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國 李信躍
(中鼎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中深孔鑿石施工質量水平與礦石放礦效果、礦石回收、勞動強度、爆破落礦、回采爆破裝藥、爆破成本、裝藥安全性等因素都有著直接關系。當前,礦區Ⅰ-III 礦體各中深孔施工周期較長,且同時受到地質條件、爆破震動、地壓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中深孔受到一定的破壞,導致中深孔錯位、堵塞的情況,中深孔炸藥裝量減少,直接影響到爆破水平。
由于勞動強度、操作習慣、個人體能等因素直接影響到中深孔炸藥裝量,從而直接影響到中深孔爆破效果。因此,規范個人裝藥操作是提升中深孔炸藥裝量、保證中深孔爆破質量的關鍵。現場調查發現,采區中深孔炸藥裝填操作過程中,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首先,中深孔炸藥填充前未對孔壁是否完全等情況進行系統的調查和分析,未能確認中深孔是否存在堵孔、連通、貫穿等情況,未能對中深孔進行疏通操作,也未能對貫通孔、貫穿孔進行相應的防護,便直接進行炸藥裝填、爆破操作。
其次,因個人技能水平、判斷失誤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頂板、浮石撬除不徹底,且因為爆破區域震動因素的影響造成浮石滑落,導致導報被砸裂而拒爆。一旦出現拒爆的情況,就只能在第二天爆破,而停留在孔內的炸藥則可能出現受潮的情況,從而直接影響到爆破成效。
在進行爆破操作時與炸藥充分接觸的巖體界面,稱為“爆破自由面,”對爆破有著直接的影響,是造成爆破漏斗的主要原因。當前,白音諾爾礦區中深孔爆破操作中,中深孔炸藥填充采用人工填充的方式,因為個人認知水平、技能水平等的影響,對爆破自由度缺乏科學判斷,導致爆破提前,造成在爆破過程中無法充分發揮爆破自由面的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到中深孔爆破效果。
1) 最小抵抗線的優化,爆破應力波、爆轟氣體是導致礦石破碎的主要動力,在爆破應力波的作用下,在巖石表明形成裂隙,而爆轟氣體則將爆破應力波形成的巖石裂隙進一步擴大。隨著爆破應力波和爆源中心距離的不斷增加,爆破應力波不斷減弱。爆破應力波作用范圍包括沖擊波作用區、彈性波組排用區、壓縮波作用區等。礦巖破碎區是在壓縮波、沖擊波作用區基礎上形成的,其作用范圍是炸藥作用范圍的十倍、十五倍,在該作用區以外區域的巖體,只能在爆轟氣體作用下,形成拋擲效果。通過實地調查和經驗總結,認為W=2.2m。
2) 炮孔密集系數的改進,礦巖爆破是在氣體推力、反向應力波作用下實現的,在孔距較小的情況,炮孔之間就會產生一個弱面,爆破產生的能量就會在該弱面作用下形成散逸的情況,導致爆破能力無法獲得有效應用,產生光面爆破,造成爆破產生的能量,提早出現散逸,這些都是造成爆破塊較大、部分區域未能完全爆破的主要因素。根據公式m=L/W 確定參數,公式中的W 是最小抵抗線,L 是孔底距。
3) 炸藥消耗量的確定,炸藥消耗量也是關系到爆破結果的重要因素,炸藥消耗量較小,將導致爆破不徹底或者無法達到預期爆破效果,對后期的爆破也有較大影響。而如果炸藥消耗量較大,將導致炸藥的大量浪費。確定炸藥消耗量的計算公式為q=Q/A,公式中的Q 指的是炸藥量,A 是體積,大量的市政經驗指出,q 一般在0.3~0.4 之間。
1) 起爆間隔時間的合理選取,微差爆破能有效避免或者減少地震爆破效應,且能夠起到提升爆破效果等效用,因此應當保證爆破微差科學性。就爆破能量使用而言,首先,應當從殘余應力角度入手,保證爆破藥包和爆破后藥包之間的連貫性,從而達到優化爆破塊度、擴大爆破效果的目的。通過對大量實證案例的分析發現,最佳的爆破微差時間在5ms~35ms;同時,就巖石相撞的角度而言,應當有足夠的時間保證巖體能夠爆裂,從而為下一排的爆破操作提供足夠的爆破自由面,并將時間減少到前排巖體運動中。后排巖體爆裂后,兩排巖體將再次出現撞擊,并形成更大的破碎。為減少爆破后的大塊,將微差爆破時間控制在20~50ms 的范圍中。綜合前文所述,結合相關的實踐經驗,前五排爆破微差時間大約是25ms,符合采場爆破操作要求。
2) 加強炮孔的裝藥密度,加強在職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培訓,提升員工技能水平,在中深孔爆破炸藥裝填過程中,必須根據有關標準進行裝填,每個中深孔的藥量都必須充分進行調查、分析,確定炸藥用量,如果中深孔炸藥填充量有所不足,則應當及時進行補充,從而保證爆破效果,提升爆破質量。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礦山的日益發展,不斷優化中深孔爆破技術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因此,在目前中深孔爆破參數的基礎上,要努力克服困難,繼續優化中深孔爆破效果,從而為礦山的節約生產經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