小到大耳熟能詳的,比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在這一內容的講解中,學生必然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熱情,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課前提前準備有關的神話傳說故事,給學生積極發言和在講臺上講述故事的機會。學生們的語言是彼此相通的,當學生在講臺上講故事的時候,他們的語言方式和思維都會引導學生們去探索,去思考,講完之后還會進行激烈的討論,這一過程有利于課堂作用的有效發揮。當老師在做課后總結的時候,從神話故事回歸到歷史課本,學生會進一步深刻的了解到那段古老的歷史,從而加深對歷史的印象,產生對歷史獨特的歸屬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歷史課堂上導入歷史故事,歷史課堂內容的講解會變得更加豐富,這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產生重要的作用,在課堂的改革方面,老師應該積極地落實這一方法,給學生不一樣的歷史課堂體驗,真正關注學生歷史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常青.聽故事,學歷史——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70—71.
[2]陳玉立.故事史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選擇與應用[D].福建師范大學,2018.
[3]王春.淺談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