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記者 邵一佳
當地時間27日晚,伊朗在伊拉克宗教圣城納杰夫的領館受到反政府示威者沖擊并遭焚燒(如圖),示威者稱這是對“伊朗扶植的伊拉克政府”的不滿和憤怒。28日,伊拉克南部城市納西里耶的動蕩持續(xù)升級,示威者與警方發(fā)生沖突,造成至少22人死亡。伊拉克和伊朗外交部均譴責此舉是破壞兩國關系的非法行為,伊拉克方面強調,示威者“并不代表伊拉克的官方立場”。伊朗也敦促伊拉克當局對襲擊伊朗領館的行為作出“堅定有力”的回應。中東媒體分析稱,16年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打破了伊拉克穩(wěn)定的政治架構和權力基礎,埋下了致使伊拉克局勢日益動蕩的種子。
中東多家衛(wèi)星電視臺播出的畫面顯示,在漆黑天幕的背景下,伊朗駐納杰夫領館濃煙四起、火光沖天,一些人爬上領館的高墻繼續(xù)放火,并把伊朗的國旗撤下,換上伊拉克國旗,同時還義憤填膺地高喊“伊朗滾出伊拉克”“安拉至高無上”“勝利屬于偉大的伊拉克”等。伊拉克《晨報》報道說,由于領館內的伊朗外交官本來就不多,而且事先得到消息,在示威者沖進領館前10分鐘進行了緊急撤離和疏散,所以沒有造成伊朗外交人員傷亡,不過伊拉克安全部隊有大約50人受傷,另有6部車輛被焚毀。
據“阿拉比亞”電視臺報道,事發(fā)后,伊拉克安全部隊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納杰夫省省長宣布全城進入宵禁,并決定從28日起全城放假,除安全、醫(yī)院、消防和公共服務等部門外,其他政府機構暫停工作。與此同時,伊拉克外交部發(fā)表聲明,稱沖擊和焚燒伊朗領館是“破壞兩國關系的非法行為”,是“不可原諒的侵犯事件”,將追究肇事者的責任。埃及《今日埃及人報》撰文稱,伊拉克對伊朗多有忌諱,擔心沖擊、焚燒伊朗領館事件會對兩國關系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這才趕緊在第一時間“發(fā)聲”,表明政府無意跟伊朗過不去、更不愿與其為敵的原則立場。
實際上,伊拉克反政府示威人群要求的不僅僅是政府或領導人垮臺,不少人迫切希望結束2003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入侵伊拉克以來建立起來的政治制度,他們認為,這種制度讓伊拉克走向失敗。英國伯明翰大學《紅磚報》稱,美國2003年帶領其他西方國家入侵伊拉克,并試圖在該國建立一個西方式的政治體系,這完全不符合伊拉克的國情,所造成的災難性后果影響至今——政府腐敗、民眾失業(yè)、缺水缺電等等都是體現,而現在美國已“全身而退”,只留下受苦的伊拉克民眾在奔走抗議。
法新社稱,開始于10月初的伊拉克示威活動迄今已造成至少350人死亡,而且局勢呈現進一步擴大和惡化之勢,這次伊朗駐納杰夫領館被燒,即是一個表現。法新社也坦承,伊拉克16年前政權的更迭,為東鄰伊朗敞開大門。
伊朗PressTV電視臺報道稱,伊朗外交部發(fā)言人穆薩維28日對抗議者沖擊并焚燒伊朗領館的行為表示“厭惡”,并呼吁伊拉克當局“秉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堅定有力地懲處涉案人員”。此前,伊朗方面已否認干涉伊拉克國內事務。
據美國新聞機構“挖掘真相”(Truthout)網站報道,伊拉克知名學者兼作家錫南·安東認為,此次抗議規(guī)模在伊拉克近代史上前所未有,不同階層和背景的人都參與其中,有多年不滿累積的因素——政府16年來腐敗無能,最基本的公共服務都難以保障?!暗珜嶋H上,示威者是在抗議所有外國勢力對伊拉克的干涉,而美國出于自己的地緣政治利益,著力渲染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矛盾。令人遺憾的是,伊拉克的主流媒體還有歐洲一些媒體十分短視,只能看到伊拉克抗議者對伊朗的不滿,看不到伊拉克人真正想要的是抵制一切外國勢力干涉,維護國家主權完整?!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