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文
?
淤泥、沼澤區軟基處理施工技術
王貴文
(中鐵六局集團太原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400)
南部地區的鐵路建設受降雨影響尤其大,地下水和地表水特別豐富。這些區域的軟基處理應在路基土方施工前進行,軟基處理時間直接影響整個施工期。軟基處理的質量直接影響路基填料的質量。挖除換填片石的施工方法有效地解決了以上問題,可在今后類似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
淤泥;沼澤區;軟基;片石
中國南方的鐵路建設受降雨影響尤其大,地下水和地表水特別豐富,這些區域的軟基處理應在路基土方施工前進行。為了減少雨季對地基處理的影響,便于實際操作施工,有效提高地基處理效率,保證地基處理質量,霞凝貨場擴建工程在淤泥區、沼澤區軟基處理施工中進行了技術研究。通過現場比選研究,最終決定采用挖除淤泥、換填片石的施工工藝對軟弱路基進行處理,有效地解決了以上問題,可在今后類似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
霞凝貨場擴建工程項目位于京廣線長沙霞凝站東側,唐家湖路以南,青竹湖路以北,華寧路以東。霞凝貨場擴建工程按“三類工程,十七個功能區”整體布局規劃設計,三期工程一期工程改造,貨場貨運功能擴建工程,預留工程;十七個功能區是集裝箱作業區、快速作業區、特種貨物作業區、鋼鐵物流作業區、新鮮冷凍作業區、一期車輛作業區、一期笨重作業區、倉儲物流配送作業區、送貨車停放區、綜合服務區、汽車及零配件交易區、綜合辦公區、軍用備件倉庫、預留鋼材和建材展示交易區、預留倉儲物流裝卸作業開發區、預留冷藏作業區、預留倉儲物流生活區、改移溝渠為一單獨的工程單元。建成后作為湖南省、廣鐵集團最大的鐵路貨物物流基地,與長沙港、公路形成港口、鐵路、公路立體交通運輸樞紐,為湖南省的經濟建設提供交通保障。項目總投資21.56億元,其中站前工程主要涉及路基、橋涵、軌道、站場建筑物等項目,投資約5.6億元,后期工程15.96億元。
該工程項目挖土方2. 56×106m3,填土方1.28×106m3,換填土方4.2×105m3,填滲水土1.4×104m3;填中粗砂1.25×105m3,清表挖方1.32×105m3,水泥攪拌樁45 702 m,重型沖擊碾壓76 323 m2,土工格柵2.3×105m2;聯鎖塊道路49 061 m2,平交道口鋪面871 m2,鋼筋混凝土路面1.23×105m2,瀝青混凝土路面1.01×105m2。
該工程項目施工簡單,迅速便捷,質量可靠;受雨天影響小,能有效縮短工期;工程附近料源豐富,運輸方便;比樁基地基處理成本更低,比換填中粗砂更適用,處理更徹底。
該施工技術適用于排水困難、長期積水的淤泥區、沼澤區,地勢低洼區,表層為泥炭狀,較厚,石料不能傾倒在污泥底部的區域;地下水位較高,土壤面積較軟;厚度小于4 m的軟土地基;原有池塘、魚塘、水渠淤泥較厚大于2 m的區域,以及含有渣土、腐殖土區域;受工廠、礦長期排出的廢水、廢渣形成的排放區域。
利用水泵排出長時間無法自行消除的積水,去除沉積物、軟土、泥土、腐殖質等。分層填筑一定數量的石塊,并在表面填充一層碎石。進行找平和填縫,徹底解決淤泥區,沼澤區和低洼地區的地質條件。更換高強度片巖、砂和礫石,以提高基礎的承載能力,為下一次路基填筑提供條件。減少路基工后沉降量。這種挖泥和更換板坯的方法比粉碎和擠壓淤泥的方法更徹底,更徹底地處理軟土,質量更有保障。雨水浸泡可能會造成泥濘現象,可利用泥漿挖掘來徹底改變這種現象。
測量確定需要處理的范圍,石頭提前交付到現場,并及時填充。
6.2.1 施工準備
選擇合適的地點為石頭準備材料。石材由石材制成,不適合風化,石材等級符合施工規范要求;測量要填充和填充的石塊的位置,找出淤泥下的地質,并使板樁控制側樁;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做好臨時排放和攔截設施;準備泵和排水設備,比如發電機和水泵,及時抽水,以確保正常運行。
6.2.2 挖除淤泥、軟弱土層操作要點
軟基處理前,先將沼澤區、淤泥區的水采用水泵抽干或修建臨時排水設施(埋設圓管或臨時排水溝)將水疏干;挖掘機進場挖除淤泥、軟弱土層、雜土和腐殖土,并外棄到指定棄土場;處理區域面積較大時,分塊、分區域進行挖除需要換填的淤泥、軟弱土層,隨挖除隨換填,避免大面積淤泥挖除后換填不及時而下雨浸泡、坍塌。
小面積區域需要換填處理時,利用好的天氣條件迅速組織,整個區域挖除,整體換填,達到最佳效果;挖除淤泥、軟弱土層必須干凈、徹底,挖除后達到原狀土或新鮮土層,不得留有死角、挖除不到位的情況。挖除淤泥、軟弱土層作業盡量選擇在雨季來臨前或枯水期,便于操作,減少抽水工作量,挖除換填質量會更高。
6.2.3 換填片石操作要點
在更換板石之前,檢查軟土層后的挖掘淤泥和基質,檢查是否完全清潔,挖掘的深度和寬度幾何是否符合更換要求;填石必須堅硬,無風化,直徑不能大于1 m,不能小于0.3 m,石粉和礫石的用量控制在10%以下,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填料;更換石材的工作應與泥漿的開挖緊密結合,與石材的供應密切相關。鑒于運輸、雨天等因素,有必要提前準備材料,以確保不間斷施工。替換石材應分層填充,第一層密封地下水和周圍泥漿。當淤泥區域和沼澤區域較大時,可以將其劃分為“十字”骨架,并且可以使用“四個方塊”挖掘泥漿并填充石塊。在這個過程中,片巖的供應要及時,不能分開,否則周圍的淤泥、軟土和地下水都會流入挖泥的坑內。更換不完整將導致二次泵送和疏浚。
根據挖掘淤泥深度和承載力的要求,確定更換板坯的厚度,每層不應小于1.0 m,分層填充和壓實。在挖掘污泥的過程中,當有地下水時,應提前準備泵供抽水。另外,挖掘后的污泥不能隨意堆放,挖掘時必須隨時處理,以避免環境污染和二次清洗。更換石材表面必須平整,嚴格控制厚度,底層使用較大的石材,第二層使用一塊直徑約30 cm的石頭,易于壓實并提高平整度。兩層石材之間不應混有淤泥、軟土。
6.2.4 填筑、碾壓片石施工
石材的破碎也根據填充區域,塊狀和分層進行;每層滾動層的厚度不應超過1 m;當壓碎石塊和路基的組合部分時,必須多次壓碎路基,以避免局部沉降和軟硬不平衡的下沉;在更換了所有淤泥區域和沼澤后,使用22 t振動壓路機壓碎不少于5次。在沒有明顯的下沉之后,在石頭的表面上鋪設一層10 cm的礫石以達到水平和焦化。如果沒有破碎,請使用挖掘機進行壓實,嚴格控制軋制的平整度,確保軋制后沒有積水。
6.2.5 試驗檢測合格后進行土方回填
設計、監理和施工單位應對基礎更換石材進行聯合試驗;現場測試,以測試基礎的承載能力。
挖除淤泥換填片石主要材料是片石,片石采用無風化、不易風化的花崗巖、玄武巖,其石材檢測必須達到Ⅰ級,片石最小直徑不能小于30 cm,最大直徑不能大于60 cm。片石含石粉量控制在5%以內,每5 000 t片石原材檢測一批次,確保母材合格。還有一種材料就是砂礫石,其主要作用是嵌縫、找平,作為換填片石面層的一種材料,粒徑控制在1.5~3.5 cm,材質檢測按照砂礫石的標準進行檢測驗收。主要機械設備包括挖掘機、振動壓路機、運輸車輛、裝載機和泵。
該方法的質量控制主要集中在淤泥的開挖、軟土層是否徹底、石材的更換是否合格,軋制和灌裝質量是質量控制的關鍵點。用水泵排水后,開始挖掘淤泥和弱土層。需要及時抽水、填充石材,達到密封底部的效果。因此,在本節中去除淤泥和替換片巖必須是連續的,而不是中斷的。
選定的石頭必須堅硬、無縫,尺寸合適;石頭越大,毛孔越大,制泥越容易,石頭過小,其大洞不足以密封底部。軋制后易于灌漿,因此,應嚴格控制石材的材料尺寸和尺寸。完成壓實、除去污泥后,根據地基承載力的要求確定更換板的厚度,并用挖掘填充板坯。分層填充、滾動,第一層可以選擇較大的石頭點,依靠石塊的重量沉到底部的污泥,至少不低于1.0 m,軋制不小于5次,軋制后石材表面看起來不會明顯下沉;第二層選用的石材相對較小,但最小直徑不能小于30 cm,主要是為了提高結構的緊湊性和平整度。破碎完成后,K30用于測試。
施工前測量確定待處理的淤泥區域和沼澤區域的范圍,并設置了保護標志和防護欄桿,以禁止人員和設備進入。蓄水區域由發電機水泵泵送,泥被挖的區域及時充滿了板坯并被壓碎。避免裝卸設備掉入淤泥區域或翻車,不能隨意卸料和堆放。所有機械設備施工必須配備一臺機器和一名工作人員,并且防護設備操作員經過認證,并在施工前進行安全培訓。嚴禁工作人員在填充石材時站在5 m范圍內,以防小石塊和石塊的破碎傷人。指揮官應該佩戴頭盔、照明設備、對講機和其他通訊設備,并與挖掘機操作員和自卸卡車操作員聯系,以提供石頭,相互銜接、配合密切。挖出的淤泥被丟棄到指定的儲存區域,周圍的標志清晰標記,欄桿不能隨意堆放。施工現場必須隨時清理,拆除并隨時拆除。
在淤泥和沼澤地基礎處理之前,應先進行機械排水,排出來的水應排到最近的溝渠、涵洞或現有排水系統,不得亂放,避免污染環境。挖出的淤泥應丟棄到指定的儲存區域,并設置防護設施。為了進入市政道路,必須采用新的智能生態汽車,并在施工現場內外設置自動洗車槽,以確保道路無污染。石頭是在當地采的,以調查在該地點附近的采石場和采石場的供應量。運輸組織形成以確保材料的及時供應,采石場必須具有當地政府部門頒發的采礦許可證和相關的環保程序,還必須使用新的智能生態汽車運輸市政道路。
采用這種方法處理淤泥沼澤區較其他形式能夠有效降低成本、縮短工期。與普通水泥攪拌樁相比,樁間距為0.6 m,樁長最小為4 m。每平方米地基處理的費用為555元,采用挖除淤泥,換填片石,深度按2 m計算,每平米地基處理的費用為440元,較樁基處理每平米節約成本115元。從攪拌樁配合比選配到成樁后實驗檢測,最少需要2個月,因此,采用挖除淤泥,換填片石處理地基比樁基處理地基工期縮短最少2個月。與粉碎和擠壓處理相比,淤泥區和沼澤區的深度不確定,最深處為4~5 m。投入的片石數量非常大,每平米拋入片石量是挖除換填片石量的2倍,相比較每平米片石材料就節約了360元。施工受陰雨天氣影響小,可晝夜連續施工,提高地基處理效率,相比較樁基地基處理在雨季施工能夠縮短工期3個月。
項目開始于2015-12-31,并于2017-06-30完工。建設期為18個月。工程位于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每年6月份前為持續陰雨天氣,施工期間要經歷2個陰雨季節,有效施工時間為6個月,主要是路基地基處理、路基土石方、路基附屬,工期非常緊,任務非常重,因此地基處理至關重要,關系到總工期和后續工程的質量。原設計地基處理為排水疏干、翻挖晾曬、換填中粗砂,可是在進場后我們認真調查,結合當地實際天氣情況,每周有5 d雨天,2 d陰天,地勢低洼無法排水,無法疏干,無法晾曬,經過與監理、設計、業主溝通提出變更,采用挖除淤泥,換填片石進行地基處理,取消氣刨和干燥,并更換中粗砂方案。2016-04-05變更方案確定后,抓緊組織片石進場,晝夜施工,天晴下雨不間斷,在2016-06底完成8.0×104m2的淤泥區、沼澤區、水溝、水塘等軟弱土質的地基處理,按照業主要求的節點工期完成地基處理,為下一步的路基土方填筑提供了條件,有效地減少了陰雨天對施工的影響。減少了5.0×104m3的粗砂,減少了8.3×104m2的土工格柵,節省了842萬元。比原設計地基處理方案工期提前了最少3個月。
[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JTG D30—2004公路路基設計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05MR301城市道路軟土地基處理[S].出版社不詳,20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出版社不詳,2002.
[4]交通部第一勘察設計研究院.TJT017—96.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5]鄧學鈞.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6]劉玉卓.公路工程軟基處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095-6835(2019)05-0119-03
U416.1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5.119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