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軍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讓人們能夠在冬天吃上新鮮的黃瓜,但是黃瓜在生產過程中仍然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襲,若是想要提高農戶的黃瓜種植產量,就需要做好黃瓜生長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本文主要探究黃瓜種植中常見的病害,對其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地防治方法,旨在提高黃瓜的產量,增加農戶的經濟收益。
關鍵詞:黃瓜種植;常見病害;防治措施
近幾年,大棚黃瓜的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大,大通新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西寧市最大的黃瓜基地,年產黃瓜2萬噸。2012年新莊黃瓜榮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由于棚內的環境具有特殊性,導致黃瓜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病蟲害,甚至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害混合的情況,導致大棚黃瓜的產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當前黃瓜病蟲害防治強調以綠色防控為主,藥物防治為次,以物理(黃藍板)防控和化學防控相結合的防控措施。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總結常見的黃瓜病害的特征以及防止方法,為廣大的種植黃瓜的農戶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黃瓜枯萎病
1.病癥特征。黃瓜枯萎病整個生長階段都可發病,其發病的主要時間段在開花至抽蔓結果階段。若是幼苗受到侵害,則未出土便會腐爛,或者是在出土之后頂端就會呈現失水的狀態,葉子枯萎下垂,莖基秉承褐色并逐漸萎縮,直到猝死。大多數的病株是在開花結果期間出現發病特征,病株的成長較為緩慢,先是下半部分的葉片存在發黃的現象,隨著時間會向上發展,當植株發病后期時,表皮就會出現縱裂,隨之而來的是褐色條斑也會在節部出現。在潮濕的地方將會有白色或粉色的沒辦出現,根部以及莖基會變黃腐爛,能夠輕易從土中拔起。此種病害的病菌能夠在土壤中穩定增長,因此,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溫度低、地勢低等地方,黃瓜的根部發育受到環境的影響,就會容易發病。
2.防止方法
(1)嫁接防治,黃瓜枯萎病具有較強的寄生轉化性,對北方的黃瓜侵害更嚴重,可以利用南瓜的根系進行嫁接,將黃瓜嫁接在南瓜上,從而達成防治病害的效果。(2)選擇抗病的黃瓜品種(3)改善種植管理。選擇質量好的黃瓜種子,在種植之前將其放到55℃左右的水中浸泡,10分鐘即可,將瓜地深翻,在結果之前澆水量需要控制,結果之后可以多次進行澆水,多施肥,在后期控制澆水,在施肥過程中,對于肥料也需要注意,不能只施氮肥,要將氮、磷、鉀有效結合起來,若是有機肥則需要腐熟之后才能施肥。(4)可以與其他物種輪換種植,年限在7年左右,苗床在2兩年之后應當換到新的地方種植。(5)利用藥物輔助防治,可以在播種種子之前將重病地用甲基托布津、苯萊特敵克松等藥物按照1:100的比例配置成藥土,每畝僅需1.25kg施用即可。
二、黃瓜疫病
1.病癥特征。黃瓜植株的葉、果、莖都能發病,幼苗發病主要是從尖葉開始,初級階段葉片將會呈現暗綠色萎蔫,之后會向干枯禿尖的狀態轉換,不會倒伏。而成年植株發病則是在嫩莖以及根部有所體現,呈現暗綠色,變軟萎縮,患病部位之上的葉片也會慢慢萎蔫,直至全株萎蔫。在同一植株中,經常會有不同節點受到侵害,維管束不會變成褐色,葉片上會有圓形以及水浸狀的霉斑出現,很快就會向外拓展,沒有明顯邊緣,在葉片干燥時將會出現青白色,容易破碎,當病斑發生到葉柄之后葉片會迅速下垂,瓜條上也會有病斑凹陷出現,大多數是從花蒂位置發病,在初期是暗綠色,之后漸漸萎縮,在潮濕環境匯總會出現白色霉斑,之后迅速腐爛發出腥臭的味道。
2.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品種。(2)苗床以及大棚土壤可以用藥劑處理,苗床每平方米用20%-25%的甲霜靈可濕粉劑5-8g,與土適量土混合攪拌之后均勻撒上,大棚土壤處理則可以使用20%-25%的甲霜靈可濕粉劑700-800倍液噴灑向土壤。(3)將種子在種植之前浸泡在藥劑中,藥劑為70%-75%的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者是20%-25%的甲霜靈可濕粉劑800倍液,將種子放入其中浸泡30分鐘。(4)鋪蓋地膜,防治霉菌濺射到黃瓜植株上。(5)加強管理,使用高畦栽種,以免植株收到積水的影響。在苗期控制澆水量,不能在雨前澆水,若是有疫病出現,則將澆水量控制在最低,并在發現病株之后立即拔出深埋,防治病菌傳染。(6)藥劑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發病之前噴灑藥劑,特別是在雨季之前,需要先噴灑一次藥劑防治,雨后若是發現有病株出現,拔除之后將70%普力克水劑的700倍液;75%杜邦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的福美雙可濕性粉劑750倍液等藥劑,每隔8d噴灑一次,若是病情嚴重,可以每5d 噴灑一次,連續噴灑2-3次。
三、黃瓜霜霉病
1.病癥特征。此種病癥的發病最為廣泛,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在發生病癥之后,只要有適宜的環境就會讓病癥快速擴大,讓葉片出現大片的枯萎情況,影響了黃瓜的產量,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剛結瓜就枯死的情況。其在整個黃瓜生長發育時期都能發病,在幼苗期出現葉子感染時,葉子的正面將會出現不規則的黃斑,若是處于潮濕的環境,葉子背面就會由黑色霉斑出現,在病情進一步發展之后,葉子就會干枯變黃。成年植株發病是從下部分葉片向上蔓延,初級階段,葉片的正面有淡綠色的小斑點,之后病斑不斷擴大變為淡褐色,葉片的背面有紫色霉層出現,溫室大棚之中,霉層會較外界環境葉片的霉層更厚,嚴重時葉片呈現黃褐色。黃瓜霜霉毒主要是在溫度和濕度較高的情況發病,溫室塑料大棚若是沒有及時通風,會十分符合發病條件。
2.防治方法
(1)催芽,將種子浸泡在30℃左右的溫水中,催芽時間為24小時,有70%-80%之間的種子出現露白的情況,就可以進行播種。(2)大棚中可以添加小拱棚進行育苗。每畝播種0.1kg,苗嶺在45天左右,室內溫度白天應保持在20℃-30℃,夜間則不能高于16℃。(3)當黃瓜植株長到18cm左右時,莖稈粗壯,有真葉6片,55%以上的植株出現雌花就可以定株。(4)在緩苗期間,棚室應處于密閉狀態,白天溫度應不小于28℃,夜晚溫度則不低于20℃。(5)首次開花則可以適當的打開溫室大棚進行通風。注意白天溫度在24℃,夜晚溫度在14℃。(6)結果時期溫度白天在30℃,夜晚為15℃。若是遇上陰天,則溫度應當在3℃左右。(7)生長前期需要通風,在溫度逐漸升高之后可以適當的延長放風時間,黃瓜霜霉病發生的初級階段則可以使用高溫滅菌的方法,有效控制霉菌的發生。(8)由于此病發展迅速,噴藥時間需要盡快,在定植之前可以先噴一次藥劑,定植后則是依據以往的發病規律確定噴藥的時間,并根據天氣以及大棚的環境決定間隔的噴藥時間和次數。重點保護中上部位的葉子,將藥劑噴灑到葉片上。常用的藥劑有72%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5%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24%瑞毒霉可濕性粉劑900倍液。
四、結語
另外,還有如黃瓜白粉病、 黃瓜炭疽病、黃瓜灰霉病、黃瓜病毒病等,都需要工作人員根據病癥的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治療,保證黃瓜的產量以及質量,不能濫用藥劑,防止殘留農藥留在果蔬上,影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總之,在黃瓜的生長期需要工作人員實時查看,避免出現沒有及時治療導致黃瓜產量下降的情況,有效提高農戶的經濟效益,推動黃瓜種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切木艾爾肯.黃瓜種植過程中的常見病害及防治方法[J].南方農業,2016,10(21):60-61.
[2]鮑玉璽,梁夫華,王立開,等.黃瓜保護地栽培中常見病害及防治措施[J].吉林蔬菜,2018(1):45-46.
[3]木亞斯爾阿布力米提,亞合亞江牙生,麥麗開麥麥提阿卜杜拉.黃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4(10):34-35.
[4]趙君梅.黃瓜主要病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7(5):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