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賢
?
以安全管理創新體系構建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大局
張志賢
(山西華潤煤業有限公司福巨源煤礦,山西 太原 030200)
一直以來,絕大多數煤炭企業管理者都面臨著煤礦安全問題。在實際生產中,不同的煤炭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但要構建科學、系統的安全管理體系,還需要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通過具體的措施來減少或杜絕事故,消除隱患,減少損失,從而構建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大局。
煤炭企業;安全管理;體系構建;安全生產
安全是經濟活動最基本的指導原則之一。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是指人員從事煤炭開采加工工作時在不發生事故的前提上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動和過程,也可以理解為,通過開采設備等手段,在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并最終生產把煤炭出來的過程。可以說,安全生產是每個煤炭企業的永恒主題,要想構建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大局,就要以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為前提。
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從核心來講,可以分解為環境和人這兩個問題。環境問題為煤炭企業生產中的自然條件、設備設施、技術條件等外在條件。人的問題又可以分解為人的意識和素質問題,其中,人的意識和素質是占主導地位的,在意識和素質影響下人的行為貫穿于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具體環節。因此,要想實現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就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實現,即創造可靠的環境、提升人的安全素質、強化人的安全意識。由此可知,煤礦安全管理的對象也就是環境問題和人的問題。安全管理對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對環境的管理和對人的管理。現代安全管理理論認為,“人、物、能量、信息”是安全系統的四大要素。人是安全的關鍵環節,在生產實踐中,人的不安全行為,如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等,都是發生事故最主要的原因。為了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在管理中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人的素質,強化人的意識。
煤炭企業要想建設安全管理體系,應從環境和人兩個方面加以實現。其中,環境安全即不存在危險隱患,要從最基層、最基礎的單元去強基固本,摒棄在安全生產中的表面、程式化的認識,認識到管理體制滯后、安全投入不足、裝備落后、技術含量低、員工素質差等制約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通過開展安全治理、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加大隱患排查整改、強化安全基礎管理等措施,保證整個生產系統的安全。此外,人的方面要從從業者的培訓機制和制度建設上予以保障。培訓是提高員工素質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徑。從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來說,雖然經過多年的改進,人員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人員結構復雜、知識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員工的知識技能陳舊等與安全管理不相適應的問題,仍必須通過經常性的培訓來解決。與此同時,人的意識問題,特別是安全意識行為的養成,還要通過員工自身安全意識行為的不斷強化來實現,即要通過安全理念、知識的滲透掌握以及通過制度的約束兩方面來強化。具體來說,要想構建以安全管理體系為基礎的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大局,要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技術領域涉及比較多,包括機械安全技術、施工安全技術、電氣安全技術,同時也有防火防爆安全技術、特種設備安全技術、交通運輸安全技術以及高精尖技術等。優化安全技術,就要從每一個環節著手,例如要提高煤炭企業的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度和作業環境的優良度;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開展安全標準化技術工作,包括工種作業、設備操作、作業環境等的細化和落實;要通過精細檢修、強化設備質量管理等,加強隱患排查,創新檢測手段;加大對安全技術條件的投入,研發和運用高科技、智能化、精尖型設備和技術等。
對煤炭企業來講,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是保持企業穩定的一個重要手段。煤炭企業要從落實“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科學發展觀高度出發,長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以及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各項決議、決策。在做好安全工作頂層設計的同時,從具體處著眼,保護勞動者在生產中的安全健康,這是關系到員工的切身利益。而只有建立一種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才能確保員工的安全、健康,確保企業長久的安全生產。
煤炭企業安全管理責任主體的明確是保證各項工作按時保質完成的前提。煤炭企業在生產中,要依據安全生產相關法規建立各級領導、職能部門、技術人員、操作人員等各主體層層負責的制度。煤炭企業安全管理責任的落實在整個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責任的落實具有以下三個特點:①全員性。雖然安全管理責任的主體只是提到了各級領導、職能部門、技術部門、操作人員等幾類,但是實際上包含了煤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所有人員,即體現了“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理念。②強制性。落實安全管理責任,要將責任細化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一級對一級負責,所有人對整體安全工作負責,并要通過一定的獎懲制度來保證安全目標的實現。③系統性。煤炭企業安全生產大局的構建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工作環節和工作內容的共同作用。在安全管理責任的落實中,要根據這三個特點來把握,并在安全生產的工作實踐中得以實現。
在煤炭企業生產中,不注重安全文化建設是嚴重的重生產、輕安全行為,安全文化建設應該作為安全生產的重要防線和安全基礎管理的關鍵環節,應從最基層、最基礎的單元去強基固本,保證整個礦井的安全,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大局。煤炭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和員工情況出臺具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方針,通過宣傳、評比、考核、獎勵等方式,在全體員工中形成安全第一的哲學觀、珍惜生命的情感觀、安全生產的效益觀,改變那些只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在組織生產上,而忽視安全重要性的弊端。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要吸取教訓,制訂防范措施,嚴肅處理責任者。同時,要定期召開以安全生產為主題的專題會,對安全工作進行考核,討論安全工作,部署安全工作,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問題。
培訓是煤炭企業提升員工安全素質、強化員工安全意識的主要手段,而測定知識是關鍵的手段。對于任何一位接受培訓的員工,上崗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測試,測試其是否掌握應具備的知識。員工的常規知識、專業知識、作業知識、行為規則和設備性能的測試與評定是同樣必要的,這就需要培訓部門、有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在培訓與測試中,要將強化安全培訓和適度的獎勵有機結合起來,本著個性與共性、理論與實踐、突出重點與兼顧一般、集中培訓與自主學習“四結合”的原則,并嚴格執行新員工不經安全教育不上崗的規定,分期分批對在崗員工進行培訓。培訓考核結束后,根據考試成績發放不同數額的獎金,對于安全培訓中表現突出的培訓干部、個人、班組給予獎勵,從而激發員工的安全培訓熱情。除了培訓制度外,還可以以班組為單位,開展“全員學習、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活動,調動員工學習業務、鉆研技術的熱情,鼓勵員工在“干中學、學中干”,使安全工作形式內容生動多樣。
在煤炭企業生產實踐中,僅僅有安全技術手段、安全責任意識、安全管理責任落實是不夠的,還需要從安全管理制度和評價機制上加以保證。安全管理制度的制訂不僅能夠培養和訓練一支具有組織性、紀律性的干部和員工隊伍,更能夠直接作用于煤炭企業安全管理、安全生產的全過程。那么,什么是安全管理制度呢?安全管理制度是通過法制化、標準化、流程化的形式,將安全管理內容、管理標準、管理措施、管理責任、獎罰辦法等進行制度化管理,從而實現安全管理的規范化。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做到煤炭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工藝設計、工序控制、人員安排、流程之間等每一個具體過程和環節有章可依、違章必究,使安全管理進入有序的、可控的狀態,讓參與生產的各主體、個人都清楚自己所承擔的責任。
首先,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保障職工生命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增強做好安全管理監管工作的責任感。加強對安全管理人員的業務管理知識培訓,安全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安全員、安監員的統一管理,加強安全管理工作的溝通,減少管理流程所帶來的執行滯后現狀問題。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和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員工的事故防范能力、安全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力以及防災、避災和自救等應急處置的能力。
安全工作要常抓常新,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對于煤炭企業而言,安全管理更是應當認真總結和思考的重大問題。要想構建以安全管理體系為基礎的安全生產大局,就要在思想上常備不懈,在行動上高度自覺,準確把握煤炭企業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采取安全管理的具體措施,并做好安全管理的監管與評價,并同時結合不同的企業做大量的工作,才有可能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生產和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趙斌.煤礦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防控措施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18).
[2]汪立群.淺析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6(17).
[3]金鴻儒,張濤.建塑科學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是做好煤礦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6).
[4]余婷婷.芻議煤礦安全管理[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
[5]董根深.煤炭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5(04).
2095-6835(2019)07-0114-02
TD79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7.114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