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俠文
(廣東電網梅州梅縣供電局,廣東 梅州 514787)
為保證配網規劃和改造的順利進行,以下幾方面負荷預測要點需得到重視:1) 電力與電量需求預測。配電網負荷預測包括電量需求預測和電力需求預測,負荷預測應給出電量和負荷的總量及分布預測結果,近期負荷預測結果應逐年列出,中期和遠期可列出規劃末期結果;2) 預測用基礎數據選擇。負荷預測的基礎數據包括社會經濟和自然氣候數據、上級電網規劃對本規劃區的負荷預測結果、歷史年負荷和電量數據、用電報裝及項目建設情況等,根據區域特點、社會發展階段、用戶類型分析用戶終端用電方式變化和負荷特性,確定科學合理的負荷發展特性;3) 預測方法選擇。配電網負荷預測采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采用點負荷增長與區域負荷自然增長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預測,同時利用趨勢外推法進行校核,經綜合分析后給出高、中、低負荷預測方案,并提出推薦方案。
配網設備的先進性直接影響配網規劃與改造的推進,因此各類新型配網設備的應用必須得到重視,如增設分段器、重合閘設備、熔斷器,即可較好實現斷電范圍控制、斷電用戶數量減少、故障革除,供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均可得到長足提升。配網設備的更新更換需重點關注能耗較高設備,結合全線損管理模式,并重點加強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如采用緊湊型設備、實現推動設備與密封設備的智能化運行,或嘗試采用移機免維護負荷開關,配網的故障抵抗力、供電可靠性可得到進一步提升;新技術的引進也能夠較好服務于配網的供電可靠性提升,如自動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等,通過采用智能化計量設備、智能化監控設備,并結合狀態化檢修技術,故障預防、故障的第一時間處理均可獲得有力支持,配網故障的停電概率降低、停電時間縮短、停電范圍縮小自然能夠較好實現。
腐蝕、老化等問題往往會直接影響配網供電可靠性,因此配網規劃與改造的開展必須重點關注檢修力度的加大,基于帶電作業的停電頻率控制也需要同時得到重視。在配網規劃與改造涉及的檢修工作中,盡可能開展導線的帶電修補、帶電接火作業,以此維護供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檢修時間、檢修效率的控制同樣需要得到重視,因此檢修計劃的提前制定、檢修步驟及流程的明確、檢修設備及工具的準備必須得到重視,配網的快速修復可由此順利實現,配合針對性的配網規劃與改造,供電可靠性可得到更好保障。
為進一步配網供電可靠性,電力需求負荷分布預測、針對性的電網結構選擇均需要得到重視,具體要點如下:1) 電力需求負荷分布預測。單耗法、回歸分析法、電力彈性系數法屬于較為傳統的電網負荷分析方法,但為了更好滿足城市電網規劃需要、提高供電可靠性,負荷分布預測的開展必須得到重點關注。基于負荷分布預測設立不同的電網配電模式,配合對負荷值的監控統一整理負荷密度數據,采用外推法等方法進行歷史和現行負荷統計數據的分析,即可實現對負荷的預測,逐步擴大用電負荷預測范圍,并使用單耗法等傳統方法進行核對,即可求得更為科學的負荷預測值;2)針對性的電網結構選擇。需結合地理位置、電壓等級、負荷數目、電源點合理選擇電網結構,放射式、鏈式、環式、干線式、網格式、多電源環式和串鏈式均屬于常見的電網結構。
關注新能源影響:在配網規劃與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較好滿足新能源發展需求,以東莞市為例,近年來當地風電領域發展迅速,而為了保障風電的接入不會影響配網供電的可靠性,以下幾方面要求必須得到貫徹:1) 容量限制。分布式電源接入線路的容量需大于其容量的10%~30%。2) 合理控制電壓等級。電壓等級的合理控制必須得到重視,一般來說總容量范圍在數千瓦至數十千瓦的分布式電源并網電壓等級應控制為0.4kV,數十千瓦至8MW 則應選擇10kV,8~30MW應選擇35kV,30~50MW 應選擇110kV。
探索數字化、綠色城網建設,為滿足智能電網及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數字化、綠色城網建設必須得到重視。數字化城網建設需保證相關自動化系統具備投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電網營銷、電網安全管理、電網規劃管理等內容,以此保證系統建設真正實現數據共享、高度統一、橫向集成、縱向管理;綠色城網建設的目標是賦予城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屬性,因此配網的規劃和改造需關注通信干擾、電磁場以及工程噪聲的抑制,可節約城市用地的緊湊型和同桿并架線路走廊、節能型的電網設備選用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綜上所述,配網規劃和改造可較好服務于供電可靠性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規劃并完善配網結構、更新并優化配網設備、加大配網檢修的力度、針對性的電網結構選擇、關注新能源影響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配網規劃和改造路徑,而為了進一步提升供電可靠性,專業化隊伍的建設、配網系統的集成化程度提升同樣需要得到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