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祥華
黨的“十七大”明確指明,創業在解決我國現階段就業問題中發揮重要作用,政府部門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自主創業。據統計,目前,世界范圍內80%以上的企業屬于民營企業,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7%由家族所有和經營,在中國,民營經濟已占國民經濟總量的60%以上,其中70%以家族企業的模式存在。在互聯網時代,民營企業面臨著許多挑戰,現代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也面臨著創新。
我國有一些民營企業,沒有引進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民營企業常常會陷入險境,企業壽命較短,而一些重要崗位,也不是因才因崗設置,任人唯親,家族成員都有利己主義,只有眼前利益,不去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導致民營企業處在困境狀態。
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缺乏長遠經營觀念,過度強調短期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在國內民營企業里,所有權與經營權為一體,投資者既是經營者也是所有者,從而對財務管理中的職責區分、嚴格監控、會計信息監督都帶來不利,民營企業老板普存在“重核算、輕管理”的觀念,當企業遇到重大財務決策的時候,企業決策人只是依靠個人的經驗與能力進行決策,忽視了財務信息在財務管理中的作用。由于沒有健全的現代財務管理思維,經營中決策風險增大,在國有企業備受重視的財務投資決策,在民營企業中變成簡單的家長獨裁,僅僅單純地依靠人際關系和運氣經營,不去依靠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方法來計算、分析、籌劃,企業必然陷入沒有科學依據支撐的混亂狀態。
民營企業老板都知道授權是發揮效率的必要條件,很多老板也都愿意實行授權,但遇到財務授權審批,就不放心下屬,要親自過問。有的企業雖然也有明確的授權,一旦高層主管認為支出不當時,就會干涉,使財務授權審批制度名存實亡,由此產生的后果是一方面員工懾于主管的權威而對費用報銷的審批產生恐懼感,從而寧可低效的活動,也不愿主動去申請費用;另一方面,主管對員工缺乏有效溝通,而使審批充滿主觀臆斷,缺乏客觀公平。
財務預算是指企業在計劃期內反映有關預計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財務預算能使企業目標具體化和定量化,能夠明確規定企業有關生產經營人員的責任,使其各司其職,做到人人有目標。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民營企業財務預算卻不被重視,成為許多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混亂、財務風險增大的重要原因。
利潤指標是反映一個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他們的最終目標。重視利潤指標無可厚非,但過于重視利潤指標,而忽視了其他的財務指標就以偏蓋全了,僅僅一個利潤指標不能反映企業的整體經營狀況的,雖然短期能給企業帶來收益,但是,從長遠收益來說,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由于民營企業制企業會計基礎工作和內控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確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發票不規范,原始憑證不真實性,審批手續不齊全,有的甚至不記賬,對其年度會計報表審計帶來了很大的執業風險,因此,一般的會計師事務所均不愿開展此項審計工作,以致大部分民營企業均未被納入社會監督的范圍之內,對民營企業缺乏監督。
民營企業的經營觀念和財務管理觀念較為落后,必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目前我國民營企業老板有待解決的問題,要想基業長青,就要采用現代的企業經營理念和財務管理方法,徹底改變傳統保守的落后的觀念。企業改造成公司制以后,經營者可以是家族領導人,也可以是聘用來的職業經理人,都必須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理念,提高理財能力,在制定和執行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的時候,必須站在企業財務戰略的角度來決策,只有當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水平提高了,就能加強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工作,比如:資金的管理、成本的管理、銷售的管理都會運用科學的方法。
改變原有簡單、粗暴的個人意識行為,解放思想,建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管理模式。發揮財務管理職能,按照資金運動規律,做好資金的籌集、投入、營運和分配的管理工作,提高資金的利用率,把財務管理貫穿經濟運行的整體過程。
建立科學的、合理的授權體系,要給員工充分的信任,合理授權。這樣可避免決策失誤,也可減輕領導負擔和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制訂嚴格的企業財務管理責任制度,使每一個員工都能按照制度辦事,超越自己權限的事不能做;明確各自崗位職責,責任到人,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的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
搞好財務內控的基礎方法有:建立健全原始記錄管理制度;建立定額管理制度;建立計量驗收制度;建立內部價格制度;建立內部稽核制度;建立財產清查制度;建立財務分析制度;實現會計電算化,利用電子商務、建立財務信息系統,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必須抓好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各個環節。
企業內部費用報銷程序越來越繁雜,就越會出現財務問題或財務糾紛,實行簡化有效的財務報銷流程,能改善企業與員工的關系,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制訂費用報銷制度,采取內部控制方法,能夠有效防止浪費,節約成本開支。
企業的財務指標,不僅僅是利潤一個指標,還有如:資金周轉率、資產負債率、資金使用效率、短期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生產成本等經濟指標。只有通過對所有財務指標的綜合分析,才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做出合理的評價,而利潤指標只能反映當期的收益狀況,不能說明未來各期的收益狀況,這樣單一的指標,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起不到分析作用,因此,必需重視整個財務指標體系。
財務預算管理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激烈的市場競爭,使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多,減小財務風險、規避財務風險,是財務部門的一個重要工作,財務預算是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的一種手段,事實證明,加強財務預算管理,能有效預防與規避財務風險。
首先,形成有效的機制,保證財務預算的數據真實、合理。從實際出發,逐項審核各項費用開支的必要性、合理性。
其次,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指標及定額標準,在制定預算指標時,考慮歷史水平、企業內部平均水平,使指標能成為激勵和鞭策全體職工的目標。指標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
最后,建立預算的分析機制,預算的分析貫穿預算執行的全過程,是對預算執行者業績評定及整個預算體系運行效果評價的主要依據,所以要切實地選擇分析方法,找出造成差異的因素,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民營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雖然家族有固有的缺陷,但是其也有很多的優勢,只要將財務管理機制發揮好,才能使各項管理有序進行,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筆者希望,通過剖析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弊端,從健全現代組織機構到科學籌資、合理投資、完善內部管理等方面來實施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積極跟上經濟發展對企業管理的高要求,對正處于求生存、求發展中艱苦支撐的民營企業決策者、經營者有一個良好的啟發,只有這樣,我國的民營經濟才能蓬勃發展,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