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國棟 楊連杰
(山西省燃氣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綜合管廊,屬于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處于城市地下空間,主要滿足城市電力、通信、再生水、給排水、雨污水及燃氣等方面需求,做到地下空間綜合的利用以及資源共享。綜合管廊主要包括有主線廊,支線廊,纜線廊以及專用廊,如燃氣管廊就是專用廊的一種。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實現,同樣有助于提高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效率,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城市現代化建設與發展提供支持。
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過程中,與市政其他部門管線所面對的主要共性問題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一工程質量及運行缺乏統一化、健全化的監管體系,尤其是綜合管廊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其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專業較雜、內容較多,且綜合管廊運行管理呈現出多專業性的復雜化特征。二入廊干線建設資金消耗較大,且維護成本較高,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后,其所分攤的綜合管廊建設費用較高,與直埋方式造價相比,可達7 倍以上。三綜合管廊運營收費缺乏清晰的政策支持,若依靠市場來對運營收費定價,則缺乏科學性,甚至容易出現價格壟斷的情況,影響市場的良性運行,若依靠政府對運營收費進行定價,實際上會打消投資者的積極性。
其一是安全性問題,天然氣的性質為可燃性,在常溫常壓下其爆炸極限在5%-15%之間,天然氣輸送過程中對管道材料與施工質量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但受到自然銹蝕以及第三方破壞等因素的影響,燃氣管道事故發生頻率較高,因而在密閉空間內對燃氣管道進行敷設時,管廊內安全性問題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1],燃氣廊的配套設施必須完善,如通風、報警、自動切斷、遠傳等功能的設置是必不可少的。
其二是安裝難度較大,綜合管廊內安裝燃氣管道后,由于其內部大多為小斷面隧道,實際安裝過程中大型機械設備只能通過投料口將施工材料送入,管廊內只能依靠人力及簡單的小型機械轉運燃氣管道,大型助力型機械設備無法進入,管廊內管道施工時,勞動強度大且施工效率低。
其三是老舊城區實現綜合管廊的建設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綜合管廊的建設要配合新區的建設開發。當前,大多數城市隨著人口容量和市區規模的增加和擴張,逐漸向城市周邊發展,并在城市周邊規劃發展新城區或者衛星城鎮,建議在新城區做規劃設計時兼顧考慮地下管廊的規劃和建設,借此機會展開綜合管廊的建設促進工作,可促進市政各管線單位建設的意向。
為促進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應科學優化管線布置,以推進綜合管廊建設的順利實現,提高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管線布置的科學優化,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找準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布設條件,在地下空間資源緊張且路面狹窄的區域內,可令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于綜合管廊外部設置截斷閥門。若綜合管廊處于人行道以下,可將通信、電力、給水等管線布設于綜合管廊的內艙,在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過程中,與蓋板涵內對燃氣管道進行單獨敷設,此種敷設方式下,通過澆筑施工,可令蓋板涵與綜合管廊形成一個整體,或通過構件預制將其拼裝于綜合管廊頂部。此種方式下,綜合管廊內艙與蓋板涵所保持的是隔離的狀態,待管道安裝完成后,以砂土為對象將空間填實,可有效降低天然氣泄漏的安全隱患,確保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此種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方式,便于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蓋板涵位置,可實現工程造價控制,后期維護的成本也比較低[2]。
為推進綜合管廊的良性發展,在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過程中,有必要找尋綜合管廊建設與市政公用管線企業需求的契合點,以提高地下空間利用率,保證地下構筑物開發的科學性,推進整個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
為促進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的順利實現,應就綜合管廊建設的整體情況開展全面分析,對各項建設資源加以優化配置,致力于打造特色化的綜合管廊。尤其是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規劃格局以及建材地域性等都存在一定差異,因而在不同區域條件下,綜合管廊的建造風格也有所不同[3]。對于地勢平坦的平原地區,可基于“海綿城市”理念出發建設綜合管廊,發揮其排水、泄洪功能,從整體上推進現代城市化建設。
通過以上研究可知,城市燃氣管道入綜合管廊是提高城市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率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提高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帶動城市現代化發展。因此要科學布置管線,找尋綜合管廊建設與市政公用管線企業需求的契合點,致力于打造特色化的綜合管廊,以改善城市綜合承載力,為城市現代化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