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國濤
(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0)
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漸深入發展,對于當前高速公路建設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建設工作的穩步開展,在推動整個公路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實現生態環保工作目標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實際開展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沒有考量當地自然條件而盲目選擇植物類型和搭配形式的現象,影響到了植被的正常生長狀況和當地生態平衡,損害了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的實施效果。對此,更需要積極開展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設計工作,全面提升其整體水平。
1) 保護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原則。遵循節約資源的設計理念,最大限度利用現有各項資源,是高速公路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實施方向,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情況的出現。
2) 需要堅持自然融合和環境協調的原則。具體開展高速公路景觀綠化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周圍自然環境特征加以綜合考慮,保護周圍環境,注重強化公路系統和周邊環境的良好協調性,從橫向組合和縱向綜合考慮,盡量保持土石方平衡,避免損害自然生態環境的情況出現。
3) 要堅持鄉土、生態恢復的原則。高速公路工程建設中不可避免要對自然環境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干擾,設計高速公路景觀綠化的過程中,應注重生態恢復,最大限度實現景觀可持續性。以貴州省的高速景觀綠化為例,其在綠化建設過程中采用“花園式”服務區理念,注重主線道路方面的生態恢復工作,建設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
4) 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原則。高速公路最終使用者是司乘人員和旅客,在設計中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應考慮道路舒適度、道路兩側綠化景觀對司乘人員的影響和服務區的服務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效結合。
切實開展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設計工作,要良好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視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設計工作,積極制定出科學完善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為全面推進該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重要前提條件。其次,政府要注重加大資金、技術等多方面支持力度,吸引社會融資,支持景觀綠化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首先,要針對高速公路工程周邊的生態系統進行全面細致分析,在順應高速公路建設目標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和改造好生態系統和植被結構。
其次,盡可能選擇鄉土植物樹種,鄉土植物更為適應當地的土壤狀況和氣候條件,擁有更高的存活率,且在生態方面也較為匹配當地的生態平衡。
在開展景觀生態綠化設計工作的環節中,還需要不斷豐富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使得植物物種保持著良好的生長效果,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在合理優化植被布局的基礎上,高速公路景觀綠化建設將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1]。
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設計活動進行中,一方面要求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另一方面還要求其滿足生物多樣性的需求,因而需要積極使用生態位原理、生態學原理,積極組建專門的植物復合群體,增加生態景觀的效益,達到最佳產出的目的。具體設計高速公路景觀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出主要的層次,大多是選擇適宜的主要常綠喬灌木樹種,在此基礎上需要結合樹種的耐蔭性和喜光性情況、樹種深淺程度、高矮枝干狀況以及病蟲害情況,適當搭配好一定的開花喬木、草坪以及灌木等植物類型。景觀設計中還需要針對植物空間配置情況加以綜合考慮,合理增加優良的藤本和草本植物,積極建立起多層次搭配的生態綠化景觀[2]。
首先,綠化帶設計主要選擇常綠灌木、喬木植物,點綴開花植物和彩葉植物,以達到良好的綠化效果。具體設計需要充分結合路線特征,地形和土壤狀況,配置適宜的綠化結構。
其次,實施高速公路邊坡綠化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發揮邊坡的防護功能,選用適宜的植物和適宜邊坡綠化方式可以起到良好綠化效果。在具體選擇綠化模式時,需要結合地段的實際狀況,盡可能控制好多種不同類型植物的搭配效果。邊坡綠化可以結合邊坡的具體范圍和栽植條件,選擇合適的植物品種,在保護邊坡的同時穩固邊坡地質,對路基進行綜合保護,持續優化道路環境,建設局部生態小環境,提升綠化效果[3]。以貴州省的高速景觀綠化為例,其始終堅持著“一條大道、兩路風景、三季有花、四季潔美”的高速公路景觀建設理念,選擇合適的生態景觀植物樹種,加強整體綠化實施效果[4]。
在高速公路景觀生態綠化設計工作中,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植物樹種,科學搭配植物層次和結構類型,并嚴格把控景觀生態綠化設計效果,積極建設健康穩定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高速公路工程的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