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太華鎮作為陽羨茶的主產區,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政策環境,但茶產業在創新發展、工藝改進以及品牌建設等方面跟知名茶產區還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對宜興市太華鎮茶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指出存在問題及原因,并提出發揮獨特優勢、提升產品價值,壯大龍頭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以及挖掘文化資源、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來實現產業興旺。
關鍵詞:太華茶;產業;資源;高質量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其中,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根本和基本前提。如果沒有產業的持續發展,就沒有農民收入增長的源泉,更沒有新農村面貌的提升與展現。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茶產業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一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當茶產業成為特色農業的突破口以及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如何立足優勢做足特色,推動產業做大做強,成為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太華鎮茶產業發展現狀
太華鎮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江蘇省和宜興市的西南部,是宜興市西南門戶重鎮、飲用水源地保護重鎮和云湖風景區重要區塊。全鎮行政區劃面積96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2.6萬人,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太華鎮自古就是陽羨茶的主要產地,是享有盛名的古茶區之一。據史載,唐代茶圣陸羽為撰寫《茶經》,曾在陽羨南部山區作了長時間的考察,認為陽羨茶“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并認為其“芬芳冠世產,可供上方”。
全鎮現有山林面積13萬畝,茶園面積1萬多畝,大小茶廠50余家,年產干茶180多噸,主要品種有鳩坑、福鼎系列、浙農系列等,中高檔茶比例達95%以上,年銷售產值達1.5億元。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及上級部門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不管是針對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激勵獎補政策,還是舉辦農事節慶活動、實施農業政策性保險、支持成立鎮茶葉協會等等一系列措施,無不在引導產業做優做強,不斷為我鎮茶產業發展助力。目前茶企中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無錫市級2家,宜興市級5家。在產學研方面,領頭茶企科學謀劃,比如乾元茶業攜手浙江大學成立乾紅茶學院,開展茶領域的深度科學合作;九香茶業與南京林業大學共建茶學教學科研基地等等,無不展現出太華茶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取得的新進展。另外,在每屆“中茶杯”、“陸羽杯”等名特優茶評比中,太華茶獲獎數總是遙遙領先其他地區,并涌現出以乾紅、九香、茗鼎為代表的一批暢銷全國、品牌響亮的茶葉龍頭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茗茶之鄉。
二、太華鎮茶產業發展制約及困難
太華茶產業發展雖然具有自身特點和優勢,近年來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其他知名度較高的茗茶產區產業發展水平相比,在單位效益、科技創新與研發能力、產業化水平、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企業散小弱,品牌意識不強
我鎮茶葉以中高檔名優茶為主,但除少數知名品牌外,絕大多數茶企規模較小、實力偏弱,茶類結構單一、特色不明顯,品牌知名度低,無力擴大再生產,制約著茶葉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2.產能過剩,勞動力緊缺,生產成本持續上升
受政策方面的限制以及新興市場的崛起,高端禮品茶銷售市場面臨一定沖擊,加上勞動力越來越緊缺,外招工工人人均成本不斷上漲,導致茶葉銷售價格難以上升,茶葉生產經營利潤呈下降趨勢。
3.部分工藝設備落后,品質參差不齊
從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來講,盡管一部分大中型茶企工藝、設備較為成熟,但是大多數中小型茶企生產設備和工藝水平較為落后,跟不上市場發展需求,生產工藝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在采摘、攤青、制作等一系列關系到產品品質的環節仍較薄弱,影響茶葉品質以及市場競爭力。
三、加快我鎮茶產業發展的對策
結合我鎮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亮點和難點,深刻體會到必須按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要求,堅定信心,找準定位,理清思路,突出優勢,差異競爭,從而煥發茶產業新的生計。重點要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1.發揮自身品質獨特優勢,提高產品價值
太華茶品質深受業內人士認可,我們應該緊緊抓住提高品質做文章,走精品路線、高端路線。無論是從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茶園管理和茶葉采摘水平,還是政府出臺激勵政策,積極打造茶產業、茶文化、茶旅游、茶品牌等方面要花大力氣,從而提高太華茶葉的市場占有率,全面推動茶葉生產和消費兩個市場的繁榮。鼓勵乾紅、九香、茗鼎等規模企業著手搞好茶食品、茶飲品、茶用品等方面的開發研究,加大精深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的引進力度,提高產業的整體效益。同時,進一步擴大有機茶園規模,生產出更多高質量、高品質的高端茶葉,吸引高層次消費者。
2.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推行標準化生產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并繼續積極引導茶農組建“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以“合作社或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帶動方式,集聚各種生產要素,努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國市場上叫得響的品牌。制定優惠扶持政策,鼓勵實干企業,提高規模經營效益和企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千方百計吸引專業技術、人才投入到太華茶產業的發展中來,迅速提升我鎮茶產業的發展水平。積極發揮茶葉協會作用,制訂行業標準,茶葉生產者嚴格按照行業標準進行采摘和加工。一方面,加大標準化茶園的發展力度,做到高起點科學規劃,做到高標準抽槽整地,統一種植優良茶樹品種,建設一批高水平茶園。另一方面,加大對過去衰老茶園的改造力度,對那些品種退化、長勢衰老、水土流失嚴重的低產茶園通過采取改種、改土、改肥、歸并移植等多種措施進行改造,逐步使其達到規范化管理要求。同時,鼓勵茶產品生產、加工企業進行質量認證和管理,確保茶產品質量安全。
3.挖掘文化資源,加大宣傳力度
充分依托乾紅、九香等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把太華的茶旅游作為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的重要內容來著力打造,強力開發,拉長產業鏈條,不斷滿足人們文化休閑娛樂的需求。依托現有茶園,大力實施招商引資以及股權融資等舉措,積極開展茶事、茶藝活動,傳播茶文化、普及茶知識、拉動茶消費、推動茶產業發展。積極鼓勵和引導企業更加重視市場策劃營銷,建設營銷隊伍,策劃特色鮮明的營銷活動;積極探索現代營銷方式,擴大茶葉銷售率,加快發展直營店、加盟店、天貓等電子銷售平臺,繼續鼓勵知名企業到市外、省外建立太華茶專銷市場。要強化對宣傳媒體的引導,形成良好的太華茶葉宣傳報道機制,叫響太華茶葉品牌,特別是要打好富硒茶、有機茶品牌,充分利用會節活動,向外宣傳太華茶葉。
作者簡介:張蘇毓,男,大學本科,主要從事茶葉技術推廣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