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華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玉米從種植到收獲是一個完整過程,它的生長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到玉米的最終產量,因此,要提升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實際效果,必須從每一個環節入手,抓住每一個環節的關鍵點,結合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研發出先進的綜合性的技術措施來取得高產。為此,本文主要介紹了西藏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對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進行了分析,以期為高海拔地區玉米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高海拔地區由于常年氣溫較低,農業機械化作業比較困難,所以對經濟作物的選擇要求比較高。玉米是高海拔地區的常種作物,它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高海拔地區的玉米種植狀況直接關系到該地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和農牧業企業的穩定發展,對農民和企業來說意義重大。在高海拔地區推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可以通過掌握科學先進的栽培流程規范、輪作間套、打孔播種等方式來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一、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流程
1.選用優良玉米品種。優良玉米品種的選取往往能夠直接關系到玉米的最終產量,通常應選用豐產性較高,同時具有較強抗逆性的雜交玉米品種,這類品種不僅成活率高,而且產量也比較高。通過應根據所選地塊的不同選用不同的玉米品種,通常情況下,應選擇產量高、植株體型高、生育期較長的中晚熟品種,比如說雅玉2號和華龍玉998,冬青稞、冬小麥茬地塊選用早種熟品種比較合適,這類品種往往具有較強適應性,雅玉2號和華龍玉998就屬于這類品種。要想獲得高產,就必須保證品種選擇對路,選擇合適的品種是獲得高產的重要前提。
2.精細整地。精細整地是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的第一步。由于玉米是根系深耕作物,只有在深耕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較高的土壤肥力,使玉米根系發育良好,最終實現增產的效果。而且,深耕可以延緩土壤的熟化時間,保持土壤溫度,為玉米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條件。深耕要選在冬閑階段,深翻土地兩到三次,使深處的土層翻轉出來得到充分的曝曬,不但可以提高土壤溫度,還能減輕地下蟲害。深耕前做好土塊、秸稈、雜草的清潔處理工作,可以根據科學數據提前挖好溝通以排水,防止旱澇災害。
3.培育壯苗,推廣玉米單株定向移栽。培育壯苗,然后大力推廣玉米單株定向移栽技求可以有效提升幼苗的成活率,為幼苗初期的順利成長提供良好的生長基礎。為了培育好幼苗,需要首先配制好營養土,然后把營養土手工捏成營養坨,在營養坨上打一個 3cm 深的播種孔,然后在苗床上播種種子。營養土的配制是用細肥土、細圈肥按照 1:1 比例加入適量清糞水配置,然后加入磷肥鋅肥,放置 3~5d 后使用。然后放在苗床上,用塑料膜來覆蓋苗床,以保持它的水分,防止營養坨干燥。在正式播種前要把種子用溫水浸泡約 10h。待種子露出白嘴時放在播種孔里。完成之后要加強苗床管理,要揭膜澆水、保持通風。最后進行單株定向移植,在幼苗長到兩個葉子時移栽最好。
4.科學施肥。玉米是高水肥作物,科學施肥是獲得高產的保障。玉米施肥的一個主要原則是以基肥為主,種肥、追肥為輔;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肥量:一般施農家肥2.25萬kg/hm2左右。施肥的具體方法分為翻耕入土、溝施或穴施3種。玉米的品種不同,施肥方式也是要隨之變化的。在肥料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溝施或穴施。種肥主要是指復合肥,它的作用是能夠促進根系發育。根據玉米生育期的不同,追肥分為在育苗期、肥苗期、抽穗期、結果期等不同時期來追加肥料。復合肥主要適用于玉米出苗至拔節前,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夠促進幼苗生長所必需的養分攝入,用來促進幼苗生長。
5.做好苗期管理工作。播種后及時對田間出苗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發現有缺苗少苗情況,應該進行補種,可以使用浸種的方法來進行催芽搶種,還可以補栽一些帶土的玉米苗。當玉米苗長出三四片葉子時是間苗的最佳時間,要除去病苗、小苗和長勢比較弱的苗。當玉米苗長出五六片葉子時要進行定苗。而間苗和定苗必須在晴天實施,主要是因為那些患有病害和蟲害的幼苗,通過陽光的照射會表現出萎蔫狀態,容易識別。做好中耕除草工作,能夠使玉米根生長的更加健壯。通常玉米苗期應中耕一兩次。做好蹲苗工作。主要就是由人來對苗的上部生長進行控制,對下部生長進行促進,以免苗的上部與下部生長出現矛盾。察隅縣蹲苗主要采取澆水方法,即幼苗出土后,遇到久晴不下雨,采取人工澆水的辦法進行蹲苗,防治地下害蟲。
二、高海拔地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要點及策略
1.合理密植,實行分帶間套輪作制度。高海拔地區一般都會實行玉米間套輪作制度,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經濟產量。分帶間套輪作制度要處理好強弱不同的兩種作物植株在爭奪養分、水、空氣、肥料、空間上的問題。為此必須合理選用間套作物,使他們能夠在共處的情況下共同生長,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高海拔地區所采用的玉米間套品種主要是馬鈴薯間套玉米、小麥套種玉米、油菜套作玉米等等。比較好的方法是馬鈴薯(或小麥油菜)玉米雙行聚攏套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這項技術既可以有效提高農作物種植密度,又可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可以充分發揮這兩種作物的單株生產能力。
2.加強穗期管理。當玉米進入拔節階段后,往往需要進行深中耕處理,確保種植深度在80mm,這樣有利于促進新根快速生長,從而幫助玉米吸收。還要在受精期做好追肥培土工作,避免倒伏,并降低澇害發生的危險。玉米播種20d后,在主莖基部會長出分蘗,會爭奪主莖的養分,這時就要做好田地檢查工作,應當去除分蘗,以保證主莖更好地生長。還要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一方面,應該加強玉米螟防治工作。在拔節孕穗階段,玉米很容易受到玉米螟的侵害,可以采取顆粒劑或藥液灌心葉加以防治。同時還要加強粘蟲檢測,并采取防治措施。另一方面,還要加強大、小斑病的防治。從玉米孕穗期到了乳熟期,都有發生大、小斑病的可能性,玉米出苗后一定要做好檢查工作,一旦發生病害,就及時使用藥物進行防治,一般采用濃度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這樣能夠控制住病害的傳播速度。
三、結語
總的來說,高海拔地區由于常年氣溫較低,農業機械化作業比較困難,所以對經濟作物的選擇要求比較高。玉米是高海拔地區的常種作物,它的環境適應能力非常強,高海拔地區的玉米種植狀況直接關系到該地區農民的經濟收入和農牧業企業的穩定發展,對農民和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司東梅.玉米高產栽培的探討和分析[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
[2]黨紅凱,李偉,曹彩云,等.乳熟后灌溉對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干物質運轉的影響[J].農業機械學報,2017,(5).
[3]柴穎,趙靚,黃婷,等.不同氮、磷配施對春玉米養分吸收和產量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8,(3).
[4]趙艷秋,劉士.耐密玉米綜合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7).
[5]徐大眾.探討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步驟[J].農民致富之友,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