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太青
摘 要:豬一直都是我國肉類食品的主要原料,為養殖者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但要想保障食品衛生安全,必須具有針對性的防控豬的常見疾病。在本文中,將探討常見的豬的常見疾病病因以及病狀,分析應當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此保障養殖業的經濟利益,與人民的食品衛生安全。
關鍵詞:豬瘟;豬疫;疾病防控
對生豬常見疾病的防控,一直都是當前生豬養殖者所關注的重點問題。并且豬肉作為我國消耗量較大的肉食類產品,其健康出欄也能使人們放心的食用。為此,養護需要能夠把握生豬患病的特征以及防控技術,對患病生豬技術進行診療以及處置,降低自身的經濟損失。
一、豬的常見疾病
1.豬瘟
豬瘟具有較高的傳染性,通常有著5~7天的潛伏期,其發病癥狀為急性,并且可以通過接觸的方式進行傳染。生豬一旦患病后,內臟器官便會出現嚴重出血的狀況,同時,患病后生豬的體溫會出現高熱的情況,一般40℃~42℃之間,具有極高的死亡率。豬瘟雖然不會對人類產生直接危害,但是在豬只之間的傳染十分嚴重,在養殖過程其感染源主要是病豬的排泄與分泌物,但如果無法對病豬的尸體進行有效的處理,其也會成為病毒的傳播來源。
2.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最早是在1921于肯尼亞首次報道發現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并在2018開始于我國傳播,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生豬傳染性疾病防控的主要目標。這種疾病一般有5~9天潛伏期,但在臨床案例中,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往往更短,一般在2~5天,并且體溫升高至41℃左右,在持續發熱四小時,直到死前的四十八小時,豬只的體溫會開始逐漸下降。在豬只開始發熱期間,會出現缺乏食欲、極度虛弱的現象,呼吸逐漸變得困難,還會出現類似于豬瘟的血液變化。非洲豬瘟雖然對豬只有極高的致死性,但不會感染人類,并且當前的研究也表明豬瘟發生變異感染人類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3.豬流感
豬流感病毒即H1N1甲型流感,是一種具有人畜感染特性的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具有著高度的傳染性,豬只在患病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的癥狀,其發病急驟,能夠使豬只體溫突然升高40℃~41.5℃,并引起類似于傷風的癥狀。而這種流感病毒在人類之間的傳染與普通感冒類似,都是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進行傳播,并在感染之初的病狀也普通流感類似,但會突然出現39℃以上的高燒,同時伴隨有眩暈、頭疼、腹瀉、嘔吐等癥狀,而嚴重者還會出現呼吸衰竭和肺炎,有一定的致死幾率。并且人類自身缺乏對新變異病毒的抗體,因此極易被感染,但人類感染H1N1甲型流感后,只要可以及時發現進行治療,便能夠治愈此種病癥。
4.豬藍耳病
豬藍耳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其傳播途徑主要依靠與豬只之間的相互接觸,而除了豬以外對其他動物不具有傳染性。通常情況下豬藍耳病主要感染的對象為妊娠期間的母豬以及出生時長在一個月以內的仔豬。母豬在發病時,會出現食欲降低、發熱的癥狀,妊娠期間的母豬還會發生流產、早產、死胎、木乃伊胎等情況,即便仔豬降生也會出現呼吸困難、運動失調等情況,在一周內死亡率可達40%~80%。而種公豬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并且只會出現普通的臨床癥狀,但是豬患病會影響繁育工作,在與母豬交配時具有一定的傳染幾率。
二、豬疾病的防控措施
1.自繁自養
想要實現對豬只疾病的有效防控,采取自繁自養的措施是預防豬只疾病的最好措施。因為在進行種豬引種時,往往會由于無法實現對新進種豬的全面檢疫,而導致疾病在豬群內傳播。如,非洲豬瘟便是因豬只交易而傳入到我國,并在擴散后對我國的養殖業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耗。但當養殖者必須通過引種來改良豬群品種或是填補缺額、擴大規模時,就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對每一種新進種豬進行檢疫,杜絕帶病豬進入到豬群當中。
2.加強管理
對豬只疾病的防控,離不開豬只日常管理的細節化、健全化。在實踐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需要定期對豬舍以及養殖環境進行消毒處理。確保豬舍、飼養用具以及環境的清潔,并做好通風工作,解決好豬只的排泄物,使豬舍干燥通風,并利用相應的手段確保豬舍溫度處在適宜的狀態下。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防止外部疾病傳入到豬群中,并且還能夠滅殺養殖場中潛在的病原微生物,最大程度的避免病毒的傳播。同時,在對豬只進行飼養時,嚴格把控好飼料的選用,并在其中適當的添加能夠提升豬只免疫力的藥物,來強化對疾病的抵抗力。
3.檢疫與疫苗的接種
定期進行檢疫工作,是豬只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避免在養殖不知情的情況下大規模爆發豬只疫病的主要措施。在對豬只的日常養殖中,養殖者要定時定期的對豬群進行檢疫,并且注意觀察豬只日常狀態是否出現異常,一旦出現狀況,便立刻進行隔離處理,等待專業的檢疫人員來確認豬只的感染狀況,特別在應對豬瘟、非洲豬瘟、豬流感、豬藍耳病等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時,一定要及時的上報檢疫部門,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同時,免疫接種工作的展開,也是提升豬只免疫力,實現對豬只疾病進行防控的有效措施。
4.人員衛生管理
為了避免豬流感這類具有人畜共患特性的疾病感染到人類,養殖者應當設立嚴格的衛生標準體系,規范養殖工人的日常行為。要求其能夠注意到個人衛生,并盡可能的避免養殖人員與患病豬只進行不必要的接觸。同時,在出現死因不明的生豬時,必須進行焚燒深埋,將其豬舍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避免豬只死后作為病原的傳染源,危害豬群與養殖人員的健康。此外,當有人員出現類似于感染豬流感病毒的癥狀時,要立即上報上級衛生主管部門,并將患病人員與接觸過的患病者人員進行7日的隔離觀察,發現病狀后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傳染范圍擴大,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能夠及時的發現生豬患病的情況,就要了解生豬常見的豬瘟、非洲豬瘟、豬流感、豬藍耳病等常見的疾病發病后的癥狀與嚴重性,及時的與防控部門聯系,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其進行防控與處理,避免養殖者的經濟損失進一步加重。
參考文獻:
[1]葉峻岐.豬常見疾病的臨診癥狀與防控[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9(06):92.
[2]李成業.豬常見傳染疾病防控[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07):42-43.