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雯潔 編輯/長歌
今年全國愛眼日的主題為“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現在,近視的兒童越來越多,如何科學防治?
眼在完全靜止、無調節的狀態下,來自5米以外的物體發出或反射出的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經過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后,不能準確地聚焦在視網膜上,即為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
0-3歲是人一生中屈光度數變化最大的時期。初生嬰兒到學齡期兒童的視力發育是由低度遠視向逐步正視化的發展過程。各年齡段的兒童生理性遠視的度數也是不同的,但兒童的生理性遠視無需治療。
我國的近視防控已經成為青少年、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所共同關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通常,我們把>6.00D的近視稱為高度近視。人眼球就像一個“氣球”,隨著近視度數的增加,眼軸逐漸增長,眼球壁組織就會隨之變薄,變薄過程中還會并發視網膜變性、視網膜裂孔,甚至引起視網膜脫離,這些都會對青少年視力和視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年齡:5—9歲之間。
屈光度:低于年齡正常值的遠視準備(生理性遠視)。
家族史:至少一個家長近視。
種族:亞裔。
戶外時間:一天平均少于1.5小時。
室內近距離用眼時間:除學校外,一天高于2.5小時。
◇ 近視度數小于1.00D:若出現癥狀(看遠處模糊、瞇眼、揉眼睛等),需要配鏡矯正。若無癥狀,則可以每6個月隨訪一次。
◇ 近視度數大于1.00D:需要配鏡矯正視力。
◇視力下降較敏感并且出現癥狀的兒童,任何度數的近視都需要配鏡矯正。
◇ 一般每6個月隨訪一次。
◇ 若本次隨訪較上次隨訪的檢查度數≥0.50D,需要重新配鏡。
◇ 若度數只改變0.25D,矯正后視力可明顯提高,也需要重新配鏡。
角膜接觸鏡包括普通軟性角膜接觸鏡、硬性角膜接觸鏡(RGP)、角膜塑形鏡、多焦軟性角膜接觸鏡等。
其中角膜塑形鏡是公認具有控制近視進展作用的一種特殊類型的隱形眼鏡,因角膜具有一定記憶性,患者只需夜間戴鏡,白天無需戴鏡也可獲得清晰視覺。適用于年齡大于8歲、近視度數增長過快(>0.5D/年)的青少年,屈光度在-1.25D至-4.00D的患者效果更佳。
但由于角膜塑形鏡直接接觸角膜,對護理的要求高,摘戴需在家長的監督下進行,且需要定期到醫院隨診。
0.01%阿托品具有較好的近視控制效果,并存在較少反彈。可與其他矯正方法合并使用。
大量研究證實,戶外活動可有效控制近視進展,因此每天保證2小時(可累計)的戶外運動對控制青少年近視進展十分重要。
可進行針灸、推拿、耳穴按摩等治療。
★ 預防應從兒童著手。
★“望遠是防近之本”,所以應千方百計“向前看”。每天進行至少累計2小時的戶外活動,極目遠眺。
★ 不要在震蕩、晃動的狀態下用眼(如走路、坐車)。
★ 標準照明,光線不應過暗或過強。
★ 連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應過長,建議每半小時休息5—10分鐘。
★ 保持讀寫時的正確距離(30—45cm)及良好姿勢,盡量不要躺臥閱讀。
★ 合理飲食,減少糖類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充足睡眠。
★ 一年1—2次視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