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健
(山西筑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在進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會對能源以及建筑材料造成大量的消耗,為了達到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建筑單位應依據建筑材料的特性,對其進行嚴格挑選,以提升使用率,多選擇生態水泥、綠色混凝土等高性能建筑材料,提升建筑質量。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過程中,利用運輸機械設備,降低輸送過程中對物資、材料的損耗。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地熱、風能、太陽能等,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豐富,為了降低建筑工程能源損耗,實現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在高層民用建筑綠色設計的過程中,建筑工程單位可以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僅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優勢,與此同時,因為其清潔能源性質,在使用的過程中還能夠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在利用這些可再生資源的同時,要因地制宜,比如地熱能應用于地熱供暖系統時,建筑單位可將地熱井、地熱水回灌、熱能梯級利用、熱泵對地熱尾水的熱能回收等集中到一起,并利用熱泵原理,完成低位熱能向高位熱能轉移的目標。
在對民用建筑進行綠色建筑節能設計的過程中,所采用的較多資源均不可再生,在設計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的浪費,這就會加大施工成本,無法有效提高施工企業經濟效益。綠色建筑節能設計有較大的節能作用,在每個施工環節盡可能地采用綠色節能材料,以此來代替不可再生資源,這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有效節約資源,同時在一些情況下還能將一些材料進行循環利用,達到節約的目的。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應用綠色建筑節能設計,應遵循環保原則,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在選擇施工材料的過程中,應選用選擇節能、環保、無污染的材料,禁止使用會釋放有毒氣體的材料,不但能夠提高空氣質量,而且對人們身心健康發展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此外,在進行施工技術的選擇過程中,也應遵循環保原則,采用保護環境的施工技術,以此對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
民用建筑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商品,主要價值是滿足人們日常居住需求,故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規范與設計,在此過程中應采用綠色環保的設計方法,并且還應確保居民的宜居需求,以此保證居民在居住的過程中有較好的居住體驗。此外,建筑物還應符合當地民俗民情,為此,在施工之前還應對當地人的生活狀態進行全面的了解,以此在施工中遵循宜居原則。在滿足宜居原則的基礎上,還應與自然環境進行和諧統一,比如空氣質量、光照程度等。
基于綠色建筑設計理念進行民用建筑設計時,切實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等原則,立足于實際環境。因此,本工程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便將住戶需求考慮到其中。以場地實際情況分析建筑及周邊環境,充分考慮周邊環境、構筑物等對該建筑的環保、節能效果的影響。全面收集項目用地當地氣候特征等資料,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對建筑物進行朝向、層數分析比選設計。建筑群體設計追求舒適、優美、宜居的小區空間,充分考慮嶺南地區的氣候特點,首層采用架空設計增加區內通風。
滿足建筑物采光,充分考慮良好采光與朝向是綠色建筑設計的重要一環。設計充分考慮該建筑特有的地理位置與環境因素,為保證各單體采光效果,設計在建筑朝向設計上,通過模擬計算與分析,綜合多方因素,最終確定建筑物的最佳位置。利用專業軟件精確細致的計算建筑高度、建筑間距及周邊環境關系,確保各棟建筑均獲得最佳日照陽光。建筑單體采用點式結構,打造南北通透的環境,朝向較好,為陽光的進入打開了無阻化的通道。考慮到本工程中的各單體建筑戶型、朝向不同,為保證住戶最大程度上獲得日照,采用追逐陽光的設計計算方式,確保個單體建筑及建筑各層接收日照時長與范圍最大化。
在墻體設計上,墻體是建筑能耗高的部位,因此的設計充分將綠色節能理念融入其中,嚴格控制傳熱系數。本工程建筑外墻采用淺色調,可最大程度上弱化對太陽光的吸收,減少空調能耗。同時,應用在墻體中應用保溫隔熱材料,降低制冷帶來的能耗,提升墻體的綠色節能效果。在屋頂設計上,設置隔熱保溫層,吸收太陽輻射,減少太能直射而引起室內溫度增高的情況,可降低室內溫度,減少空調能耗。在門窗設計上,本工程在門窗材料的選擇上選擇隔熱效果好的玻璃,加強門窗的密閉性。經過嚴謹計算,得出該建筑中最合適的開窗面積,滿足通風與散熱效果,實現最大化的節能降耗。
綜上所述,在進行高層民用綠色建筑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從建筑整體出發,拋棄傳統單一的設計理念,通過綠色節能技術,不斷提升高層建筑的節能水平,達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實現節能減排的建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