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尋
棉花在美國紡織工業的歷史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美國棉花供應鏈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棉花供應有機體。帕克代爾(Parkdale)公司是美國最大棉企,號稱美國紡織業的基石。帕克代爾創辦于1916年并于1918年開始運營。投產第一年就生產出425噸螺紋紡織品。該公司成立50年后,在加斯托尼亞開設第二家工廠,產能翻了一番。如今,這家公司除了在美國,墨西哥和南美洲的研發和分銷中心外,還經營著全球25家工廠。
帕克代爾從最開始就致力于技術和采用創新解決方案以保持競爭力。該公司之所以能立足于國內頂級企業,是以尋求技術和推動紡紗創新而聞名。今天世界上很多使用的紡織新技術都與該公司不無關系。
該公司自始至終都擁有前瞻性,其中一例是帕克代爾重新設計了世界上已使用百年的紡紗梳條機。從那時起該公司與供應商合作,重新設計形狀,增加標準梳條的尺寸,通過減少環節工具來提高生產效率。這提高了世界所有紡紗廠的生產效率。
據該公司的合作商立達公司(一家短纖維紡紗系統供應商)稱,帕克代爾一直是具有開放思維的客戶,對新產品和創新始終持開放態度。他們深知只有積極尋求最新技術,才能獲得出路;只有穩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趨勢和要求,企業才能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他們能持續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是該公司始終追求并采用最新的自動化技術。今天,他們也成為美國紡紗業中最早采用機器人的公司。值得關注的是,帕克代爾致力于用其他美國公司所不具備的方式開展機器人研發技術,在研發方面投入財力,購買原型機然后自己研發適合自己生產的機器人,并為任何新型自動化打開大門。
紡織業實現自動化有助于解決行業越來越難以解決的問題,其中就包括人力資源。在美國要找到合格、訓練有素的員工并愿意獻身紡織技術者日趨減少。這就是為什么帕克代爾今天使用如此多的機器人。事實上,機器人取代人工已是大勢所趨必由之路,全世界的紡織業都不可避免地要走這一步,它只是遲早而已。
2007年,帕克代爾并不是美國唯一的開發混紡紗線的公司,他們先后收購多家企業,并一舉收購美國棉花公司,這是一家集棉花保健和美容產品為一體的制造商。這種擴張使該公司迅速成長,并利用現有的棉花供應鏈輻射越來越多的行業。
由于世界上的棉花價格波動,他們不得不做出諸多選擇,其中多元化與垂直化則是他們經營的戰略核心。2011年棉花價格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那時的價格上漲,加上生產聚酯的技術也在不斷改進,這加劇了人造纖維的市場競爭,許多紡紗公司不得不改變其產品組合。此時他們就認識到,隨著棉花價格的波動,滌綸紗線和混紡紗逐漸體現出重要作用。
該公司專注于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他們是美國首先提供有機棉,也是首次實現零垃圾填埋的紡企之一。其研發的方向是,生物降解產品和聚合物的零填埋,即使用更少的水、更少的能源和更少的染料,帶來更高效益的生產方式。
而這一切都從纖紗的創新開始。他們先后協助相關企業Intrinsic Textiles Group開發CiCLO塑料型微纖維,并幫助他們減少廢棄紡織品造成的垃圾填埋量。據美國環境保護局報告,全世界垃圾填埋場中約有5%是紡織廢料。據Intrinsic業內咨詢公司稱,今天生產的紡織品中有超過60%是使用人造材料制成的,這意味著僅在美國就有超過4000萬磅人造紡織品進入垃圾填埋場。海洋中的微纖維污染尚未量化,但早期研究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關注的問題。
所謂CiCLO技術就是一種紡織環保解決方案,即在制造過程中與聚酯等人造材料與天然材料結合使用,使這些材料在廢水處理中能類似于天然材料的方式進行生物降解。帕克代爾利用已掌握的大量資源和專業知識,使CiCLO能夠成為引領美國紡織業的可持續解決方案,他們與多家企業的合作為整個紡織業提供了多方面的機會,并迅速向全球客戶提供產品,最終對環境產生的積極影響。
美國紡織業在過去20年中曾遭遇巨大的挑戰和障礙,但帕克代爾仍然屹立不倒,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棉紡紗公司之一,這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的信念即“倒金字塔”模式,即自身處于最底層,若能幫助別人取得成功,那么自己的成功也就信手拈來。
是什么讓他們成為一支優秀的團隊呢?是年齡差異。帕克代爾不僅對年輕人來者不拒,而且也十分鐘情于德高望重的業界老者。他們認為,老中青結合可以創造試驗、改變和創新相結合的美妙環境,用嶄新的目光看紡織世界的未來,而不是滿足于現狀。他們認為,今天的紡織企業已面臨非常大的機遇,機會就在于全世界的紡織企業已遠遠不限于生產能保暖和漂亮的款式,而是已涉足多領域多方面的混雜型科技領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科技開發公司開始涉足紡織領域,這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美國全國委員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奧古斯丁·坦替洛(Augustine Tantillo)認為,國家引領行業十分重要,“我認為行業領導者需要在創新方面發揮最前沿的作用,在投資方面快速反應,即使在大多數人保守的困難時期也是如此。而政府從政策的角度進行引導十分重要,帕克代爾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纖紡政策領域的參與者。這源于一種嵌入式的觀點和理解,即政府政策在創造有利于制造特別是生產紡織品的環境方面建立相互聯系的機制。與之同時,政府也需要企業參與決策,否則美國數千億美元的產業可能化為烏有。事實上,帕克代爾已成為政府協助紡織企業的最重要參考,對華盛頓制定政策具有決定性作用。正因為有了帕克代爾,美國政府才能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采取非常實際的態度。這不僅使帕克代爾受益,而且使整個行業受益。
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這給美纖紡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他被美國紡織業看作第一位不適用于美國制造業的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企業立足于國內,可紡織業所看到的卻是:美國紡企逐漸乏人問津,他們不得不離開美國到海外開廠。作為強國,美國擁有責任引領世界,可是美國的現行政策使其自身日趨保守。盡管如此,美國紡織業界仍然這樣認為,“只有在大多數國家善待我們時,我們才有機會。否則美國的強大將蕩然無存。”
特朗普的政策旨在維持現狀,而美國業界卻認為,“我們別無選擇。維持現狀就是倒退。”用一句古老的阿拉伯諺語說:“即將到來的東西比現在的東西更好。”即帕克代爾看到了未來,而特朗普卻沒有。令帕克代爾公司非常失望的是,特朗普的政策并未使美國的針織、編織或染色業務的增長,隨之引發的卻是負增長!
眾所周知,紡織業原本是美國企業的優勢之一,而只因有了特朗普的政策,美國的優勢正在變為劣勢。美國業界原本希望看到更美好的未來,而今天他們卻不得不面對迫在眉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