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亮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分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建筑主體造型風格是建筑外形所展現出的設計特點,其能展現出建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師想表達的意境。在建筑風格的設計中往往也融入了不同時代的設計理念,在我國的建筑工程中,通常在建筑風格的設計中都是在常見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加以改動的,目前常見的建筑風格分別為地中海風格、德式建筑風格、中式建筑風格、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風格等。這些不同的建筑風格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建筑功能,在進行建筑物的外立面設計時,應該根據不同的建筑風格進行相應的色彩選擇,不僅需要保證建筑整體風格與色彩運用之間不會出現沖突,還需要配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整體色調。
建筑物的結構和建筑風格往往是根據建筑想要實現何種功能來設計的,例如商業辦公用建筑、教育用建筑、居住用建筑等,不同的功能其設計結構、風格都有所不同。外立面設計中也要參考建筑的主要功能,在色彩的使用中,要配合建筑的功能和風格進行設計,過于突兀的色彩應用,會降低對建筑功能價值的體現,進而減低建筑整體設計水平的評價。
每個城市建設都劃分有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在城市規劃是被設立出不同的地域風格,如果在外立面設計中忽略的地域整體風格的參考因素,就會降低外立面設計水平。例如:在青島市東岸的濱海區域被劃分3 種不同風貌的區域,分別為老城風貌區、新城風貌區、歷史保護街區,不同風貌的區域,在建筑風格和外立面色彩的運用上都需要進行不同的設計,這樣才能符合該區域的地域特點,進而在不影響建設設計水平的基礎上,融入該地域之中,同時,還要保證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這也能充分的體現設計師對色彩運用的水平。
青島市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港口城市,在商業、軍事、工業方面都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作為我國山東省的經濟中心和旅游城市,在對青島市的總體規劃文件中就指出,青島市的城市建設要圍繞這保留歷史風貌的原則開展,同時重點指出對青島東岸區域進行重點規劃設計,力求讓該區域建筑風格要與濱海特色風貌以及歷史文化相融合,所以在建筑的設計中必須重視建筑風格和色彩的規劃,要保證自然與建筑向兼容的城市風貌。
歷史文化區是青島市東岸區域中的重要區域,其中保留了大量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建筑和遺址,在對該區域的建筑外立面設計中,就需要符合區域整體風貌,在色彩運用是就需要體現歷史的厚重感。同時,該區域存在大量綠植,這也需要在設計中考慮到與自然相融的因素。因此,在對該區域建筑進行外立面設計時,設計師往往使用茶色類的色系,這類色系與自然界中樹木的顏色相近,但又更加鮮艷,不僅可以與植物的綠色相配合,有能體現建筑的美感,同時又不過分張揚。所以該地域內很多建筑都使用了這類色系的外立面。
案例1:青島26 中的教學樓體的外立面就是用了茶色類色系,該學校的建校地址原為青島著名的萬國公墓,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紀念價值。學校周圍被青山綠樹所環繞,使用了茶色類色系作為建筑的主色調,讓建筑很好的融入到了自然當中,具有較高的建筑美感。
老城風貌區的建筑密度為40%左右,而綠化率為35%左右,可以說各個建筑都被綠色所環繞。為了展現老城區的新風貌,建筑外立面的顏色比歷史文化區更加鮮亮,但為了與自然相融合,也使用了與木質材料將近的顏色,琥珀色與茶色相比,色彩更鮮亮,更能展現老城區煥然一新的精神面貌。以青島寧夏路小學為例,該學校的建筑外立面主要色調為琥珀色,淡淡的琥珀色讓人通過視覺產生出一種清新的感覺,建筑整體展現出了一種年輕的活力,不僅符合該地域的整體風格,也符合建筑本身的功能特點。
新城風貌區也情況也與老城風貌區相仿,琥珀色色系也同樣適用于現代主義的建筑風格,大量琥珀色的應用配合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筑,讓整個區域具備了現代感的同時又不脫離自然。
綜上所述,進行建筑外立面設計工作時,應該結合建筑風格與地域特色來合理的運用色彩,在符合建筑風格、地域風貌的同時,通過顏色來實現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這樣才能保證較好的設計質量,設計人員應該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進而掌握更好的色彩應用技巧,最終達到提高設計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