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祿裕
(貴州建工集團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大體積混凝土是指混凝土結構物實體最小幾何尺寸大于或等于1m 的大體量混凝土且混凝土澆筑后會由于內部各材料間化學反應而導致混凝土內部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體積收縮現象的發生,進而產生混凝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一般具有體量大、施工工藝復雜、施工溫度控制要求及裂縫控制難等特點,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針對大體積混凝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而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
大體積混凝土在拌合及硬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化熱,由于水化熱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將導致裂縫現象的發生。一般來說,按照裂縫的位置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進行劃分,其主要分為貫穿裂縫、深層裂縫及表面裂縫。按照裂縫產生機理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承載裂縫、溫度裂縫及收縮裂縫。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直接關系著房屋建筑工程的實體質量,因此應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的重視程度,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一般來說,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具有如下危害:首先,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會導致外界水進入混凝土結構內部,進而導致混凝土結構內部碳化、銹蝕現象的加劇,進而影響房屋建筑結構的使用功能。其次,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受力的不均勻而逐步發展,進而降低房屋建筑結構的整體性。
導致房屋建筑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自身因素主要包括:體積變化、收縮、徐變及材料因素。首先,體積變化。大體積混凝土體積變化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凝結硬化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混凝土體積會隨之變化,進而產生裂縫。其次,收縮因素。收縮因素是指大體積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隨著水化熱的不斷變化而導致混凝土自身的干燥收縮、自收縮、塑性收縮及溫度收縮等現象。最后,材料因素。材料因素主要包括水泥、集料及替代摻合材料及化學外加劑等因素。如在混凝土拌合和澆筑過程中不能及時的對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及攪拌工藝進行控制,必將會導致裂縫現象的發生。
1) 施工過程不規范,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質量直接關系著混凝土工程的實體質量,如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不能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入模溫度控制不當、振搗不科學等,必將導致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發生;2)養護不科學,合理的進行混凝土養護工作是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的重要保證措施,如不及時的對其進行養護將會導致混凝土水份散失過快、混凝土內部空隙增大,進而發生干縮現象,產生裂縫。
科學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指標控制能夠有效提高混凝土施工質量,避免裂縫現象的發生。首先,施工企業管理人員應根據項目施工實際情況合理確定配筋率、后澆帶及混凝土配合比,保證施工過程的正確性。其次,合理計算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趨勢、降溫速率及內外溫差等指標,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其進行控制。最后,加強對混凝土入模溫度及養護工作的重視,避免內外溫差大及降溫速率較快現象的發生。
首先,應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對大體積混凝土的水化熱、泌水率、可泵性等技術參數進行試驗,合理進行配合比設計。其次,優選低水化熱水泥,對混凝土所使用水泥品種進行嚴格篩選,保證水泥質量符合混凝土質量要求。最后,對摻合料比例、骨料質量使用質量及數量進行分析,避免因材料質量問題而導致混凝土裂縫現象。
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滿足國家標準及規范要求,各施工企業應加強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的控制力度。首先,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根據待澆筑位置的工作面及澆筑深度,合理選擇澆筑方式及分層厚度,保證施工的連續性。
其次,保證澆筑速度的一致性,根據澆筑速度的快慢合理設置振搗人員的數量,保證振搗質量,避免因振搗不到位導致混凝土內部密實性差而導致的裂縫現象。最后,合理確定溫控監測方案及設置溫控監測點。溫控監測方案及設置溫控監測點的合理確定能夠有效避免大體積混凝土因溫度上升或下降過快而導致的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發生,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明確監控周期及具體處理措施。
綜上所述,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產生會對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及耐久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各施工企業應明確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進而減少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現象的發生。本文對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有針對性的制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進而提高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