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啟宏
摘 要: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于豬感染了腸胃炎病毒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病,該病極易導致2周左右的豬仔死亡。本文從診斷和相關防治措施兩方面,簡單的論述了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與防治措施,希望能夠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人們提供一些具體的依據和參考。
關鍵詞:豬腸胃炎;診斷病情;防治疾病
豬腸胃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其形態多樣,擁有高度接觸傳染性,因此傳播速度快,影響面積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豬的生長速度,從而阻礙了養殖產業的發展。但是通過科學的診斷與防治可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給養殖戶帶來的經濟損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一、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
1.流行病學診斷
在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過程中,流行病學可以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初步的診斷,從而為養殖者對豬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防治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流行病學診斷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注意對10天齡的豬仔進行觀察,由于10齡的豬仔最容易感染傳染性胃腸炎并且其感染后的死亡率高達80%~100%,因此應當對10齡的豬仔進行針對性的診斷;第二,豬傳染性胃腸炎發病大多集中在冬、春兩季,因此在相應時期發病的豬很有可能患有傳染性胃腸炎;第三,由于該病的高傳染性,因此豬大量的患有流行性的病時,該病有可能是傳染性胃腸炎。
2.臨床表現診斷
通過臨床診表現可以對病豬做出進一步的診斷,從而為之后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相關的依據。相關人員應當注意,豬患有豬傳染性胃腸炎后在患病的不同時期主要有以下幾種臨床表現:
第一,病豬從感染到發病的時間間隔大概在18~15小時,發病初期的臨床癥狀主要是腹瀉嘔吐,排泄物呈灰白色,并且有未消化的凝乳塊;第二,發病2~7天后,豬排泄物的顏色會從灰白向黃綠色轉化,10日齡的豬仔會脫水衰竭死亡,3~4周齡的豬仔恢復健康后會停止生長;第三,發病5~8天,成年豬會停止腹瀉恢復健康。
通過觀察患病不同時期的臨床癥狀,能夠讓相關人員對病豬進行深入的診斷,從而為之后的防治提供具體依據。
3.病理變化診斷
相關人員通過病理變化診斷,可以更有效更直觀的判斷病豬所患病是否為傳染性胃腸炎,從而為該病確診提供依據。在病理變化診斷的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針對3~10日齡的病豬,相關人員需要注意觀察病豬的胃和小腸,傳染性胃腸炎病豬的胃與小腸部位,呈現潮紅腫脹現象,并伴有局部的黏液以及少量的凝乳;第二,針對2周齡左右的病豬,剖檢后可見其心肌色淡、脾充血以及肝門、腎、胃淋巴結腫大;第三,針對成年病豬,剖檢結果與2周齡病豬相似,但病理變化不明顯。
通過對病豬進行剖檢來觀察其病理變化,可以進一步的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診斷,為病豬的確診提供參考,有利于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后續防治工作。
二、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治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
為了更好的防治豬傳染性胃腸炎,從而提升豬養殖產業的產量,提高養殖者的經濟效益,相關人員應當做好豬養殖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治豬傳染性胃腸炎的日常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加強母豬與豬仔的保健工作,加強妊娠期母豬的飼料質量,提升母乳的品質,讓初生的豬仔吃足母乳,耐過病的母豬的母乳中含有抗體,可以保證豬仔在1~1.5個月中不患病,同時在為1~3日齡、7日齡的豬仔補料的過程中,可以添加有機酸、抗生素等保健藥物,從而降低豬的患病幾率;第二,做好豬舍日常消毒工作,養殖者可以采用3%的福美林溶液、20%的石灰水等消毒劑,每周對豬舍內外消毒2~3次,并且為了防止病毒采取耐藥性,在消毒過程中,養殖者需要不斷的更換消毒藥劑;第三,保障保育舍的環境,豬仔在出生之后,養殖者需要為其創造一個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環境,從而保障豬仔的健康。
2.免疫接種
對豬進行及時的疫苗接種可以有效的從源頭上對豬傳染性胃腸炎進行防治,在疫苗的接種過程中,養殖者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妊娠母豬的免疫接種,養殖者可以在妊娠母豬產前45~15天左右在其肌肉、鼻內接種1ml的滅活疫苗,從而讓母豬產生抗體,使豬仔能夠通過吃足母乳,達到對豬傳染性胃腸炎免疫的目的;第二,新引進成年豬的免疫接種,養殖者應當注意對新引進的豬群及時的進行免疫接種,可以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向豬注射4ml的豬流行性腹瀉、豬輪狀病毒、豬傳染性腸胃炎三聯滅活疫苗;第三,疫苗接種后的隔離觀察工作,接種疫苗后,養殖者需要對新引進豬群進行1個月的隔離觀察,并做好抗體檢測工作,確保疫苗接種成功,待到豬群檢疫合格后,才能夠進行混養。
養殖者通過及時有效的做好疫苗接種工作,能夠使豬傳染性胃腸炎得到進一步的預防,從而降低傳染性胃腸炎在豬群中的發病幾率,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3.治療措施
針對于已經患上傳染性胃腸炎的病豬,養殖者對病豬進行肌肉注射,根據病豬的體重注射3mg/kg的環丙沙星,如果病豬腹瀉嚴重,可以讓病豬內服碳酸氫鈉并且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食鹽。除此之外,養殖者可以根據中藥方劑的治療方式,將18g的白芍、黃連、梔子與15g黃芪、36g郁金以及50g大黃水煎后為病豬灌服,需要連續灌服3~5天,每天每頭一次灌服200ml。在養殖者治療病豬的過程中,也可以向有關機構進行咨詢。如今廣大養殖戶為了更好的發展養殖業,成立了豬的養殖協會,從而相互幫助,相互促進,例如:在2018年10月9日搜豬網新聞中心報道,黑龍江省部分豬的養殖戶一起成立了養殖協會,使養殖戶能夠“抱團”養豬,從而實現共同致富。通過對豬傳染性胃腸炎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可以大幅度的減少傳染性胃腸炎對豬養殖業的影響,從而促進養殖業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及時的對患有傳染性胃腸炎的病豬進行診斷和治療,可以促進養殖業的發展。在診斷過程中,相關人員通過流行病學、臨床表現、病理變化能夠對豬傳染性胃腸炎做出及時的診斷,在防治過程中,實時科學的日常管理措施、疫苗接種、治療措施可以進一步降低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幾率。
參考文獻:
[1]楊春艷.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及其防治措施[J].飼料博覽,2019(06):56.
[2]王道遠.豬傳染性胃腸炎的診斷與防治措施[J].農家參謀,2019(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