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壯
摘 要:當今社會,隨著經濟的增長,科技的進步,各國對農業技術的推廣都予以了高度重視。在當前,農業技術推廣是將農業科學技術成功轉化為農業生產力的主要途徑,它是一項為轉化潛在生產力、提高農業勞動者的素質和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而建立的社會工程。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
一、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發展現狀
截止 2015年底,全國種植業、畜牧獸醫、水產、農機化、經營管理五個系統,共有推廣機構33.5萬個,其中縣級 4.2萬個,鄉級約27萬個;有60多萬個村設立了服務組織,還有3多萬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及數百萬個科技示范戶或示范場。全國初步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地、縣、鄉、村多層次、多功能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共有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專職人員230萬人。其中,縣級推廣人員占23%,鄉級農技推廣人員占71.3%。
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通過廣播電視講座、現場講授示范、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點、科技大集、“電波入戶”等活動,把科學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另外,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工程”等,開展了對農民的系統培訓。截止2015年底,全國有3000萬農民接受了 “綠色證書”培訓,其中,有858萬人獲得“綠色證書”;“十二五”期間,全國農技推廣機構平均每年直接培訓的農民約2.5億人(次)。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農業執法和監督管理,包括動植物檢疫、種子質量檢驗、動物防疫及其監督、農資質量監督、農業機械監理、農民負擔監督、農業承包合同管理等,有效地預防了動植物病蟲害傳播和假種子坑農害農等事件的發生,保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和人們的身體健康。
二、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存在問題
隨著國家的支持與推廣,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各地正快速展開。然而,在地方農業推廣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顯現出來。
1.地方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不足。隨著國家的大力提倡與支持,全國各地已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及農村科技站等推廣組織。然而,由于地方政府及領導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不到位,一些地方存在技術推廣機構管理不足、秩序混亂甚至形同虛設的現象。而一些鄉鎮領導搞形式主義、宣傳政績也使得農村推廣機構在農村難以發揮其功能。
2.地方農業科研經費不足,推廣經費缺乏??蒲薪涃M是保證科研順利實施的基本條件之一。在我國,農業科研經費大多來自科研院所和部委立項,而更關注地方農業生產基本研究的地方農業科研經費多數不到位,使得地方科研機構研究人員待遇低,設施缺乏。同時在技術推廣方面,據國家財政對農業投入情況統計表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經費在 1980-2008年的28年間,平均占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0.28%,而在發達國家,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一般為農業總產值的0.6%-1.0%,其他發達國家這一比例也在0.5%左右。推廣經費缺乏使得一些技術服務站對農業推廣有心無力,甚至于基層科技推廣人員的工資也無法得到保證。
3.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專業化水平低,基層技術推廣組織仍待健全。在我國基層技術推廣機構中,推廣人員知識結構老化,缺乏深入學習、培訓的能力制約了各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展開。盡管當前我國已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推廣體系,然而當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人才大多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他們大多在這些機構從事理論研究,而在基層組織人才則相對匱乏,無法為地方推廣提供人才支撐,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組織建設迫切需要注入新鮮的活力來充實基層隊伍,從而完善基層組織體系,使農業推廣在農村發展中發揮其作為農業技術進步的中間環節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農業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
4.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中的技術市場和科技企業發展緩慢。隨著現代化和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農業技術市場和科技企業對農業科技推廣的作用會更為突出,但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基礎差,對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力度和貢獻較弱,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懸殊。如何培育農業技術市場和農業科技產業化快速發展,也是當前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任務和難題。
三、做好我國農技推廣工作的建議
1.構建新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系統
(1)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主要承擔公益性技術推廣服務的職能,應通過改革調整,向機構綜合化、隊伍精干化、設施現代化,運作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并在組織上實現與專業科研系統對接,解決科研與推廣脫節的問題。其經費由各級政府支持保障。
(2)農業企業技術推廣服務系統。一是以農副產品收購加工企業為龍頭的產業化技術服務系統;二是農業生產資料生產銷售企業為龍頭的售后技術服務系統;三是政府、科研機構或其他組織和個人興辦的科技型企業。
(3)農業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運用多種形式,推廣科技成果,提供技術服務,培訓技術推廣人員,參與重大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孵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
(4)農業專業協會。主要完成“準公共技術”的推廣。
2.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的投資機制。強化國家撥款的主渠道,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建設的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引導三資資本進入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領域。政府應該制定政策引導和鼓勵三資資本(民營資本、外資資本和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技術推廣領域。同時,政府應為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有關的龍頭型科技企業提供各種有效服務和相關信息,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這些政策具體包括項目扶持、金融支持、信息支持、稅收優惠四個方面,調動龍頭企業從事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的積極性。
3.強化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完善基層技術推廣體系。政府部門應當通過激勵機制、社會保障機制吸引社會人才流向基層技術推廣機構,改變地方人才匱乏與高校及科研機構人員集中的現狀,鼓勵院校等機構人才下鄉支農、下鄉助農,改變地方農業推廣“網破、線斷、人散”的現狀,建立一個貫徹農業各個領域、各個階段的全方位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
4.選擇低成本,適度投入、高效益的技術。在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園進行試驗和示范。通過試驗和示范后,把適合當地生態類型,投入成本低、技術成熟、高效益的技術向當地農村和農民進行輻射推廣,帶動當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
5.健全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相配套的教育培訓機制。加速培養高素質的農業推廣類中青年人才;進一步加強農村成人文化科技教育;改革現行農村教育體制,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繼續實施“綠色證書”培訓工程,拓展培訓范圍和領域,積極開展“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6.建立與新型農業技術推廣系統相配套的政策保障機制。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制定扶持優惠政策,鼓勵省、市、縣農業技術人員、應屆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鄉鎮第一線任職、兼職,或以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方式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
四、結語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持續性工作,深化農業技術推廣不但可以解決生存問題還可以增加農民朋友的收入,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生活水平,縮小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差距,為社會穩定、和諧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最終促進社會的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傳志.新時期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思考[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0,(02).
[2]王宏艷,郜云飛.關于深化農業技術推廣體制改革的思考與對策[J].榆林科技,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