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思斯
淺析航空乘務專業產業發展*
馬思斯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2000)
隨著航空業的飛速發展,中國的高職院校掀起了開設航空乘務專業的熱潮。但是隨著專業建設的發展,畢業生的面試、就業,航空乘務專業的發展也顯現出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專業的特殊性,高校都與企業合作,進行專業的產業發展,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校的專業建設和產業發展以及學生的就業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因此,本著解決航空乘務專業發展的態度,對目前中國高職院校中的航空乘務專業進行了專業產業發展的研究,并找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航空乘務;產業發展;專業發展;高職院校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飛機出行的次數和頻率越來越高,隨之帶來了航空業的飛速發展,因此,在各個高職院校中航空乘務專業也就應運而生,新開專業,廣招學生。
自從2001年以來中國一共有56所院校開設了空乘乘務專業,另外成立的航空院校也有18所。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發展起來的航空乘務專業,雖然為國際、中國各大航空公司提供了航空乘務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師資建設方面也存在著各個方面的問題。針對各大高效的所開設的航空乘務專業,通過對教師的訪談、學生的問卷調查獲得了數據,并進行了專業分析。
通過對中國各大開始航空乘務專業的調研和訪談,發現目前中國的航空乘務專業的發展最長的已經有10年以上。大部分的發展模式有以下2種。
從目前的各大高職院校的航空乘務專業來看,主要側重專業建設,其是與企業共同發展起來的,一般有以下兩種主要模式。
1.1.1 航空公司共同建設
在這種模式中由該地區發展最好的、實力最雄厚、每年對空乘需求量最大的航空公司與高職院校一起建設航空乘務專業。由于乘務專業具有的專業特殊性,每年面試時航空公司都派專業的面試官駐學校進行嚴格面試,幫助學校挑選優秀的學員。在人才培養方面,一般的理論課程都是由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大一進行授課講解,大二下學期開始由航空公司派遣教員,在合作的航空公司基地進行實訓訓練,大三時航空公司的教員進行面試指導,因此,學生的面試合格率相對于其他模式而言非常高。
1.1.2 培訓公司共同建設
現在中國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航空乘務專業都是采用這種模式。航空培訓公司一般與航空公司有緊密的聯系,能保證學生最后的面試錄取率。一般院校的航空乘務專業建設,最能吸引學生報考的條件之一就是模擬倉的建設。目前,市場上最低廉的模擬倉也要800萬元,所以簡單靠院校進行實訓基地建設很有難度,中國有的院校招生已經有8年,但是模擬倉的建設還是空白。
目前,完全由航空乘務專業教師建設起來的空乘專業在中國的高職院校中并不多。通過在高職院校中的走訪,大部分的空乘教師經過英語專業、韓語專業、日語專業、旅游管理專業等的培訓之后,轉變成了專業航空乘務專業教師。
由高校獨立建立起來的空乘專業比較偏向于理論教學,也由于專業教師的背景不同,偏向的理論教學的側重點也有所區別。一般有語言類背景的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而旅游背景的教師更加注重航空的地理、運輸、餐飲文化等的教學。沒有企業的合作,理論基礎雖然很扎實,但是在實訓方面就顯得薄弱。
基于航空乘務專業的特點,一般科研的理論基礎不強,更加注重實訓方面的教學。目前高校中有一部分的空乘專業教師是空姐轉業而來,學校應該從制度上優化這部分教師的科研能力管理。
大部分空乘專業依托于航空公司或第三方培訓公司共同建設。在空乘專業建設的前期,無論是從專業角度還是實訓條件,經費的投入方面都離不開航空公司和第三方培訓公司。經過訪談和調研發現,同一個航空公司合作的眾多高職院校往往存在專業建設能力不強、專業特色不明顯的問題。
基于新專業和空乘務專業的特點,需要聘請一些航空公司專業工作人員來給學生授課。如果是采用合作形式的空乘專業,空乘教師都是由培訓公司和航空公司派遣的一線空乘人員,但是大部分的高職院校需要聘請一些本院校的空乘教師,博士或副高以上職稱的空乘人員很難招聘到。
目前,大部分的航空公司招聘空乘服務人員大都停留在“硬件”層次,比如身體、容貌、語言等氣質性內容,對學生服務意識、能力等軟方面重視不夠,而美貌是稀缺資源,特別是職業院校要招到美貌學生也是非常困難的,這也造成航空公司招聘渠道具有多樣性,門檻不高。這些原因使得空乘學生在空乘崗位就業困難,降低了職業學院空乘專業的吸引力,造成了生源萎縮。在每年的畢業生面試中,有面容姣好、各方面技能都很優異的學生,往往因為硬性條件不達標無緣復試。
從江蘇地區民航業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來看,全省民航發展的龍頭——祿口機場全年客流量突破2 580萬人次,增幅穩居中國千萬級機場前列。目前,以祿口機場為核心,江蘇全省9家機場全部實現口岸開放,已開通國際航線及中國臺港澳地區航線98條。因此,在江蘇省民航建設快速增長的條件下,高職航空服務專業要緊密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和地方民航經濟發展的需要,確定專業結構和發展方向,努力落實地方民航發展計劃,并不斷完善人才培訓措施,從而建成現代化的航空乘務人才培訓、交流中心。
空乘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是專業發展的難點,因為專職教師的理論性過強,而兼職教師的不穩定性是阻礙專業發展的難題。
3.2.1 完善專業教師崗前培訓
目前,高職院校是通過第三方公司引進教員,因此,要完善崗前培訓,增設“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科教學法”“教育研究”等課程,對民航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學習,使教員能夠全面把握民航類課程知識,了解課程的特點,以彌補教學技能方面的不足,避免由于專業知識不扎實而出現“現學現賣”的情況。同時,強化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教學實施練習,培養適宜民航類課程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
3.2.2 實施教員集中復訓制度
一般的空乘人員都是有復訓制度的,因此,進行空乘專業教學的教師也應該建立復訓制度,提升教員的職業素養。兩周崗前培訓涵括的教學內容是有限的,教員在實踐教學中還會遇到一系列問題,除了校方督導的及時指導外,企方的定期復訓也是非常必要的。可利用寒暑假進行優秀教員教學體會交流、高校教師經驗分享等多種形式教員復訓,并以說課、講課等教學競賽作為復訓結業,以賽帶訓,增強教員間學術交流,促進教學水平提高。
3.2.3 開啟民航師資定向培養模式
據現今師資現狀,在大學期間選拔部分優秀學生,開設教育教學類課程,培養他們的教學能力,鼓勵考取研究生,定向推薦學生前往航空公司實踐1年民航服務,以儲備專業化并有一定理論基礎的師資力量。這樣不僅可以解決目前企方空乘專業教師文化水平有限、教學科研能力不足的難題,也可為學生拓展新的就業方向;開發利用人力資源使其實現共享,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平臺。
3.3.1 提高教師社會服務能力
高職航空服務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到企業掛職,以企業員工的身份全面了解企業,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水平。同時,教師要深入企業內部,全面配合企業開展科技攻關、研發等活動,為企業出謀劃策,既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技能,又提高了自身的社會服務能力。同時,依托校企合作平臺,高職院校要實施訂單培養,根據企業的要求和特點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通過必要的有效培訓,能夠使學生能夠在學校的教育中盡早接受企業的文化,從而在還沒畢業時就已經能夠認同企業文化,這有利于學生畢業后找到更好的工作。
此外,學院還可以選派優秀教師到企業為員工培訓,推動社會服務向深度、廣度發展,還可以以項目合作為紐帶,開展“課題攻關”服務,以學院科研優勢為基礎,開展共建校企研發平臺的服務。
3.3.2 建立服務民航地方經濟平臺
對于服務民航經濟而言,不僅只是航空服務業的關注點,也是政府、社會、學校、企業共同的關注點,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政府、學校、企業共同參與的航空服務平臺,在這套平臺中,每個角色都需要發揮應有的作用,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服務平臺。
民航企業應積極參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配合學校培養出自己需要的人才。高職院校需要不斷提升教育質量,而行業協會也需要及時出臺切實可行的行業標準和技術準則,幫助學校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教學內容,從而使學校教出來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服務于企業。
高職院校應加大投入力度,為航空服務專業服務地方民航經濟提供必要支持,并不斷完善社會服務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參與技術開發和從事社會服務,并且也要建立航空服務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長效機制。同時,政府需要充分發揮監管作用,為學校和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政策扶持,比如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且成效顯著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對積極開展社會服務的學校和專業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
[1]管麗麗,管晶晶.淺談空中乘務專業形體訓練教學[J].戲劇之家,2016(19):234.
[2]肖姣.民辦高校空中乘務專業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報告,2018(11):1.
[3]農斯淇.我國高校空中乘務專業發展現狀研究[J].廣西教育,2018(19):81-83.
[4]王娜.淺析本科藝術類(空中乘務方向)人才培養中的創新[J].明日風尚,2017(2):1.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6.016
2095-6835(2019)16-0040-02
馬思斯(1985—),女,講師。
*本文獲得第十屆江蘇教育發展論壇優秀論文獎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